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中学政治课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009-08-24艾秀霞
艾秀霞
【摘 要】学习兴趣是学生保持长久、稳定学习的内在动力。中学政治课教学吸引力不强、学生缺乏兴趣的状况比较普遍,成为制约学生自觉、独立、主动学习的主要因素。对此,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从观念到方法上的改变和创新是关键。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探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其思维能力,提高课堂质量,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他们在轻松愉快中既学到了知识又学会了怎样做人。
【关键词 】兴趣;学习;主动;质量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认为:“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倾向性的心理特征,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后,这种心理 就会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知识,而只有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下,创造思维才能得到发展。培养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学习这门课的目的和意义
在教学中,教师要理直气壮地向学生说明学习这门课程对学生成才的重要作用,注意满足和扩展学生多方面的需要,用良好的方法展现学科知识的魅力,充分让学生认识到政治这门课的重要性。
二、通过设置悬疑、解疑激发兴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火种,思维以疑问为起点,有疑问才有思维,经过思维才能解疑,有所进取。教育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需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疑、释疑、解惑,可极大地引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愤愤、口悱悱”的状态,促使他们积极思考。当他们苦于“山穷水尽疑无路”时,教师给予解惑,他们就能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三、“因材施教”多层目标激发学生兴趣
因材施教,实行多层目标教学,是全面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方法。这是满足学生成功的心理需要而设置的。学生的基础、能力水平各不相同,要使大部分学生都能得到成功,使他们创造成功记录。为此,教师在教学中通过设置多层目标,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用生动的比喻、优美的语言、形象的漫画激发兴趣
中学思想政治教材中一些理论比较抽象,但这不能和枯燥无味划上等号。如果我们在注意理论性、科学性的同时,能讲究一点趣味性,把阐述理论同形象化叙述融为一体,就可以使理论增添感情的色彩,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不断提高自己思想认识水平。尤其在讲授中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可以起到由此及彼、触类旁通、以少胜多的效果。比喻恰当,不仅能激发学生兴趣,而且能加深学生理解,加深印象,加强巩固。如用“量体裁衣”来说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就能把这一深奥的道理浅显化了,这比泛泛地谈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效果要好得多。
五、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兴趣
在教学活动中相容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师生心理相容能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常说“爱屋及乌”,对于教育来说,本身也隐藏着这样的问题。不论什么课程,如果学生喜欢这位老师,就相信老师讲授的道理,愿意学习老师讲授的知识,自然就对老师讲的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学生如果不喜欢,甚至害怕这位老师,要想使他们对这位老师所授的课程感兴趣是很困难的。可见,要想提高教学效率,必须顾及到师生的关系。也就是说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教师的亲切感,创造一个师生心理相容的良好环境。所以,我们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利用自己的职业优势,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与学生建立起相互信任、互相尊重、团结友爱、共同进步的良好关系。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乐其道。
六、师生互换角色,激发学习兴趣
实行师生角色置换,符合中学政治教学大纲的要求。大纲规定了能力培养的具体要求,能力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要靠平时多角度、多层次、多途径地反复训练。旧的政治教学模式是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顺着教师的步子行。学习政治课的过程,变成了记录、背诵、默写教师讲授内容的过程;教授政治课的过程变成了灌输的过程。因此学生面对的不是丰富多彩的政治现象、政治原理的大海洋,而是始终单一的教师说教。教师面对的不是各具个性的具体的学生,而是失去了特点的抽象的学生。因此,学习能力的培养被局限于阅读教材;理解能力的培养限于对教师所提问题的理解;记忆能力的培养局限于背诵教师所讲的内容。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实行师生角色置换,能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更深切地体会和认识什么是“不足”,什么是“困”,怎样“自反”,怎样“自强”。能使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准备教学,实施教学,检查和评估教学、总结教学的得与失,从而加强预见性、针对性,提高教学质量,能使学生在反复体味当教师的酸甜苦辣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不足和努力方向,在实践锻炼中增强对政治知识的实际运用和实际操作能力。
总而言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是教育的根本。因此教师必须做好思想准备,树立信心,长时间反复的耐心观察他们、爱护他们、关心他们,对他们学习政治的一点进步给予肯定、表扬,鼓励他们扬起自信的风帆,驶向成功的彼岸。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