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队改装教学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2009-08-21李青峰陈鲁汉朱亚
李青峰 陈鲁汉 朱 亚
摘要:在武器装备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改装教学工作面临诸多矛盾和问题。本文梳理归纳了改装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解决对策。
关键词:改装教学;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724文献标识码:A
改装教学是部队官兵提高新武器装备操作使用维护能力,在职接受继续教育的重要手段,是院校服务部队的一种重要形式。近年来,随着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装备发展呈现出技术密集、结构复杂、高度集成及更新换代速度快等特点。承担改装教学任务的院校能否找准存在问题并积极研究相应对策,是院校能否适应新装备发展需要,进一步提高改装教学水平,充分发挥院校服务部队职能作用的关键所在。
一、改装教学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协调机制滞后,教、学、研各方缺乏有效沟通
近年来,各军兵种换装工作呈现出装备型号多、设备杂、任务急等诸多新特点,原有培训机制不适应装备建设需要的问题逐步凸显,尤其是协调机制滞后制约着改装教学工作高效运转。目前,改装教学工作主要通过各级机关进行协调,院校与部队之间的直接联系较少,部队的具体需求不能及时反馈到院校,改装教员对授课对象的具体情况也缺乏了解。教员往往是按照既定内容实施教学,较少考虑部队官兵接受能力以及对学习内容的具体需求,致使教学针对性不强、效果不佳。同时,作为院校很难及时跟踪新装备研发和装备部队的最新动态。部分培训任务下达后,由于与部队或研发公司、生产厂商沟通不畅,必须通过装备机关反复协调,才能了解装备装配情况,极易延误时间,造成院校在教学准备工作上的被动。
(二)教员能力结构不合理,实装教学能力弱
院校在装备课教学中往往以理论教学为主,对教员的实装教学能力要求不高。改装教学不同于院内教学,不仅需要教员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还要具备相应的部队实践、装备维护经验。目前院校大部分教学人员尤其是年轻教员主要是军队院校应届毕业生和地方特招入伍大学生,普遍不具备部队任职经历,加之院校新装备严重缺乏,致使他们对装备的掌握和理解更多停留在理论层面,欠缺实际维护经验。因此,在改装教学中内容缺乏深度、课程设计没有拓展性、教学方法手段单一,不能很好地为部队官兵解惑答疑,与官兵的期望存在一定差距。
(三)教学保障渠道单一,新装备及技术资料短缺
新装备及技术资料短缺一直是制约院校装备教学能力提高的重要原因。特别是近年来随着装备造价的提高和研制单位保密、产权意识的加强,仅凭院校自身能力,很难收集到教学所需的实装和技术资料。部分院校承担新装备教学任务多年,至今没有实装,虽然想方设法收集到部分设备,也自行研制了一些模拟器材,仍不能从根本上改变院校装备教学与部队装备脱节的现状。实验场所不足及资料的缺乏使院校新装备教学能力形成较慢,很难为部队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援,制约了院校服务保障部队职能的发挥。
(四)教学质量缺乏监控,培训效果难以有效评估
改装教学一般都在部队进行,由于受时间、空间等因素制约,院校很难对培训质量进行有效评估。作为改装教学的受训对象,往往不愿对教员授课情况进行过多评价,致使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能直接反馈到院校,教学质量和效果如何无从考究,从而形成了教学管理中的真空地带。缺乏监管也导致改装教学中违反教学规律的随意性行为增多,任意改变教学计划、变更学时的现象屡见不鲜。
二、解决改装教学存在问题的几点对策
(一)加强组织协调,逐步完善改装教学机制
改装教学是一项系统性工作,包含部队需求、任务下达、教学准备、组织实施及效果评估等诸多环节。院校在这其中既是组织者,又是实施者,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若使整个工作进程形成一个良性闭环,就需要在机制的完善上下功夫:一是优化协调机制。作为分管改装教学工作的院校机关科室必须明确职责,对外要加强与上级机关及部队的联系,掌握上级要求、了解部队需求,从中找准结合点。对内要加强对教学计划制订、教学人员选派、课程衔接等工作的协调,确保从教学组织到实施整个过程的通畅;二是完善教学质量监督和反馈机制。要通过电话走访、专人下部队调研、跟班听课、检查教案及问卷调查等形式,对教学质量进行跟踪调查,逐步建立起教学评估机制;三是建立奖惩激励机制。对完成改装教学任务好、受部队官兵欢迎,确实能给部队解决装备维护实际问题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反之则予以处罚。
(二)努力转变办学观念,切实增强服务保障意识
为部队提供技术服务是任职院校的重要任务之一。院校要转变办学观念,切实把服务部队当作主要任务去抓,积极研究任职教育模式下如何更好地为部队提供服务保障。要充分利用院校丰富的教学资源,通过改装、短训等形式为部队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援。要提高教员的思想认识和职业素养,切实把服务部队当作义不容辞的责任。对部分教员参加改装教学提要求、讲条件的现象,要经常开展有针对性地教育,引导他们牢记我军历史使命,克服怕苦怕累思想,树立良好形象,维护院校声誉。
(三)狠抓教学能力建设,稳步提高改装教学质量
教学能力建设是提高改装教学质量的根本保障。院校是人才相对集中的地方,广大教员对新技术、新装备消化吸收能力强,若要充分发挥院校人才优势,更好地服务保障部队,应重点抓好以下方面:一是建立一支技术保障能力强、人员相对稳定的改装教学队伍。改装教学不是人人都能干、人人都能干好的工作,院校要本着对部队负责的态度,选拔具备相应资质的教员承担改装教学任务。在教员选派上可以推行改装教学人员资格认证制度,必须符合相关条件才能承担该项任务,坚决杜绝“抓壮丁”、“出公差”现象;二是要优化教员能力结构,特别是强化教员装备教学能力的培养。有针对性地建立教员实习基地,定期组织教员赴新装部队和工厂调研、学习,与部队、工厂技术人员进行装备保障经验交流,提高业务技能。
(四)着眼满足教学需求,积极构建与改装教学相配套的保障体系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从根本上提高改装教学水平,还必须给教员创造一个与部队装备基本同步的教学条件,这就需要院校拓宽渠道,提高装备教学保障能力。院校要立足装备教学实际需求,积极请领和收集各类新装备,以此支撑设备课教学,改善新装备教学条件。此外,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新装备技术资料,有针对性地编写改装讲义,并在实际教学应用中不断丰富、完善,待条件成熟,则组织编写新装备教材,固化教学成果,使新装备教材保障能力上新台阶。
总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院校要切实增强服务保障意识,全面掌握部队在人才培养、装备发展、维修保障等方面的需求,稳步提升改装教学能力,构建与改装培训需求相适应的教员队伍建设、条件保障及质量评估等运行体系,形成教学、科研全方位服务保障部队的格局,以利于新装备战斗力的快速形成。
参考文献:
[1]吕云峰,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教学的突破[J],中国军事教育,2004,(4)
[2]徐生,李选清,刘兴安,推进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训练转变[N],解放军报,2006-06-28(1)
[3]房峰辉,以训练教学责任制为抓手,促进部队训练全面落实和创新发展[J]军事学术,2008,(6)
责任编辑姜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