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澳媒鼓动对中国强硬

2009-08-24

环球时报 2009-08-24
关键词:陆克文价格战彭博社

称中澳铁矿大战未结束 要政客站稳立场抗中国

●本报驻澳大利亚、加拿大特约记者 陈小丫 陶短房 ●本报记者 刘洋 ● 陈一

澳大利亚媒体和政坛都像是中了“中国瘾”,在中国话题上纠缠不清。澳总理陆克文21日宣称他领导的政府“有权决定谁能踏足澳大利亚”,为这个月初允许热比娅入境辩护。他重拾这个旧话题,是因为受到反对党对他“搞砸澳中关系”的指责。而同样是上周末,率先向陆克文开炮的自由党发言人朱莉又遭到澳媒体的集体炮轰,她被斥责过去曾攻击陆克文“过分亲华”,如今她自己却“在中国欺凌面前翻了跟头”。20日,处在暴风眼的力拓公司说了一些与中国“可以合作”,“愿意尊重中国法律”之类的话,全球媒体高度关注,评论风起。澳大利亚有媒体称,“铁矿石价格战远未结束,中钢协依然紧握钢枪”。中澳关系如何走出困境?环球网23日的调查显示,74%的受访者认为“澳大利亚应在争议问题上多做让步”,近26%的人认为要靠“中澳相互妥协”,认为“中国应多做让步”的不到1%。中国专家赵国军说,在成长为大国的道路上,中国没必要为一些外交颠簸焦虑,生意该怎么做就怎么做,但绝不在触及核心利益的问题上低头。这是中国在应对未来摩擦时应该把握住的框架。

力拓对华表态引发关注

力拓集团20日发布上半年财报称,上半年盈利比去年同期暴跌65%,创该公司有史以来最大半年跌幅。与之相反,力拓在华销售收入一年前还落后欧洲和美国,今年却激增至52亿多美元,占整体销售收入的26.8%,成功超越欧美和日本成为力拓最大销售市场。

力拓财报称,利润下滑是受全球铁矿石、铝等原材料价格大幅下跌影响,但彭博社分析称,因中铝收购告吹、铁矿石价格久拖不决和胡士泰案等引发的中国压力也是力拓业绩下滑的原因之一。在这种情况下,该公司高层向中国释放暖意,CEO艾博年21日对彭博社表示,他对今年6月中铝收购力拓失败表示“遗憾”,他说:“我们此刻在中国面临一些挑战,但从我个人及力拓精英团队来看,我们很努力地坐下来审视这些问题,并(与中国)建立这些关系,这很重要,从中铝观点看更是如此,长期看来,我们是可以合作的。”在谈到力拓案时,艾博年对中国针对胡士泰等力拓员工的指控“降格”感到高兴,并称力拓将尊重中国法律。而对于铁矿石价格谈判,他表示力拓仍致力于与中国钢铁企业达成协议。对于中国提出的改变基准定价机制的问题,他似乎也有所松口,表示“如果客户需要别的价格基础,我们可以在另外的基础上跟他们谈”。

英国《金融时报》评论说,在过去3个月内,力拓与中国的关系经历了一个又一个危机。力拓公布的上半年财报却显示出双方关系回归常态有多么重要。彭博社21日评论说,艾博年这番话表明,“力拓试图寻求与中国建立更好的关系,愿与中铝重启合作谈判”。22日多家中国媒体也从这一角度解读,但此事上周末在澳国内引发的解读更为复杂。《澳大利亚人报》称,虽然力拓盈利跳水,但对未来依然乐观,力拓对与其主要客户中国保持长期关系仍有信心,将开足马力满足中国的需求。澳《商业日报》22日题为“贸易机密:铁矿石价格战”的文章却将2009年铁矿石谈判的僵局统统归咎于中国,攻击中国过去窃听外企行政人员的电话,窥视他们的邮件还都偷偷摸摸,如今却发展成公然的胁迫,到上海开会的力拓高管不得不搜遍整层酒店,确保没有中国便衣这样的不速之客。文章最后提醒澳大利亚企业,“铁矿石价格战远未结束,中钢协手中依然紧握钢枪”,而现实是中国强硬派“占了上风”,现在力拓必须“按照中国的规则出牌”。

中国社科院亚太研究所学者韩锋23日对《环球时报》表示,目前还很难判断力拓负责人这番表态的具体意义,中铝和力拓有共同的业务领域,合作实属正常。如今中铝对力拓的并购已经以失败结束,双方需要探索新的合作。

澳媒掀起集体攻击,目标——反对党、陆克文和中国

据澳大利亚联合新闻社(AAP)报道,陆克文套用前总理霍华德2001年时的竞选名言——“我们将决定谁能踏足澳大利亚”表示,“我所领导的政府是澳大利亚可以决定给谁发不发签证的政府”,“无需得到任何国家许可”。

猜你喜欢

陆克文价格战彭博社
欧盟将制裁伊朗情报部门
乳企价格战:牛奶重回一元时代,一边缺奶一边产能过剩
论“价格战”
打赢价格战门道多 科学计算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