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纵横破产的启示

2009-08-22

中国经贸聚焦 2009年7期
关键词:化纤信用证重整

了 然

6月12日,绍兴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中国化纤业巨头浙江纵横集团破产重整。

2008年10月,中国化纤业巨头浙江纵横控股集团(下称“纵横集团”)由于过度举债陷入财务危机。根据2008年年底的调查显示,纵横集团资不抵债达二三十亿元。时隔8个月后,随着绍兴市中级人民法院一纸破产重整的公告,袁柏仁一手创办的纵横集团面临清盘。

“重整是一种积极的拯救程序”

“实施破产重整,是因为一家债权人银行,对纵横集团提起诉讼,目前已经进入了执行期。致使其相关资产被司法冻结,从而导致重组无法正常进行。”尽管浙江地方政府曾多方推动纵横集团重组,但最终还是无奈进入破产司法程序。

袁柏仁控盘的纵横集团,其版图一度延伸至纺织、钢铁、水电、金融四大产业,袁本人也以70亿元的财富,在2008胡润百富榜上位列第76位,在浙江位列第六位。从银行渠道获悉,目前纵横集团的债务在30亿-40亿元之间,但纵横集团的整体债务情况,“要以债权人登记为准”。

据了解,目前袁柏仁资本版图的部分资产已经易主。其中,其投资的钢铁产业已被袁柏仁在2005年转手,而被高调宣称的15.6亿元豪赌的巴东沿渡河梯级水电站,其实际出资不过亿元,其余资金大部分系当地银行的配套贷x款。“实施破产重整,是为了保全纵横集团的资产,确保所有债权人的公平。”

“重整是一种积极的企业拯救程序。重整期间,债务人免于债权人的一切诉讼和执行,有利于为债务人提供再建和恢复生机的平台,实现债务人、债权人、企业职工等多方利益最大化。”這就避免了上述银行将纵横集团部分资产司法冻结,从而羁绊其重组进程之忧。“破产重整的模式下,有抵押的贷款会处于优先偿还的位置。”其清偿原则是“抵押优先、担保连带”。

玩转信贷举巨债

1992年,绍兴斗门镇政府把亏损近200万元的原绍兴县色织五厂,交给了在中国轻纺城卖了13年布的袁柏仁。通过运用开具远期信用证的办法,色织五厂引进国际先进设备,逐步走出了亏损局面。所谓“远期信用证”,就是交纳10%左右的定金,即可获得物品;等合同到期后,再支付余款。这样,极大地缓解了企业资金难的问题。

据称,袁柏仁后来还经常玩“空手道”。在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他借日元进口日本纺机设备。由于当时的日元大幅贬值,袁此举大大减轻了纵横集团的还债压力;更为关键的是,纵横集团素来与银行界关系密切。据知情人士透露,纵横集团资金链断裂事发后,绍兴政府建立了一个账户,让违规的信贷员主动上交“中间费”,现在,这个账户资金已经超过百万元。

据统计,为纵横集团贷款的银行约有15家,包括工、农、中、建、交等5家大型银行,浦发银行、民生银行、兴业银行、华夏银行、深发展、广发银行、恒丰银行等7家股份制银行,上海银行、绍兴商业银行等2家城商行,还有1家农村信用合作社。其中,中行总行的贷款余额为15.7亿元,中行绍兴分行还为纵横集团开立了2800万美元的信用证。据统计,这些银行给纵横贷款的规模超过40亿元。

多元化经营埋祸根

上世纪80年代初,浙江绍兴避开棉、蚕丝、麻产量不足的缺点,看准了只有化纤原料不受国家计划限制的机会,开始发展化纤面料。围绕化纤行业,绍兴形成纺丝-织造-印染-面料-交易市场的产业链。经过30年的积累,纺织已占绍兴经济总量60%以上,绍兴也成为中国最大的化纤纺织集群地。在袁柏仁的战略蓝图里,就是要把纵横集团建设成为一家以化纤实业为基础,同时,以金融股权和其他包括水电等行业投资为增长点的跨行业综合性大型集团企业。

从2003年开始,在银行信贷资金的间接支持下,纵横集团进行了大量的跨行业、跨地区的投资,主要涉足四大领域:一、钢铁行业,投资6亿元组建邯郸纵横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持有约40%的股权;二、房地产,在四川成都、江苏昆山、镇江、湖北武汉等地投资房地产项目累计达8.2亿元;三、投资5家城市商业银行,共持有5亿股,投资金额为7.45亿元;四、涉足水电,湖北恩施的沿渡河梯级电厂,纵横集团持有51%的股权,已投入3亿多元,拟追投11亿元等,耗去纵横集团近48亿元资金。

但在纵横集团多元化经营的背后,是中国化纤行业由于日益激烈的竞争利润越来越微薄(仅4%)。于是,从2006年开始,纵横集团就在大力调整产业布局,逐步收缩作为主业的化纤产业,但资金链紧绷的局面却从未改变。进入2008年下半年,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受到原料价格波动和市场需求下降的前后夹击,纵横集团顿时陷入困境。

而前述众多的长期股权投资,并没有为纵横集团开花结果。“除(2005年7月)邯郸纵横钢铁通过股权转让,回流部分现金,其余长期股权投资目前均未形成现金流”;另外,部分投资还出现缩水,最为明显的是,房价回落导致其房地产投资部分的资产缩水;加上民间融资环境的突然变化(不再继续贷款),导致纵横集团出现了严重的现金流不足的问题。

紧绷的资金链、过高的财务杠杆、严重萎缩的纺织出口、人民币汇率的升值等因素,终于使纵横集团在2008年10月突然坍塌。而在事发后的日子里,尽管中国纺织品出口退税率已经三次调升至17%,加上人民币出现贬值迹象,但预计中国纺织品的出口形势依然严峻,甚至可能还会进一步恶化。在重组无望成功的情况下,终于“债权人银行对纵横集团提起诉讼”。

“压垮纵横的最后一根稻草”

尽管纵横集团发生资金链断裂后,政府临时拨给纵横集团1.58亿元资金,“保障生产线不要停下来”,在政府出面组织下,各家银行需要统一行动,目前(贷款)都不退出。而压死纵横的最后一根稻草恰恰是银行“断奶”。

银行“断奶”表现为某国有大行国内信用证余额微降了1.2亿元,而该行原承诺给予纵横集团相应流动资金贷款,最后关头未能兑现,导致纵横集团的资金链骤然紧张。为何国内信用证余额微降具有如此之大的杀伤力?这要从纵横集团频繁利用信用证套现资金说起。

当纵横集团现金流难以为继时,袁柏仁开始玩转信用证套现来维系和缓解公司的“血液流通”。一般而言,要获得国际信用证,申请企业需要向开证银行缴纳10%至15%的保证金,从而获得剩余的85%至90%的流动资金,而信用证的期限为3个月左右。利用这段空隙时间,纵横集团将信用证交给原材料供应商,以取得提货单,所提之货作为原材料使用;如果不需要那么多原材料,还可将部分货卖掉,拿到相应的资金,实现套现。以此做资金腾挪。

为了最大限度地使用信用证这一套现工具,袁柏仁除了使用国际信用证之外,还用上了近两年来中国银行业的信用创新——国内信用证(而国内信用证的保证金比例则高达20%左右)。

玩转信用证套现的前提是不断做大信用证规模。随着经济危机的深入影响,化纤行业形势日趋恶化,3个月的时间对于纵横而言,已经是“远水难救近火”;此时,银行微调信用证余额,无异于是对纵横集团“釜底抽薪”,从而导致袁柏仁的信用证套现手法难以维系,直接导致其资金链断裂。

积重难返的民企内外环境

“还不上信用证套现资金,开证银行只能以垫付形式先行支付钱款。”纵横集团的案例显示,“民企经营者素质、管理能力,以及外部宏观经济环境,两方面问题都有,多少年来,这些问题一直在积累”,但“因为经济上行周期中,大家看不到这些深层次矛盾,没有提高警惕,没有一家银行退出来,现在都深陷其中”。

“像纵横集团这样的企业,摊子铺得很大,在经济下行风险加大时,资金链出现断裂,银行今后肯定要小心。”“作为浙江纵横集团的对外投资企业,未列入重整的公司,可能面临几种情况:一是若与重整公司有担保关系,需要承担相应担保责任;二是纵横集团以其对外投资企业的权益偿还债务。若需要,纵横集团在这些项目的股权,可能面临拍卖。”

就化纤业目前的态势来看,金融危机的危害正逐渐转移到经济实体上,美国、欧洲、日本等中国重要贸易伙伴的经济实体也相应进入了衰退期。中国化纤协会会长郑植艺认为,行业预期不足,特别是现金流的大量流失给企业经营造成相当大的困难。

这几乎是金融危机下中国纺织行业的通病,为此,政府不遗余力地推出了众多促进中国轻纺工业发展的措施。如,2008年11月19日,出台了促进轻纺工业发展的六项措施;同年11月26日,再次出台六项措施,大力支持轻纺等重点产业;2008年12月13日,出台了《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若干意见》(国30条)。通过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促进货币信贷稳定增长,给资金紧张的企业供血。

但企业的成功,关键还在于“内因”起作用。要在发展战略、经营管理、企业文化上有自己独特的东西;切忌战略不清,发展到了一定规模后就不知何去何从。纵横集团难续辉煌,有行业不景气的因素,更重要的还在于企业家盲目求大,负债过多;面对利润下滑的处境,不从提高差别化等方面进行结构调整,却在股市、楼市等其他行业中寻求短期暴利,导致风险增加;一旦市场疲软,产品积压,银行收贷,投机环节出问题,企业也就危在旦夕了。

猜你喜欢

化纤信用证重整
信托公司在破产重整实务中的机会
化纤联盟持续发挥技术创新链优势
远期远付信用证及其索汇操作
国内信用证转让风险控制
再现信用证溢短装之争
CTA 中纺院+ 化纤联盟 强强联合 科技共振
恩替卡韦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慢性乙肝早期肝硬化
练就信用证修改审核的“火眼金睛”
仪征化纤精细管理与技术创新并举
医患关系需重整“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