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企业岗位绩效工资制探讨
2009-08-21马灵君朱林海
马灵君 朱林海
摘 要:结合煤炭企业的行业特点,对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的“六原则”及必要性,以及岗位绩效工资制实施的五方面举措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岗位工资 工资分配 人力资源管理
中图分类号:F2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9)07-186-02
由于受煤炭资源赋存条件、作业环境等因素的限制和煤矿生产的特殊性影响,加上煤炭企业岗位复杂、劳动差别大、工资分配形式多样,井上井下、不同岗位之间工资收入不同,且差距较大。如何实行科学、合理、有效的工资分配制度,对于调动和保护员工的劳动积极性、创造性,提高企业的劳动效率和经济效益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必要性及总体要求
为进一步深化煤炭企业内部工资分配制度改革,必须加快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工资收入分配制度,建立岗位工资为主要形式的工资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和技能要求,实行以岗定薪,岗变薪变,岗位工资标准与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员工实际贡献挂钩,形成收入能增能减的机制。结合煤炭企业特点,通过改革,落实相关配套政策,形成有效的分配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的劳动积极性,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实现矿区持续快速发展。
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要坚持“六原则”:
1.坚持领导负责制。煤炭企业的各级领导必须高度重视和抓好工资分配热点,抓好民生工程,积极组织工资分配制度调研,调整和完善现行工资分配制度,尽可能使工资分配制度符合单位实际,经过大多数员工认可,逐步实现工资分配制度的科学合理、公平公正。
2.坚持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原则。工资分配在向“苦脏累险”生产一线岗位倾斜的同时,要向技术含量高、责任重、贡献大的岗位倾斜,正确反映劳动的潜在形态、流动形态和凝结形态的特征差别。
3.坚持立足企业实际,突出经济效益的原则。工资总量根据企业的经济效益承受能力而定,工资标准与企业经济效益相联系,并随之浮动,员工个人工资收入根据其绩效考核结果和岗位分能增能减。
4.坚持配套改革的原则。打破工人和干部身份界限,引入竞争机制,逐步实行员工竞争上岗,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高能低,促进人力资源合理流动。
5.坚持绩效考核的原则。坚持多劳多得,按劳分配,鼓励超额劳动,实行超奖欠罚;坚持工效挂钩,效益优先,兼顾公平,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加大对员工业绩和贡献的考核力度,工资分配与员工的业绩和贡献挂钩,严格以考核结果作为工资分配的基础和依据。
6.调整工资收入结构的原则。结合工资制度改革调整工资收入结构,把工资收入中的部分津贴、补贴纳入岗位工资,突出工种、岗位及其职责和员工劳动成果在工资分配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理顺内部工资关系。
二、岗位绩效工资制设置及配套规定
岗位绩效工资制由岗位工资、年功工资、特殊津补贴和超额工资四部分组成。
1.岗位工资。岗位工资是岗位绩效工资制的重要基础和关键部分,体现岗位劳动差别,是根据员工所从事岗位的劳动责任轻重、强度大小、条件优劣、劳动技能要求高低确定的,反映不同岗位在工资序列中的相对位次和差别。平煤集团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生产和服务岗位若干个岗次,每个岗次按初级、中级、高级工分别设置三个工资标准;管理岗位若干个岗次,每个岗次设置若干个工资标准;专业技术岗位若干个岗次,每个岗次设置若干个工资标准。为便于指标测算和工资分配计算,设置与岗位工资标准相匹配的岗位工资系数。
2.年功工资。年功工资是体现员工积累劳动和新老差别的工资,调节员工积累劳动成果和新老差别的关系。将工龄分为1~10年、11~20年、21~30年、30年以上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分别制定不同的标准,并换算成年功工资序列表。
3.特殊津补贴。特殊津补贴是对员工特殊劳动消耗和身体损害的补偿工资。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后,考虑到部分特殊工作岗位的工作性质,应继续保留井下津贴、夜班津贴、技师津贴、高级技师津贴、班组长津贴、安全网员津贴、救护队员非常津贴、瓦斯突出工作面临时岗位补贴、班主任津贴、超课时酬金、高温工作面补贴、救护队员营养津贴、教护龄津贴、女工卫生费、班中餐补贴、取暖费、矽肺病补贴、保健食品和夏季防暑降温补贴、计划生育独生子女补贴等津贴、补贴,按统一规定标准严格计发给员工,停止执行其它非规定的津贴、补贴。
4.超额工资。超额工资是单位有经济效益,有支付能力时,发放给员工的除岗位工资、年功工资、特殊津补贴三部分工资以外的工资。超额工资与员工所在单位效益和员工本人贡献紧密挂钩,并随单位经济效益浮动,按员工所在岗位科学评定系数,以德、能、勤、绩百分考核为依据,分配员工岗位超额工资。在员工提供正常劳动的情况下,单位支付的工资应不低于当地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
5.岗位绩效工资制的配套规定。新老工资制度的接轨。所有员工均按现实际从事的岗位选定新的岗位工资标准,特殊情况者,采取先理顺、再规范的办法进行。
新参加工作的生产和服务人员、新参加工作的大中专毕业生见习期满,按考核定级后的岗位工资标准执行。退伍军人参加工作后按其所在岗位工资标准执行。
休病假、加班、年休假、探亲假、生育(产)假、节育手术假、护理假、因工负伤员工的工资支付依据有关法律规定执行。待岗、长期离岗学习人员、受处分人员工资分配执行相关规定。
首席员工和专家的工资分配,制定内部特殊的岗位工资分配制度并认真执行。
三、岗位绩效工资制的实施
1.建立健全岗位工资动态管理机制。合理配置各类岗位人员,认真做好定岗定员工作,促进内部人力资源合理流动。对单位内部从低岗调往高岗的员工,应给予一定的培训期,学习培训期满经考核合格后,按所在岗位相应岗位标准执行;对改变工种岗位的员工,也应给予适当的培训期,学习培训期间按所在岗位初级工岗位工资标准的一定比例执行,学习培训期满经考核合格后,按所在岗位初级工岗位工资标准执行;特殊岗位的变动及培训按上级规定执行。强化岗位动态管理,逐步实现以岗定薪,岗变薪变,工资能高能低。
2.建立健全员工动态考评机制。加强员工的日常考核是计发岗位工资的依据,,要科学编制岗位说明书,明确岗位职责和履行岗位的业务技能要求,结合单位具体情况,按照岗位规则和要求,制定细化量化的每个岗位的绩效考核办法,强化动态考评,工资与员工所在单位效益和员工本人贡献紧密挂钩。
3.切实做好员工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职业技能鉴定是体现员工技能水平的主要依据,也是认定员工从业资格的重要程序。要把岗位工资的推行与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强化员工岗位技能和应知应会培训,不断提升员工素质。职业技能鉴定结果与岗位、与分配挂钩。凡鉴定工种与所在岗位不符的员工,自次月起按其所在岗位初级工岗位标准执行;未取得初级工职业资格的员工,自次月起按其所在岗位初级工岗位一定比例执行,并限期参加并通过相应级别的职业技能鉴定,做到持证上岗,因才施用,确保安全生产。
4.完善和制定有效的日常工资分配办法。对单位的工资分配,实行以安全、质量、效益结构工资为主的分配办法,加大安全、质量在工资分配中的力度,以计件工资为有效形式,量化劳动成果,将工资与单位产量、进尺、单项工作完成和劳动业绩挂钩。
单位对员工个人的分配,采用全额浮动的分配办法(员工个人的年功工资、特殊津补贴除外),以德、能、勤、绩百分考核为依据,以岗计分,以分计酬,使员工的工资收入与本人的工作质量、工作业绩直接挂钩。
当单位效益不好,结算工资不足时,可以按特殊津补贴、年功工资、岗位工资、超额工资的顺序支付工资,在员工正常出勤并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单位支付的工资不得低于政府规定的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5.建立员工岗位工资正常调整机制。建立与企业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增长相匹配的工资增长机制,有利于员工共享企业发展成果和员工收入的稳定增长。在增加工资的同时,进一步理顺不同单位、不同岗位人员的工资关系;应根据煤炭企业发展情况,适时调整同类人员的岗位工资标准,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发挥通过工资政策制度增加工资的主调节作用。
四、成效与思考
岗位绩效工资制在平煤一矿实施一年多来,激活了工资分配机制,取得了可喜的效果。一是转变了分配观念。不同的工作岗位,将得到不同的收入,同岗同责应同酬;不同的技术水平应得到不同的收入,“技术大拿”拿大钱;单位的效益不同,职工的收入也不同。初步实现了分配方式由“等级工资制”向“效益工资制”和收入多少由基本工资向贡献大小的转变。二是转变了岗位流动意识。末位淘汰和动态竞争上岗的内部劳动力市场全面实施,大大激发了职工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干好本职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促进了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并在动态流动中提高了队伍整体素质,优化了人员和岗位结构,密切了部门、岗位间的协作关系,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三是增强了市场适应能力。职工的责任感、压力感和危机意识普遍增强,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融为一体,企业充满生机和活力。
总之,国有煤矿只有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步伐,坚持“人本管理”,本着精干高效原则,合理定岗定员,打破固定工资和级别工资的传统模式,探索和建立“按劳分配,效益优先,兼顾公平”,和“岗位靠竞争,收入凭贡献,收入能增能减”的工资分配机制,才能充分调动和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确保国有煤矿在市场竞争中健康快速发展。
(作者单位:河南平顶山煤业(集团)公司一矿 河南平顶山 067011)(责编: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