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葬礼外交”在韩引热议

2009-08-24

环球时报 2009-08-24
关键词:特使李明博金正日

朝吊唁团低调访问首尔 见李明博传金正日口信

●本报驻韩国特约记者 詹德斌●本报特约记者 王轶峰 陈一 谷阳

追悼韩国前总统金大中的朝鲜吊唁团在首尔三天两夜的行程虽然行事低调,却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除了完成追悼的任务,朝鲜吊唁团还受到了韩总统李明博的接见,向其传达了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的神秘口信,这是之前很多分析家没有预料到的。韩联社评价说,朝鲜代表团来时是“吊唁团”,走时是“特使团”。西方媒体也纷纷猜测,朝鲜半岛紧张局势似乎有望好转。中国人民大学金灿荣教授23日对《环球时报》表示,朝鲜派出高级代表组成吊唁团,这符合东亚人的文化,是人之常情。如今朝鲜半岛关系紧张,这次给了双方一次机会,应正面评价“葬礼外交”。

朝鲜吊唁团带来金正日神秘口信

李明博23日接见了到访的朝鲜劳动党书记金己男率领的吊唁团一行。韩国总统府发言人称,在30分钟的会见中,朝鲜吊唁团转达了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关于促进南北合作的口信。朝方称,期待双方进行合作,解决所有问题。然而,对于外界最关心的“金正日口信”的内容,双方均三缄其口。总统府一位高级幕僚透露,由于金正日的口信过于敏感,韩国方面不会对外公开。

朝鲜吊唁团是为追悼韩国前总统金大中而来。此前,朝鲜方面通过与“金大中和平中心”的联系,于21日派出了金己男率领的6人吊唁团。吊唁团原计划22日返回平壤,但因为希望与李明博会面,将归程延缓了一天。

对于这次会面,韩国媒体议论纷纷。韩《京乡新闻》23日称,李明博同朝鲜吊唁团面谈的时间共30分钟,比会见其他国家的吊唁团长一倍。韩国《每日经济》称,值得瞩目的是金正日的口信是“关于南北合作进展的”,这反映了朝鲜核心领导层推动南北合作的想法。还有媒体报道说,对于见不见朝鲜吊唁团,韩国政府内部曾有激烈争论。因为韩政府对朝鲜之前没通过官方渠道告知韩国方面前来吊唁感到不满。

然而,朝鲜吊唁团在首尔的日程似乎“会见”比“参加追悼”要多。21日前往金大中灵堂进行吊唁后,朝鲜官员随即会见多名韩国政要,并商讨了23日会见李明博事宜。23日下午本是金大中的遗体告别仪式,但朝鲜吊唁团当天上午会见李明博后就离开了首尔。

韩媒报道突出吊唁团“特使”身份

韩国统一研究院院长徐载镇认为,83岁的吊唁团团长金己男是“可以不必低头向金正日汇报的人”,以金正日名义发布的主要文献大都经过金己男之手。今年金正日视察94次,金己男陪同视察57次。

韩联社称,朝中社于本月20日报道吊唁团出访的消息时原话是:“根据国防委员会委员长金正日同志的委任,特使吊唁团将访韩。”———格外将“特使”一词放在前面。韩联社进一步分析说,“特使”一词含有金正日亲自、特意派遣之意。而2001年现代集团名誉会长郑周永逝世时,朝鲜派的吊唁团就未用“特使”一词。

然而,在对朝鲜改变调门猜测的同时,很多韩国媒体也表示谨慎乐观。韩国《国民日报》在社论中称,在对朝韩关系有所期待的同时,也担心这是不是朝鲜在玩战术性的和平攻势。

西方媒体对此也议论很多。美国《纽约时报》、英国《泰晤士报》、《独立报》等23日分析说,“朝鲜半岛紧张关系出现缓和”,“让人们重新燃起了对朝鲜可能准备恢复谈判的希望”。

“葬礼外交”能否为朝韩关系破冰?

“金大中的葬礼成了南北接触的一个契机,可以说是葬礼外交。”辽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吕超23日说。吕超认为,这次并不是朝鲜突然从搞核武器、发射导弹转变为寻求和解,此前已经有一系列行动表达出了朝鲜频频示好的意图———朝鲜高规格接待克林顿、韩国现代集团女总裁赴朝,甚至针对美韩军演,朝鲜也没有像过去那么反应激烈,而是有所克制。“毕竟长期、持续的对立并不符合朝鲜的政策,这就像物极必反的道理,强硬到了一定程度就意味着要有所缓和了。”

韩国汉阳大学研究教授闵贵植认为,朝鲜这次虽然没说什么,但以派出最高级别吊唁团表明对改善南北关系的愿望,也是想让韩国低头。韩国政府应该抓住此次机会改善朝韩关系。金灿荣认为,虽然对于“葬礼外交”应给予正面评价,但朝韩关系改善这次是否抓到了机会,还很难说。“过去10年双方有机会和解,韩国前两位总统奉行阳光政策,但朝鲜并没有抓住机会,我认为历史并没给我们信心。韩国如今是保守派掌权,对朝鲜猜疑大,想实现突破,其内部条件毕竟不如金大中和卢武铉在任的时候。而且,朝核问题仍是目前的大问题。”▲

猜你喜欢

特使李明博金正日
韩国:李明博上诉后被多判了两年
中国特使 外交风采
总书记特使和主席特使有何不同
韩国法院冻结李明博财产
韩特使在华大谈“互信”“诚意”
台媒猜测APEC代表层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