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古代对儿童的思想教育

2009-08-25韩晓玲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09年5期
关键词:孝道思想教育诚信

韩晓玲

[摘要]中国从古代建国以来,我们从历史上看,白汉朝统一中国之后,在教育制度上,就有了一个很精细很明确的概念,成为我们中华民族两千多年来的教育哲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可以说在全世界其他国家民族尚未发觉文明之前,中国人已经十分重视教育:深知唯有教育才能解决人自身以及人类社会的一切问题,才能够帮助人类自己安乐和平;深知教育是强国富民之本,与国家民族之前途密切相关:而小学教育是扎根,教育应从儿童着手,所谓童蒙养正。

[关键词]思想教育:孝道:崇俭:诚信

我们的社会在快速发展,经济在飞速地发展,而我们的思想教育也在“发展”,向着现代化发展,思想教育的内容是适应现代人的发展,它的方法永远都在更新与变革之中,这是勿庸置疑的。但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再怎么富裕,执政者也绝对不能提倡高消费。中国人历来崇尚勤俭,可是我们现在的孩子,很多孩子都没有勤俭节约的概念,特别是教育的高消费。令很多孩子都不能继续求学。目前中国的孩子上学的学费比其他国家要高的多,而且,教育质量也不能恭维。

中国从古代建国以来,我们从历史上看,自汉朝统一中国之后,在教育制度上,就有了一个很精细很明确的概念,?成为我们中华民族两千多年来的教育哲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可以说在全世界其他国家民族尚未发觉文明之前,中国人已经十分重视教育:深知唯有教育才能解决人自身以及人类社会的一切问题,才能够帮助人类自己安乐和平:深知教育是强国富民之本,与国家民族之前途密切相关;而小学教育是扎根,教育应从儿童着手,所谓童蒙养正。那么我国古代是怎样对学前儿童进行教育的呢,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阐述:

一、中国古圣先贤把教育的理念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

中国古圣先贤把教育的理念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中国的文字是智慧的符号,这符号表达的意趣非常浓厚,孝道中的孝字可以说代表了整个的教育,古人就从小把这个观念灌输给小孩子。我们来看这个孝字,上面是老字,下面是子字,中间没有代沟,不但父子是一体?父亲上面还有父亲,一直追到无始;儿子再往下还有儿子,人生代代无穷矣;过去无始,未来无终,是一个整体。

对儿童进行“孝”的教育,首先要求儿童从小养成不违父母意志,服从父母绝对权威的习惯,还要求儿童自小养成敬奉双亲的习惯。东汉时的黄香可以说是实行这种孝行的典范,“香九龄,能温席。”据说黄香9岁时,对父亲非常孝顺,寒冬时能用自己的体温为父亲暖被窝。因此他就被列为古代廿四孝之一,成了封建社会儿童学习的榜样。注意从小培养儿童孝顺双亲的品德,是我国古代尊老孝亲传统道德意识的体现,同时,以此作为儿童道德意识形成的起步,亦符合儿童道德形成的规律。

如果说孝是用以维系纵的家庭关系,占主导地位,那么悌则是用以强化横的家庭关系,居辅助地位。对幼儿进行悌的教育,主要是要求孩童自幼兄弟友爱,为兄者爱护弟弟,为弟者敬爱兄长。据说东汉时大文学家孔融4岁时,就能把大的梨子让给兄长吃,而自取小的。这则“孔融让梨”的故事在封建社会曾广为流传,并在学前家庭教育中作为进行悌的教育的典型事例而屡被用。家庭教育中强调悌德的培养,目的是为了使兄弟和睦,家族兴旺,个人日后能在社会上立身。《魏书?吐谷浑列传》中还记载了一则故事:吐谷浑国的国王阿豺有20个儿子,他在病危时便把儿子们叫到面前,说道:“你们各人拿我一枝箭,在地上折断。”他的儿子都把箭折断了。随后他又对其母弟说:“你取19枝箭来,合在一起把它折断。”他的母弟怎么也折不断。阿豺便说:“你们明白吗?单独一枝箭容易折断,把多枝箭并在一起就很难折断了。只有你们同心协力,然后国家才能够巩固。”这则故事正是寓意着兄弟团结才有力量的道理。

二、对儿童思想教育的重点是提倡崇俭

我国古代是个农业大国,农村的稳定决定着朝廷的安危。农业生产艰辛,丰收来之不易,就象唐诗中所说:“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所以珍惜粮食,崇尚俭朴就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封建社会中。父辈创下的家业,小辈坐享其成,难知其中的艰辛。“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如果不使自己的子弟养成俭朴的生活习惯,他们就有可能成为败家之子,这也是许多家庭重视对儿童进行崇俭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因。

为使儿童树立崇俭的观念,封建社会中的一些有识之士在家庭中经常教导儿童俭朴是一种美德,奢侈则是最大的罪恶。明末清初的朱柏庐在其家教名篇《朱子家训》中也曾要求子女:“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为了培养儿童的俭朴生活习惯,对于幼儿的饮食与衣着,古人主张不能过于讲究,如《礼记?曲礼》中曾规定:“童子不衣裘裳。”这不仅是因其过暖不利于儿童发育,更主要的是因其华贵不利于儿童养成崇俭的习性。

三、给予儿童诚信的教育

诚信就是诚实无欺。明人李贽说:“夫童心者,真心也。”幼儿的天性纯洁美好,“绝假纯真”,然而由于不正确的影响或幼儿自身因自夸或惧过之故,有时也会说谎,这是日后欺诈之心生长的萌芽,长此以往,其“童心”将逐渐失却,要卫护此诚实无欺的“童心”,使之不失,长辈首先应该从正面进行教育。而由于幼儿年幼无知,难辨是非,长辈又应以自身诚实的行为来引导幼儿,《礼记?典礼上》中说:“幼子常规毋诳。”春秋时期的曾参在这一方面,曾为人们作出了榜样。据《韩非子?外储说上》中记载:有一天,曾参的妻子要上街去买东西,小儿哭嚷着也要跟妈妈一同去,曾妻便哄孩子说:“你留在家里,妈妈回来杀猪给你吃。”等到妻子购货回家后,曾参便要捉猪杀之,其妻赶快制止他说:“我刚才只不过和孩子说着玩罢了,你怎么真的要杀猪?”曾参则说服妻子:“小孩是不能欺骗的。小孩年幼无知,只会学父母的样子,听父母的教诲。”如今你说话不算数,哄骗孩子,实际上是在教孩子说谎。为母者欺骗了孩子,其子便会觉得母亲的话不可信,以后再对他进行教育,就不会有效果了。”于是曾参最后还是把猪杀了。

四、古代对儿童的思想教育注意培养为善理念

善,在封建社会主要是指合乎道义、合乎礼仪的事。古代学前家庭教育中非常注意使儿童养成行善去恶的观念,经常教育儿童除在家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外,在外凡是合乎道义的利人之事告应为之、由于孩童年幼,不可能做出惊天动地的大善事,故许多家长都非常重视教育幼儿行小善成小恶,积小善以成大德。三国时的刘备曾遗诏教训后主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西汉的贾谊在《新书》中还曾记载了这样一则古人教子为善的故事:春秋时期的孙叔敖,幼时在外玩耍,见到一条两头蛇,回家后向母亲哭诉:“我听说看见两头蛇的人必死,今我见到一条两头蛇,恐怕我活不了多久。”母亲问他蛇在哪儿,他说:“我怕别人又看见它,已将它打死埋掉了。”母亲说:“你不必担忧,凡积善行善的人,老天爷会予以保护的。”古人重视教育幼儿为善积德,积小德成大德,这无疑是很可取的。

现在,让我们超越时空,从《礼记》上领略中国古代的教育场面和读书之乐:童予七岁的时候,离开父母跟著老师,只有节日,才能回家看看父母。跟著老师学什么呢?学洒扫应对。换一句话说,他所学的是生活教育。他在学校里面能够侍奉老师、侍奉学长,回家去自然就会孝顺父母。尊敬兄弟姊妹,这是伦理道德的教育。老师往往带着学生游山玩水,领略大好山川,旅行授课,“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旅游归来,他的课程也讲授完毕。而现在读书的情形却太苦了!从幼儿园开始到小学、中学、高中,课业较为沉重。而所学的也仅仅是技艺和谋生之道。而在孔孟的教育中,德行第一,学问第二、技艺和谋生之道是最末的。我们今天把教学的重点丧失掉了,所教的仅是技术,是皮毛,不是根本。生命的价值、人生的意义丧失掉了,哀哉可悲!

今天,我们借古鉴今的意义何在?许多有识之士已经认识到,对于固有的文化应当继承恢复,取其精华。对于中国古圣先贤的教训应当再认识、再肯定。古人的智慧、思想、才艺、经验经过几千年的浓缩沉淀,是真理,是智慧。教育是国家、民族、社会强盛之本。在教育上,作为“万世师表”的孔子直到今天受人推崇,而且在新的历史时代,他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仍然有许多可取之处。我们应当继承发扬,让优秀的文化为新的时代做出新的贡献。

猜你喜欢

孝道思想教育诚信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那一次,我把诚信丢了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
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尽孝而亲不待
小议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
绝对“孝道”有悖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