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2009-08-25房东建
[摘 要]会计诚信是现代信用经济的核心和基础,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领导法制观念淡薄,外部压力,社会环境,会计职业判断力不足,利益诱惑,监管不力,制度不健全等造成了会计诚信的缺失。那么健全的会计制度,严格的惩罚机制会在一定程度上使会计诚信有所提高。
[关键词]会计诚信 缺失 利益 制度 机制 惩罚 内部控制 教育 监管
作者简介:房东建(1970-),女,工作单位:朝阳市阎王鼻子水库工程建设管理局,职称:会计师,城市:辽宁省朝阳市。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不宁。一个主体若长期诚实守信,就形成了自己的信誉。诚实和信誉是两个对等的概念,诚信在各行各业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比如,现在流行的网上购物,都要关注买家、卖家的信用等级,各个行业要搞信用等级的评定。市场经济本质上是诚信经济,市场经济发展越快,诚信就越显重要,市场经济呼唤诚信。诚信在伦理学家看来是道德的资源,在经济学家看是经济资源,是市场经济有序发展的基础,在经济活动中,若道德缺失,信用遭到破坏,就会导致市场秩序混乱,交易链条中断。纵观中外成功企业,都把诚信作为追求和必备的品质之一,无一不是以诚信为本而发展壮大的。
会计是现代企业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会计诚信也是会计与生俱来的品质,是起码的职业操守和立业之本,是现代信用经济的核心和基础,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朱镕基总理一言切中时弊的“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原则,不做假帐”校铭,对此做了最好的诠释和代表了我们会计人应有的态度。如造成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华尔街风暴,麦道夫造假案,美国的安然、施乐等公司先后曝出的财务丑闻;还有国内的猴王等造假案也先后被曝光。会计行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诚信危机”,这些会计造假案也充分证明了“诚信”是会计工作的“至上原则”,是会计行业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立身之本。
一、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现代市场经济活动中,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创建初期,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很多,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企业领导法制观念淡薄。
新修订的会计法把单位负责人作为会计法律责任的主体,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也是一个极大的进步,某些领导法制观念淡薄,片面认为只要业绩突出,帐无非是做出来的,对假账、假报表没有在思想上引起重视。更有甚者,某些领导为完成任务,要求或暗示会计人员做假账,甚至把做假账的水平作为衡量会计人员水平高低的尺度。
(二)外部压力使会计人员被动做假账。
有些会计人员为了生存,完全把职业道德抛于脑后,迎合领导做假的行为,虽然《会计法》在法律上给予会计人员设一定的保护,但企业会计在厂长、经理负责制下仍常常面临“顶得住的站不住,站得住的顶不住”的尴尬局面,致使会计人员在会计工作中弄虚作假,这并不以会计的主观愿望为转移,在单位负责人的压力下,会计人员要严守会计诚信职业道德是很难的。
(三)社会环境致使会计造假。
有意识的做假与社会大环境分不开,中国证监会主席周道炯在一次论坛上讲过:中国企业的会计是很难做的,去银行贷款要将资产做大,去税所交税要将收入做小,向上级邀功要将利润做大,欲私存金库需将利润隐瞒这说明什么?说明会计人员所面临的社会大环境就是:“谁造假谁得利”。大家都在造假,而造假成本远远小于能够获得的利益,造假者何乐而不为呢?
(四)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差异给会计诚信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
尽管会计人员在核算中力求准确,为公司决策提供有用信息,但由于会计人员本身专业知识、经验不足、自身素质参差不齐,职业判断水平存在差异,可能同样一项会计政策,由于理解不同而出现完全不同的结果,从而削弱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尽管现在会计人员每年都要进行继续教育的培训,但往往也是走过场,应付了事,没有起到真正地提高业务能力的作用。故此,继续教育流于形式,不见成效。会计人员知识贫乏导致财务管理力不从心,在实际操作中,对会计核算原则方法把握不准,理解不透,从而导致信息失真。也有一些老会计以老自居,默守陈规,业务知识老化,与新制度新准则不相适应。
(五)利益诱惑是会计诚信缺失的主要动因。
追求利益最大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目标,有些单位的管理层,在单位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下,失去理性,走上唯利是图的道路,不惜铤而走险,采用会计造假手段谋取利益。非诚信行为的收益高,成本低,风险小,(尤其对一些小企业来说)在这样的背景下,又有多少人能守信呢?因此,做假账,编假报表,出假报告,串通做弊、虚报利润、欺诈社会的现象就像洪水猛兽般涌现出来了。
(六)监管不力,制度不健全。
我国目前涉及诚信问题的法律很多,如《会计法》、《公司法》、《刑法》、《注册会计师法》等相关法律。但执行中受到处罚的却很少。到目前,监管部门主要依靠行政处罚手段来应对会计信息造假,对直接责任人追究刑事责任的却很少,民事赔偿更是微乎其微。致使造假之风愈演愈烈,形成了“不假反而假”的怪现象。
二、解决会计诚信缺失的对策
从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我们可以知道,要维护会计诚信,一要靠人,二要靠法规制度;两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一方面要建立健全财会监督管理体系,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办法,对会计诚信缺失的主体要依法进行处罚,追究单位有关人员的责任,包括会计人员的责任,涉及违法的,要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另一方面,对会计人员、管理人员,除强调法律约束外,还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自身素养,弘扬正气,形成良好的职业氛围,营造良好的会计经济秩序。
既然利益驱动会造成会计信息失真,那么建立严格的惩罚机制,提高造假成本,使得失信成本远远大于守信成本,就能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会计诚信有所提高。
一是加大惩罚力度。对重点单位建立会计主体、单位负责人、从业人员等的信誉档案,对其经营状况、执业状况、守法状况进行严格的登记。目前有些法律、法规、部门规章还不是很完善,对相关责任人的处罚还不是很清晰,对会计造假、会计信息失真的打击力度明显不够,我们呼吁有关部门加大对造假主体、造假单位负责人、会计人员加大处罚力度。诚信受到鼓励,失信受到惩罚,在有关媒体上披露不讲诚信的人和单位,对不诚信所造成的后果,不仅在经济上追究责任,而应追究法律责任。
二是建立有效的内控制度,强化会计基础工作。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也是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基本规范。一套完整的内控体系,能有效保护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和舞弊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只有建立健全一个包含内部稽核制度,内部牵制制度,内部审计监督制度等为主要内容的严密的,较为完整的企业内控体系,才能有效防止会计诚信缺失问题。
三是建立民事赔偿制度。虽然我国出现了许多公司会计造假事件,但目前,还没有一起针对公司造假真正实施民事赔偿案例,股民也没得到违规公司的一分钱赔偿。因此,必须尽快建立民事赔偿制度,对参与造假,无论是公司、律师还是注册会计师,只要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受害人都可以提出诉讼。
四是实行市场退出机制。对那些不遵守行业操守的企业或个人,在出现失信行为后,要将其驱出相关行业,如对造假的中介机构进行取缔,对会计造假单位、负责人、会计人员、注册会计师不允许继续从事相关职业,对造假上市公司立刻要求其退市,提高造假成本,降低造假收益。
五是加大宣传教育力度。通过宣传教育、净化社会从业环境,让全社会的人都认识到会计诚信的重要性。强调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观念,形成对“不诚信者”人人喊打的社会氛围,对诚信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公开表扬,并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形成诚信者受尊重,失信者受惩罚的机制。
总之,诚信是培养人的高尚情操,指引人们正确处理各种关系的重要道德准则。诚信是会计工作的命脉和灵魂,也是会计工作的基本操守和立身之本,诚信更是每个会计工作者应具备的基本职业道德。在岗会计人员在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的同时要以诚信教育为切入点,切实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做到依法办事、爱岗敬业、搞好服务,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关系,不唯上,不唯情,做好“内当家”,坚决杜绝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发生,以重塑会计诚信。为共建繁荣和谐的社会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爽,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成因与对策研究:会计粉饰问题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6
[2]财政部。企业会计制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3]曹志萍。论会计人员诚信道德的构建。江淮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