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非优区的古村落旅游开发研究
2009-08-21杜坤朱良斌王章郡
杜 坤 朱良斌 王章郡
摘 要:增城市的旅游开发呈现出自然风光主导,人文特色不足的倾向。文章从资源非优区旅游开发的角度入手,以增城市派潭镇为例进行研究,提出旅游资源非优区的古村落旅游开发的思路。
关键词:旅游资源非优区 古村落旅游 派潭镇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9)07-274-02
派谭镇位于广州北部的增城市境内,其自然与人文资源得天独厚,气候适宜,物产丰富。岭南先民所代表的广府文化与客家先民代表的客家文化在此交汇,使得增城秉承了多种文化并存的特性。同时与珠三角邻近的地理位置,让派谭镇的旅游业发展具有广阔的客源市场,因此极富旅游开发的潜力。
一、旅游资源的特色
1.建筑风格独特,具有浓郁的岭南客家风情。派谭镇古村落旅游的最大特色在于其建筑风格统一性,营造出浓郁的岭南客家风韵。熊氏宗祠建于清代,面积1960平方米,是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广州市惟一的七进祠堂,并有道光皇帝御赐的匾额,建筑保存完好;鹅兜古村位于山脚下,是典型的广府村落布局,村落依山面水,展现出怡然幽静的生活情趣;邓村石屋是石达开后人的聚居地,面积3400平方米,村前为半月形池塘、晒谷场,围屋边上设置碉楼,是客家民居建筑与珠三角民居建筑典型结合的建筑物。
2.独特的民俗风情。本地区是广府文化与客家文化的交汇之处,不仅具有传统意义上的客家民俗习惯,而且具有典型的广府特色,形成了有别于其他客家文化与广府文化的独特文化风情。本地区的民俗风情主要包括客家山歌、舞春牛、舞客家盆菜等内容。
3.旅游资源的总体评价。从总体上看,派谭镇的三个古村落的旅游资源的特色不是很有吸引力,难以吸引专程以此为目的地的游客前来旅游,但是由于景区的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可以与北部的白水寨风景名胜区、南部的湖心岛旅游区以及东部正果的派谭河风景区形成有效的资源互补,从而达到共享客源市场的目的。
二、规划的思路与目标
1.派谭镇古村落旅游规划的总体思路。在总体发展思路上遵循投资少,启动快,分步实施的原则。由于资源的非优性,在投资上,不宜过大,以免造成损失;在开发上,应当充分利用本地各类资源,与周边的自然风景区进行合作,共享客源市场,以满足投资少,启动快的需求,同时,在发展中,根据发展的阶段与情况,进一步决定开发的力度。
2.在旅游产品开发上,遵循内引外联原则。
(1)外联:三个古村落均处于增城北部生态旅游区的腹地,是连接派潭南北旅游的关键点。同时三个古村落又是人文资源的代表,虽然资源的赋存不是很好,但是处在周围都是自然风景区的情况下,三个古村落具有很好的区域上的旅游资源互补性。所以在资源的利用上,三个古村落一定要明确自身的开发方向,即是充分利用自身的区位优势,针对周围的自然风景区,进行资源的互补性开发,与白水寨等自然风景区进行合作,做好联动式开发。
(2)内引:在开发方向上,虽然是与周围的自然风景区进行互补性开发,但是仅仅利用自身的资源还难以形成更为有效益的互补。需要将三个古村落作为展示的舞台,从外部引入与自然风景区互补的,同时又是本地的特色资源来唱戏,即将一个地方的特色资源集聚在一起,进行集中性展示,对游客形成更大吸引力。这些资源可以是其它产业的资源,比如在三个古村落开发时,可以考虑引入增城市特有的资源——牛仔服装业,可以将一个古村落作为牛仔服装的展示区。在进行资源的开发时,一定要注重从各个方面挖掘本地特色,引入景区内部,增加吸引力。
三、开发条件与市场定位
1.开发条件。
(1)区域条件与可进入性。三个古村落所在的增城市位于广州市的东北部,地处广州、东莞与惠州三市的交界处,邻近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地区。境内有324国道、107国道、广深高速、广九铁路等交通线路,市区距离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与深圳宝安机场分别有30至40分钟的车程。此外,三个古村落距离周边的自然风景名胜区均在20分钟以内的车程,总之,区位条件优良,交通便利是派潭古村落旅游开发的最大优势。
(2)现有的旅游发展基础。目前,三处古村落没有进行完全的旅游开发,只有鹅兜古村在古民居外围地带,在政府主导下,目前已开发建设少量的驿站设施,但只能提供给过往游客休息停歇的服务功能,总之旅游处于初期自然发展阶段。
2.市场定位。
(1)旅游客源现状与潜力。增城旅游业发展迅速,节庆旅游、乡村旅游等产品形式日渐丰富,旅游接待能力日益提高,为三处古村落旅游客源市场的开发提供了良好的市场机遇,具备了促进其客源增长的本地联动力量。其中2006年全市共接待游客200.6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2.48%;全年旅游业总收入5.28亿元,增长18.27%。因此,可以肯定的是,派潭古村落的旅游客源的市场开发具有较为乐观的未来。
(2)目标市场分析。客观地说,熊氏宗祠、鹅兜古村与邓村石屋的旅游资源并不足以吸引游客专程出游,所以作为非核心景区的旅游开发,一定要重视对该地区主体景区客源市场的共享与邻近地区的客源地市场开发与项目背景资源的充分利用。由于增城有吸引力的景区主要集中于派谭北部的白水寨和正果、小楼一带,如何与这些外部景区搞好合作,实现旅游资源与功能互补,共享客源市场是熊氏宗祠、鹅兜古村与邓村石屋等三处景区发展的关键问题。从目前客源情况与项目的背景来看,熊氏宗祠、鹅兜古村与邓村石屋的目标市场初步定为一个主体一个补充:①过境旅游市场:由于三处景区地处主要客源地(珠三角与广州)前去白水寨风景区的路上,可以考虑采取介入机会,共享这一细分市场。这一类市场又可以分为自驾游市场、团队游市场与自行车爱好者市场。主要客源地为珠三角大、中城市,如广州、深圳、东莞等。次要客源市场为增城、从化等附近城市。旅游时间集中在周末或者节假日。以休闲为其旅游主要目的,时间大多在一至二天,旅游消费的水平较高,购买力较强。②学生市场:考虑到景区的资源属性,可以将景区作为中小学生的实践基地、相关专业大学生的实习基地,如美术写生基地、建筑考察基地、历史研究基地与旅游实习基地等。也可以作为周末或节假日,学生集体出游的目的地。
四、功能分区与项目创意
1.遵循旅游功能互补的分区原则。三个古村落在资源的赋存上,都不是具有明显的优势,为了弥补这一点,同时也是为了避免恶性的旅游开发竞争,三个古村落要进行功能互补式的开发,即在旅游功能上要有不同的定位。这样三个古村落在旅游的功能上形成了良好的互补性,增强了对游客的吸引力,也提升与外部合作的潜力。
2.熊氏宗祠的项目设置。由于熊氏宗祠是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不宜进行大型的开发,应当进行静态的、展示型的旅游开发,鉴于此,可以考虑将熊氏宗祠建成一个广州客家历史文化博物馆,突出广州客家的特色,区别于其他客家文化。具体的项目设置如下:
(1)广州客家解说展示中心:熊氏宗祠是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在资源开发时,要注重保护与开发并重,首先对其修缮,恢复其古朴、典雅的宗祠建筑特色,再现其精美的彩绘、雕刻等古建筑细节。展示的内容分为四部分:一是广州客家历史展,以腊田布熊氏家族生活史为主轴,并由此扩展为岭南先民开疆辟土、繁衍生息的历史画卷;二是广州客家的生活、生产展。可以展出一些生活生产用具;三是熊氏家族展,熊氏家族历史上出过2个举人,并有道光皇帝御赐的匾额,借此,可以展开对广州客家的科举文化、宗祠文化、私塾文化进行展示;四是广州客家的文化艺术展,包括书画、建筑等。
(2)入口广场区:景区的入口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景区的形象,是风景区空间构成中极为重要的部分。一方面入口区是游客的集散地,游客经由频率高、停留时间长,入口景观直接影响到游客对于整个景区的印象;另一方面,入口区一般集中布置了景区的管理机构、停车场、休息处、咨询处等服务设施,同时入口处也是风景区与内部各景区以及与外部联系的重要通道。熊氏宗祠是三处景点的入口处,宗祠前的开阔空地,可以作为游客的入口广场。
3.鹅兜古村。利用鹅兜村具有浓郁客家风情与优美人居环境的乡村建筑、乡村民俗、乡村产业、乡村风光等资源,把鹅兜村建设成为旅游者自己的家,让旅游者做一回客家人,体验真正的客家风情。
(1)旅游商贸区。鹅兜古村拥有大量极具特色的客家围屋,可以利用围屋中除了乡村别墅与乡村旅舍以外的房子,打造乡村农贸大市场。由周边村民摆摊设点,摆卖各种农副产品,比如凉粉草等各类地方特产和生活情趣的民间工艺品等。
(2)客家美食区。充分挖掘客家美食的内涵,除了为旅游者提供美食之外,同时还为其提供参与各种美食的制作的机会,并在厨师的指导下亲自下厨,自己动手做美食,享受DIY美食的乐趣。在餐饮设施上,保持乡土特色与风貌,显示出独特的就餐环境。
(3)田园体验区。鹅兜古村的田园体验,主要是围绕客家美食来做,目的是将鹅兜古村的美食,变为参与型的、娱乐型的美食,充分利用古村前的农业区,既减少了投资,又增加了收益。在鹅兜古村附近的田地种植各种派潭粉葛、菜心等美食,作为鹅兜村的蔬菜基地,同时也可供旅游者蔬菜种植、采摘。旅游者也可租田地或买田地等产权转让形式进行农业休闲;在后山或远山种植不同季节的果树,进行各种果子与竹笋的种植与采摘活动。
4.邓村石屋。为了弥补旅游资源上的不足,邓村石屋的旅游开发就要另辟蹊径,引入派谭镇,乃至增城的其他特色资源来弥补自身资源的局限性。增城下属的新塘镇是中国最大的服装生产基地,全镇现有牛仔服装及相关企业近387l多家,常驻设计师5万多人,生产的牛仔服装销往世界各地,全国有60%以上的牛仔服装出自新塘,全国出口的牛仔服装有30%来自新塘。利用地处增城的区位,邓村石屋可以引入这一有利资源,打造出别具一格的旅游吸引力。
同时,在以牛仔服装为核心吸引物的前提下,融入美食,乡村茶吧、书吧、咖啡吧、艺术吧,流行牛仔服饰购物等其他时尚因素,为游客创造多样的旅游体验。具体的项目设置如下:
(1)牛仔服装展示区。在邓村石屋前的水塘上,建造牛仔T台,作为设计师展示自己的作品与厂家发布新款产品的场所。在展示过程中可以穿插客家山歌演唱,客家歌舞表演等元素,让内容更为丰富。
(2)牛仔服装博物馆。邓村石屋有一废弃的碉楼,可以考虑将碉楼与周边邻近的房屋进行整合,建造一所牛仔博物馆,侧重于牛仔服装的历史展示,从最古老,最初始的牛仔服装开始,直到现今最先进的牛仔服装,演示牛仔服装在每个时代的历史烙印,让游客了解牛仔服装过去。
(3)牛仔服装购物区。在邓村石屋中选取一些保存较好的古屋,作为不同的设计风格或者不同厂家的牛仔服装专卖店,进行牛仔服装的销售,游客可以在此买到最时尚、最便宜的牛仔服装。
(4)时尚旅游生活区。选取邓村石屋中保存较为完好的房屋,利用其建筑的原有格局,引入现代城市休闲概念,建造一些时尚酒(茶、咖啡)吧。时尚元素的引入,可以大大提升整个邓村石屋旅游的丰满度和旅游品牌形象的档次,增强现代旅游者对整个项目的亲切感和认同感。
参考文献:
1.罗艳菊,黄宇.旅游资源非优区的若干理论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5(5)
2.孙晓玲,陆林.旅游资源非优区的旅游开发研究——以全椒县为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
(作者单位:广州大学中法旅游学院 广东广州 510000)(责编:吕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