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我国石油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导向下的风险管理探讨
2009-08-21施立红
施立红
摘 要:“资源——生产型”国际化经营战略是我国石油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文章首先分析我国石油企业实行国际化经营与合作所面临的风险,然后按照风险的可控属性及后果将其归结为政治风险、经济风险和法律风险等,并深入探究各种风险形成的原因,最后根据我国石油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风险管理建议。
关键词:石油企业 国际化经营 风险管理 石油金融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9)07-202-02
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石油消费量增幅远高于国内原油产量增幅,导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逐年增大。据统计,2008年我国原油净进口19985万吨,同比增长12.5%,石油对外依存度高达51.3%。据世界能源组织预测,2020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将达到70%。油气资源紧缺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快速、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此,我国石油企业实施国际化经营,进一步拓宽油气资源供给渠道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我国石油企业国际化经营风险概述
国际化经营是指我国石油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努力利用“两种资源,两种市场,两种资金”,是保证我国能源安全和石油行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目前我国石油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主要形式是绿地投资经营和控股投资经营,主要是以项目为载体、以合同为中心、多种合作方式进行。所以国际石油合作项目可以看作我国石油企业与资源国政府、其他石油公司(合作伙伴)等各方经济利益的综合体,项目合同则是合作各方之间投资风险与收益关系的界定。理论上讲各方风险与收益应当对等,然而资源国政府会利用其地缘优势尽力转移风险,所以作为投资方——我国石油企业才是真正的风险承担者。
我国石油企业国际化经营的风险总体上形成一个“风险金字塔”,风险金字塔顶端是全球宏观风险,这个层面的风险往往很难规避和预测。金字塔的中间层面是主要是政治、法律风险,这些风险可以通过政治环境评估和知法守法进行规避。在金字塔底层的是项目运营中面临的风险,包括油价风险、汇率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和利率风险等,统称为经济风险。政治风险、法律风险和经济风险是我国石油企业国际化经营进程中风险管理的重点。下面将深入分析各主要风险的成因,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风险管理和防范的建议。
二、政治风险分析及管理
(一)政治风险分析
政治风险是由于资源国的政治环境发生变化而导致损失甚至失败的可能性,它具有覆盖面广、辐射力强、后果严重和不可抗拒等特点。从风险行为实施主体来看,政治风险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政府行为风险,即资源国政府出于政治方面的考虑对项目资产强制征用、没收或者实行禁运等潜在的可能性。从行业来看,包括石油开采的采掘业是易被国有化的行业之一,例如上世纪70年代扎伊尔曾没收一个比利时公司价值逾5亿美元的铜矿资产,苏丹、乌干达等国也没收过多家外国公司的资产。另一种是非政府行为风险,即资源国当地居民和反政府武装力量出于利益纠葛与项目合作方发生冲突的可能性。从地缘来看,我国在海外获取的资源产地大多分布于非洲、中东、中亚和委内瑞拉等政治敏感地区,当地居民及反政府武装力量对国际化经营合作项目的威胁极大。
(二)政治风险的管理建议
1.谨慎选择投资国。首先,我国石油企业要充分评估投资国的政治风险。虽然世界各国政治风险表现形式和程度有很大差别,但还是有一定规律的。西方国际投资学家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政治风险主要集中于发展中国家和新独立的国家。这类国家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的规模较小,对外资的优惠措施少,限制措施多,项目资产被国有化可能性大,当地居民误以为引入外资就是掠夺其当地资源,抵触情绪严重。所以,我国石油企业应谨慎选择投资国,通过对候选国的资源、政治等因素综合分析,避免对油气商业储量不确定和政治环境恶劣的国家投资。这需要我国石油企业将注意力放在减少目前的失败上,而不是寄希望于未来假设的成功上,实行“软的政治风险保险”,选择真正需要投资的国家,而不是只想要投资的国家。
2.采用灵活的合作方式,尽量减少风险性资产。具体包括:筹资渠道多元化,包括与当地公司成立合资企业、争取多边机构参与项目、确保项目的“银团贷款”来自包括东道国银行众多的国家等;人力资源本地化,尽量采用当地劳动力,让他们真真切切的体会到合作项目带来的生活水平等各方面的提升,降低他们的抵触心理;尽量采取产品分成(PSC)和风险服务(RSC)采取合作模式,即在当地的石油建设项目中参股或投资,每年从石油产品中分取一定份额,而不是要求项目所有权和控制权但不放弃经营权和作业权。
3.签订国家间条约。如果资源国政府与我国签订了相关国家间条约,那么政治风险将会大大降低。目前世界上比较流行的签约方式有双边投资条约(BIT)和商业经济条约(BET)。双边投资条约可以向投资者保证资源国政府给予它们非歧视性国民待遇;商业经济条约也保证给予非歧视性国民待遇并保证财产不被没收,同时还保证货币的可兑换性和利润的汇出。因此,我国石油企业应利用自身对政府的影响推动我国与资源国签订双边国家间条约。
4.购买政治风险保险。目前国际上出现了一些专业国家风险评级,例如美国商业环境情报研究所推出的反映国家风险大小的评价指数——国家风险预测指数,该指数介于0-100之间,指数越大风险越小。我国石油企业应以这些专业评估指数为依据,针对风险较大的国家,向出口信贷机构、多边机构和私营保险公司等购买政治风险保险。
三、经济风险分析及管理
(一)经济风险分析
经济风险着重考虑油价风险、汇率风险、利率风险、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油价风险在所有项目投资影响因素中最为敏感,我国石油企业国际区块项目投标表明,项目收益率和竞标的成败最终由油价因子所决定。汇率风险是指由于汇率变化而造成投资者损失的可能性,也包括由于资源国政府冻结投资者货币,不允许自由兑换而造成全部或部分投资不能回收的风险。利率风险指投资过程中因利率的波动给投资者带来的损失。石油国际合作项目通常投资额大,独立性强,项目融资负债比重相对较高,所以面临较大的财务风险。经营风险则主要因为我国石油企业与资源国及合作伙伴之间复杂的业务关系而产生。这些风险可控性强,是我国石油企业国际化经营风险管理的重点。
(二)经济风险的管理建议
1.充分评估资源国的经济环境。一是从宏观国家层面评估资源国经济环境,主要包括经济发展状况和增长速度、汇率变动、通货膨胀指数、产业结构和产业政策等。二是从中观行业层面评估资源国石油行业的经济状况,特别是合作方的储量资产、经营机制和内部状况。三是从微观地区层面,评估项目所在地经济地理条件,经济发展程度、资源状况及交通、通信、气候等。
2.针对项目开展事前风险预测,慎重选择合作伙伴。我国石油企业在签订合同前应充分估计可能遇到的风险,实际经验表明,约70%的风险在合同谈判和签订前的可行性研究和分析阶段可以被预测和察觉。同时,我国石油企业应选择具有一定项目经验和信誉的国际大型石油公司作为联合合作伙伴同资源国进行合作,既可以规避经营风险,又可以向他们学习先进的联合作业模式。
3.实施石油金融一体化。石油金融一体化是指借助金融的支持,使石油企业可以实现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融通,例如利用国际期货等金融工具,更好帮助石油企业在国际化市场上实现套期保值、价格锁定和规避汇率风险。石油金融一体化是石油企业跨国经营规避风险的有效手段,然而由于制度和人才方面的原因我们在这方面的应用相对欠缺。因此,我国石油企业应完善相应的制度、招募和培养顶尖人才,为实施石油金融一体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4.尽力控制利率浮动的范围。国际石油勘探开发项目的融资一般由银团提供,贷款银团通常以某种浮动利率为基数加上一个利差作为项目贷款利率。项目的现金流对这种利率的波动较为敏感,特别是在项目经营初期债务负担较重的阶段,利率的微小波动也会对项目收入预期产生很大影响。我国石油企业应融资过程中应尽力控制利率浮动的范围,最大限度的避免利率风险。
四、法律风险的分析和管理
(一)法律风险分析
法律风险是指国际化经营的进程中因为资源国法律变动或违反资源国法律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按成因法律风险可分为:法律不对称引发的风险和融资规定、投资程序引发的风险等。法律不对称引发的风险是因为不同国家法律制度和规定的差异性而导致合作各方权利义务不对等,是我国石油企业面临的主要法律风险。
法律风险还包括融资规定、投资程序引发的风险。融资规定风险是投资者在债务融资的资金需要量与期限结构没有根据所需资金量和资本结构来安排,导致日后利息负担过重而影响正常的生产经营,使企业陷入财务困境。投资程序带来的风险指由于对资源国投资方式、金额、时间等因素的限制不熟悉而导致损失的可能性,例如2008年,某国声称按其法律规定外国经营者如果在分期出资中以在该国合资经营企业的分红出资,则必须先将合资经营企业的税后分红先汇出该国再汇至该国,否则就强制没收,而事前我国某石油企业不知道其法律这些规定,造成我国该石油企业的巨大损失。
(二)法律风险的管理建议
1.深入研究资源国相关法律法规。我国石油企业在项目评估过程中要深入研究资源国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消除对法律认识存在的歧义。在项目谈判过程中,应善于运用实际商务运作策略、措施和技巧,与资源国及合作各方就可能对我方造成较大影响的法律条文充分磋商,如果有必要可以单独签订谅解备忘录,做到防患于未然。
2.聘请高水平中介机构提供服务。国际化石油合作是一项专业化要求很高的行为,我国石油企业作为投资方很难独自完成,应选专业素质高、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机构,它们对法律风险的防范起着重要作用。实践证明,如果有经验丰富的专家和律师协助,我国石油企业在策划、谈判、实施中所处的实际地位、主动性及对全局的把握会比没有专家协助有明显提升。
(作者单位:中石化胜利油田现河采油厂 山东东營 257000)(责编:贾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