APP下载

磨课出精彩

2009-08-25陶明芬

消费导刊 2009年14期
关键词:教研组教研动作

陶明芬

一、案例背景

新的教学过程观,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正本清源,但同时也注入“民主”“平等”等新的教学思想,这种教学观把教学过程看成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传播知识,更要体现高尚的师德,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选择,运用知识的能力,发现并激发学生的潜能,指导学生在实践合作中学习,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既是认识活动,又是实践活动,学生在学习中是认识的主体,实践的主体,也是发展的主体。如何在课程内容和教学设计方面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习,仍然是我们面临的尚未解决好的课题。只有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才能更好地适应新课程,以便从根本上推动课改。教师的教学观念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的质量,影响着教学的效果,从而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可见,教学观念对于教师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要用正确,先进的教学观取代片面,保守的教学观。面对不同学校,不同基础的体育老师,教师专业成长成为本学科发展的关键的点,尤其是农村中学,有太多的客观因素所带来的主观发展意识的落后,职业的懈怠等这些不利发展因素的充斥,因此,让教研活动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任重道远。教师专业化成长是时下在教育改革实践中提出的一个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的课题,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因素固然很多,而课堂依然是主阵地和主渠道,一堂关键的课程往往会影响一个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二、启示

近年来,中小学盛行“磨课”,所谓的磨课,就是打磨自己的课堂教学。一堂好课就需要仔细的去雕琢,去打磨。在雕琢打磨的过程中,需要教师集体和同伴互助,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一堂课生涩的课,经过反复实践运用,把各个环节的加工痕迹磨光而变得更加密合,丝丝入扣,天衣无缝。以前对“好课多磨”这句话不以为然,常常一意孤行地认为,一个教师最有激情最能投入地进行教学应该是一个好教案诞生之后的第一次课堂实践,若是试教多了,就会如同在台上表演做秀,所以我很反对试教。今年4月份,我接受了一次挑战,鹿城区体育教研公开课在我校开展,我要开出一节初一女生肩肘倒立的公开课。纵观近几年的教科书与辅助教材,给出的参教信息很少,涉及此类课的教案少的可怜,再加上存在安全隐患,许多体育教师一般不怎么会把这类课拿过来教,学校也不怎么支持,再则,由于体育中考的原因,很多学校从初一开始直到初三中考,重视的只是中考项目,而忽视了体操技巧方面的课程,因此,学生对此类课接触甚少,几乎没有。因此很担心,是否能上好这堂课,心里没有底,总是怕一堂课下来,没有几个学生能掌握完整的技巧动作,怕学生因此失去兴趣,再加上现在的学生挫败感特别强,致使对体育失去兴趣和信心。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每位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探索事物的内在动力,兴趣是引起和保持注意的重要因素。一个优秀的老师,不是你教给了学生多少知识,他从你那里学了多少知识,而是你如何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他自主主动学了多少,愿意学习多少。每个学生都有着强大的“内存”,是资源开发潜力最大,最直接,应用价值最高的课堂教学资源,怎样才能更好地开发和利用学生资源。经过一段时间的思想斗争,加上教研组长的帮助与鼓励,终于鼓起勇气接受了这次鹿城区体育教研公开课。就此,我努力寻找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与学生熟悉的素材,充分挖掘其内在要素,努力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努力把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多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三、磨课过程

由于之前没有上过肩肘倒立课,所以在第一次的试课中,只有根据教研员的指导思想摸索着备课,按照学习规律,利用游戏导入带领学生进行柔韧性练习,营造轻松和谐的气氛。再加上由易到难的辅助练习,把学生带入肩肘倒立的状态,再由教师讲解动作要领,并示范正确的肩肘倒立动作,强调动作重难点,使学生体会到要领。要做好肩肘倒立,必须要注重头部放松,两臂夹紧,伸髋,立腰等。最后在同伴的帮助与保护下完成动作,有能力的学生自行完成。

我自我感觉这堂课环节清晰,有活动导入,指导练习,纠错练习,师生点评等,是一堂较不错的课。课后,我们教研组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尖锐地从整体、局部、细节等角度指出存在的不足。上课之前,组长就此课提出要求:只提不足,不提优点。因为我们的磨课指导思想是:问题谈透,优点最后。从第一次课后,我上网查资料,学习新课标理念,解读教材的实质与内涵。

第二次试课,在接纳了组员的建议和批评下,我特意把教学重点放在了伸髋、立腰和绷脚尖上。教学效果有了明显进步,教学任务也完成了。但是,我们的组员个个伶牙俐齿,还是指出了这节课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于是我再次修改教案,琢磨着应该怎么做才能更完美。再次请组里同仁帮忙查找资料、浏览网页,深入了解肩肘倒立的技巧技术,通过反复研究与学习,终于整理出一套较好的教案,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动作,使动作具有连贯性。为了更好地在课堂中表现,我请来了我校的高级老师吴老师和中层李老师进行听课。课后,我发现较多的学生对肩肘倒立不那么害怕了,并对它产生了兴趣。但是,这节课上的有点沉闷,学生的参与度不高,有些不能自主完成动作的学生,就躺在垫子上,不怎么动,只是在老师的催促下才勉强的动几下。

课后,与吴老师和李老师进行讨论,我们一致认为一线教师特别需要专家的引领。因此第三次的试课,我们有幸请到了教研员刘老师来给我指点迷津。这次,学生对老师所布置的任务能一一完成,基本上能连贯自如地完成动作。我的自我感觉良好,教研员的点评更是让我眼前一亮,思路豁然开朗。在这节课中,学生似乎就按照我的设计意图来完成的,主体意识体现不强,并且在讲解插腰、立腰的环节上不够完善,随机分组不够合理,应当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展示最后整体动作时,不要再要求学生后倒触地再立起,应指导学生后倒压垫马上插腰立起。最后的放松活动中,没有必要再加上伸拉韧带的练习。

于是,我在教案上又做出几处修改:

(一)我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活动,在开始随机分组时,强调学生应遵循“身高、体重、力量”相当的学生组成一组。

(二)在导出肩肘倒立时,先提出三点支撑的问题,再强调屈肘插腰、立腰、提踵、体会立腰的感觉,把学生带入肩肘倒立的状态中来。

(三)在辅助练习后,做有保护练习时,增加整体练习,由教师统一指挥学生练习,并喊出动作顺序“前屈、后倒、上举”。

经过这前后几次的磨课后,终于卓有成效地完成了本堂课的教学目标,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分阶段进行,有内容、有侧重,从而提高学生能独立优美的完成肩肘倒立的动作。

四、课后总结

通过三次磨课,让我进一步了解一堂好课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而呈现方式又取决于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水平,归根结底取决于教学理念指引下的文本解读与专家的指点。人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推动着人类先向前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与实效相结合,实效与优质相结合。如此“磨课”,在我的二十几年的教学生涯中也经历不多,我的收获太大了,它磨出了教师创新思维的火花;磨出了教师合作交流的默契;磨出了教师把握教材的浓度;磨出了教师提升教材的高度。如此“磨”下去,必将“磨”出一堂又一堂的好课。

专家的专业引领是这次教研活动圆满举行的一大保证。我们的指导员刘老师亲临试教现场,就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我们真是受益匪浅。经过我们反复修改、反复试教、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理论素养,让这次公开课上得更加地完美。

一堂这样大型的教研活动能够给我们参与活动的教师以“经验的分享”。这种分享是教师在参与研讨过程中通过深切的体验而感悟出来的,也能给教师以“理智上的挑战”,在体验的过程中营造出一种适当的问题情境,在“真实的问题”中给教师们认知上的洞见。研究并不是专业人员的专利,研究也不见得要搞一个大而全的课题,而是可以从自己在教学中碰到的问题入手,甚至从一节课开始,磨颗绝不是指简单机械地重复一节课,而需要带着问题和思考,力求从磨练中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教研组是学校发展的基本单位,学校发展靠教师,教师成长的沃土就是优秀的教研组,教研组通过具体的活动,促进每位组内教师的成长和教师的专业发展。

磨课作为学校教研的一种独特形式,在打造精品课堂的同时实现教师智慧与经验的共享,对教师专业成长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同事间的共同学习与研讨,是我们每个教师成长最直接的实践资源之一,也有利于相互间的扬长避短和共同提高。教师要敢于质疑教材,思索教法,时有突破,精心改造教材,拓展教学形式,延伸教材的内涵,力求改出新意,是成功课堂的有力保障。只有不懈的假求,不断的锤炼,才能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拓展自己的专业之路。

猜你喜欢

教研组教研动作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英语教研组的建设与发展
动作描写要具体
基于课题研究的中小学教研组组织变革研究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给中学历史教研组长的五点建议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
江苏省天一中学语文教研组简介
强化学习意识,共建和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