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元化人才培养的高职管理学课程本土化教学浅议
2009-08-21林胜华郑丽华
林胜华 郑丽华
摘 要:多元化本土化人才短缺已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基于多元化人才培养的本土化教学成为高职教育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一条重要途径。在高职管理学课程教学的步骤、方法、技巧及组织等基本环节上应把握案例本土化、理念本土化、过程本土化、效果本土化,帮助学生加深对管理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促进学生管理能力及其综合素质的提高,强化对学生多元化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人才培养 高职院校 管理学课程 本土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9)07-134-02
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让很多国外或境外的公司措手不及,而此纷纷打出“本土化”管理策略,围绕多元化本土化人才的争夺战在全球范围内激烈展开,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理念与实践进入大震荡、大变革时期,本土化教学也应时而生。特别是管理学在高职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日渐重视,课程建设也得到迅速发展。但如何提高管理学课程的教学效益,创设教学环境、树立创造意识,培养学生敏捷性思维及独立思考能力,开阔科技视野,促进思维发展,加强实践活动,培养多元化本土化的创新型人才,已成为当前高职院校亟需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多元化人才培养的高职管理学课程本土化教学的内涵
本土化教学是通过引导学生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文化道德概念而建立的管理机制为背景的探究,提出质疑、见解,作出判断和决策,以丰富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教育源”,从而提高教育的整体效益。在本土化教学中,教师是导演——通过创设情境、设疑激趣、强化动机、点拨引发、客观评价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最终达到获取知识、开发智力、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学会学习的目的,为学生的多元化发展奠定基础。而学生是主角——根据教师提供的条件,确定探究的目标,思考探究的问题,掌握探究的方法,敞开探究的思路,交流探究的内容,总结探究的结果。
1.教学案例本土化。任何一门学科的引进,随着本土化进程的加速,会逐步实现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环境的对接。本土化教学作为高职管理学课程主要教学方式,是以服务于本土企业为宗旨,并以其管理案例为教学源,通过个人自学探究、组建模拟公司、分组案例讨论、情景剧、调查访问、角色扮演、管理岗位实训、校园管理参与体验、校企共建课程实践基地、游戏教学法、企业观摩法、嘉宾演讲法等互动方式,提高学生的管理实战能力。本土化教学不是简单举例,而是一个将实践经验总结出来进行分析、思考、批评和借鉴,再回到实践的过程。例如金华职业技术学院近几年全面推行“重构课堂、联通岗位、双师共育、校企联动”的“校内基地生产化,校外基地教学化”的基地“两化”建设,正是依托校外企业兼职教师曾有过长期扎根企业基层的实践管理经验案例,提升教学效果,避免了校内中青年教师在教学中实战经验不足、无底气的缺陷,及时改善案例老化、不适应之处,保证授课内容鲜活性,同时反馈给学生最新的企业信息动态,以减少学生毕业后就业的陌生感和对企业环境的不适应。
2.教学理念本土化。如何让教学理念“本土化”,让高职管理学课程教学的实践与理念有效结合,这的确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随着教育交流、合作和借鉴的日渐增强,教育的理念、模式、方法与内容也日趋融合,这在高职管理学课程教学中尤其显著。然而大部分教育理念是由国外引入的,再通过课题实验、学术交流等活动推广开来,最终移植到课堂。在这一过程中却忽视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理念引入后缺少本土化改造。大量实践证明,照搬国外的教育理念并不能适合课堂,要以学生为本,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进行改造、优化,才能更适合学校、学生的具体情况,有效促进学生知识的拓展、能力的提高和素养的提升,创造出本土化的教育模式。要针对课堂实际改造理念,以去粗取精的办法生成本土化理念。
3.教学过程本土化。由于市场机制的作用,伴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在挑战频生的变化中为了求得生存和发展,离不开高职管理学课程本土化的教学,企业的发展又促进了高职教育本土化的发展,企业为高职管理学课程的教学提供了全过程的本土化教学案例。发挥企业专家的教学指导、教学监控、教学评估和就业指导作用,把握需求脉搏,以典型案例或管理机制为载体设计教学、组织教学,及时把新动态、新信息、新理念补充到教学中来,加快教学过程的双向调整,共同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互利共赢、和谐发展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更好地实现多元化人才的培养目标,促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为企业直接选才开辟窗口,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校企互动。例如:浙江李子园牛奶食品有限公司对于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来说,一直是管理学课程教学作为经典案例进行分析的,包括其创业历程、高速成长、融资上市、企业文化、品牌打造、社会责任等多方面内容。特别是“李子园”在2008年的乳品行业风暴中未能独善其身,被卷入了漩涡的中心地带,其如何有效处理危机,这也是一个企业危机管理的现实案例。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学课程的教师们以此为契机,准确把握乳品行业的危机,走下讲台,深入企业调研,既是管理学课程教师参与危机后企业的重建,为企业的发展诊断号脉、开方抓药,也为高职管理学课程教学提供素材、奉献价值,从中萃取管理学课程教学需要的精华内容,实现教学过程的本土化,其培养的人才才能满足企业所需。
4.教学效果本土化。教师教学的有效性应立足于本土,尊重本经济区域的文化传统、教育习惯和思维方式,以企业岗位群所需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保证让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做到与企业同步、与市场吻合,满足企业发展对一线管理人才的需求,解决培养与使用“两张皮”的现象,保证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使职业教育更贴近市场、贴近社会需求并满足受教育者需要,推动学校办学模式和教学模式改革,形成办学特色,开创职业教育的新局面。例如,金华职业技术学院近年来全面推行的“校内基地生产化、校外基地教学化”建设,根据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要求,学院结合金华地区产业特点,与相关企业“结成了亲家”,先后与200余家企事业单位建立紧密型合作关系,建立有规范管理的校外实训基地600余家。其中,浙江娅茜内衣有限公司是金职院的合作单位之一,该公司的执行总经理杨榕介绍,在该公司的实训基地,公司选派了经验丰富的一线技术人员作为指导老师,结合岗位特点和工作流程来进行授课,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体验生产,实现学习与工作的“无缝对接”。而与金职院互换式培养,更取得了双赢的效果。公司与金职院共同研究、探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何提高品牌价值,应对外贸出口的贸易壁垒;金职院帮助娅茜培训员工、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而员工培训期间,企业提供相应的顶岗实习岗位,安排企业兼职教师一对一地对学生进行传帮带,让他们迅速适应岗位要求。
二、高职管理学课程教学的现状分析
多元化人才培养的高职管理学课程本土化教学是从本土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企业案例分析入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总结,然后再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从而阐明某个管理学的基本原理。本土化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逼真的具体管理情景,学生们模拟现场管理,相互学习,独立思考问题,自由发表见解,使他们有了理论结合实际、锻炼和提升自己独立思考能力的机会,激发学生主动思考、探讨的热情,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多元人才的培养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然而,管理学课程的教学案例太多地使用着现成的“洋案例”,照搬西方管理观念和方法,不消化,不创新,不发展,撇开自己的本土实情,相对于企业管理的深化的需要来说,高职管理学课程教学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与经济全球一体化对多元化人才的要求有很大的距离。表现在:一是缺乏对本土化案例教学理论的系统性研究,严重制约多元化管理人才的培养;二是案例资源落后,脱离真实的职业环境,使学生就业的行业特征发生偏差;三是缺乏实训场所的模拟性与职业环境的真实性的偏差,教学环节设问程式化,有的教师缺乏丰富的管理实践经验,不能恰当引导学生对企业管理过程进行实践上的审视和洞察。
三、高职管理学课程本土化教学的思路
1.甄选本土化教学案例,合理策划教学的内容。管理学从本质上说是实践的学科,所有的理论与创新必须经企业管理实践证明是有效的才能被承认和接受。因此,本土化教学过程中案例的选择要围绕教学目的、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既能体现管理学的理论价值、又具有管理实践意义的适度、适用的典型案例,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吸收管理理论知识,同时能使学生把管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最终把知识转化为技能。案例选材要把握:一是本土性,教学案例一定要面对现实,尤其是与人才培养目标市场相符的本土管理案例,一切从实际情况出发,作出分析,作出判断,案例有血有肉,有时间,有地点,有人物,使学生完全处于一种“实战”之中。二是多元性,教学案例必须包括一定的问题,能启发学生思考,案例教学的目的并不是给大学生一个标准的答案,而是培养学生学会在实践中解决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教学案例能反映同类事物的一般特性,对学生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注重能力的培养,通过案例教学,培养大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以及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三是时新性,教学案例大都是为了解决一些具体问题而从现实中收集整理而成的,所以它的老化程度是相当快的,而且许多案例只是在一定的时期、一定的背景之下才有意义,时过境迁案例本身要么需要修改、补充,或者就不能再用,淘汰出局。当然,由于受授课时数和课堂时间以及相关理论的学习等因素的限制,对案例的背景资料、结合课程教学的基本理论与管理要点、教学目标及讨论的问题等应进行严格地策划设计。
2.正确实施本土化教学,搭建教与学互动机制。管理学的本土化教学强调教与学过程的交互性,能够采用恰当的形式来实现师生互动,实行讨论式、研究式、参与式教学,启迪学生思考。学生通过身临其境的管理能力练习,运用所学的理论分析和判断案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不断提高其学习能力、管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教师是指导者、协调者的地位,创设符合教学要求的情景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具体要把握:一是简繁渐进。教师应具备原理性、特殊案例知识以及原理规则运用到案例中的知识等三个层次的知识体系,以案例教学为主,合理安排案例教学时间,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思维特点及生理心理状况进行分析,准确定位教学目标,课堂教学要优先考虑过程性目标和情感目标的纳入,避免从概念到概念的演绎。二是激发兴趣。恰当的教学材料是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基础,是能够引起学生学习需要与强烈兴趣的内容。教师把握知识结合点激发学生兴趣,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激发兴趣,以优美感人的语言激发兴趣,要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形成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和探索性学习的开放型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教师不再是演讲者,而是示范者、建议者、指导者、考评员。在设计教学时,要认真调查学生的现实基础及学习需要,创造性地选择和组合本土企业管理案例,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引入恰当的学习案例。三是精心点拨。通过“讲授—案例—讨论—发言—综合归纳”的教学过程,适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正确点拨评价。让学生从“说管理”变为“做管理”,引导学生通过细致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操作和实践活动,不断丰富感性认识,把握管理学内在的规律和本质,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管理能力。四是探究提高。教师要尽量把时间让给学生,营造一种气氛,引起争论,使大家多多发表意见,鼓励学生更多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在讨论中,学生不仅能主动参与、即席发言,锻炼随机应变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的能力,而且由辩论到结论,弄清事件的是是非非,从而了结案例的结论。学生每人都要各抒己见,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陈述个人理由,依据方案进行分析比较,集思广益,力求达成共识,体现发展性、全面性,促进师生教与学的互动,促进学生对管理学的热爱,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使管理学成为每个学生的强势学科。
3.优化本土化教学资源,紧扣人才培养目标市场的企业环境。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地域不同、历史文化的差异使得在研究管理以及学以致用的时候不得不考虑管理的本土化背景,中外管理理论发展的外部环境,以及我们所处的历史境遇,面对的人文境况和管理对象的复杂性和管理环境的多变性,决定了运用管理知识的技巧性、灵活性和创造性。所以,本土化教学素材应来源于人才培养目标市场的企业环境的实践,来源于其管理环节。高职教育多元化本土化人才培养是以就业目标市场为导向的,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学案例使用得当会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形象、有趣味,更具感染力、更有说服力。优化本土化教学资源可以从所选用教学案例的形式(视频资料、数据图表资料、文字资料)、教学案例的使用用途(用于课堂导入、用于学生思考回答问题的资料、用于教师分析讲解的资料)、教学案例所反映的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非教学重难点)等方面来考虑。但要注意的是:一方面有效地利用量化的信息,避免复述案例事实和数据简单化等同于信息,避免将问题的实质与表象混淆,并很好地利用在你的环境分析中引申出来的论据。另一方面要作出合理的假设,并将机会与采取的行动严格区分开,对每一个备选方案要从正反两方面加以讨论,避免武断,而且要从实际出发对待目标。
四、结语
没有经济全球一体化,也就没有本土化。本土化人才的价值和作用日益显现,企业要保证在这个地域的平稳运行,使各项行为符合地情,就需要一批精通这个地域的政治、法律、经济事务的人才为这个企业服务出谋划策。特别是对本土化人才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瞬息万变的市场的快速反映能力以及在不充分信息条件下的准确决策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本土化教学作为一种行之有效且有明确目的的以行动为导向的课堂演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青睐,多元化人才培养已成为高职教育改革的主旋律。
[基金项目:浙江省金华市教育科学规划2009年度立项课题“基于多元化人才培养的高职管理学课程本土化教学初探”成果之一(项目编号JB2009072)。]
参考文献:
1.盛赞.金职院推行基地“两化”建设[N].浙中新报,2008.10.23
2.王国海.高职院校要依托行业亮出特色品牌[N].教育信息报,2008.11.18
3.方敏,叶旋.金职院“基地两化”获省一等奖[N].金华晚报,2009.3.18
4.黄建新.教学案例选编原则[J].职教通讯,2004(8)
5.王志莲.浅谈《管理学》课程的案例教学法[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2(1)
(作者单位: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金华 321007;金华市婺城区乾西小学 浙江金华 321018)
(责编:贾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