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竞争力分析

2009-08-21王云云

经济师 2009年7期

王云云

摘 要:文章以实际数据为研究依据,在现有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指标的基础上,建立一套完善的可量化的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将多指标体系降解为信息丢失较少的三个新指标,从规模、稳定性、增长潜力三个角度综合考察14家国有银行的竞争力;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将14家上市商业银行分为竞争力水平不同的四个梯队,对不同梯队的上市商业银行的竞争力状况进行综合分析。

关键词:上市商业银行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9)07-075-02

一、引言

随着WTO资本条款的逐步放开,外资银行强有力地进入给我国银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挑战和契机,促进了本土14家上市商业银行以提高竞争力为目标的一系列改革。客观评价14家上市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发挥所长,弥补所短,以赢得生存与发展空间,对我国银行业的发展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笔者结构安排如下:第一部分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将多指标压缩成三个因子,从三个角度对比分析各上市商业银行的优劣势,并最终得出14个上市商业银行竞争力排名;第二部分利用因子分析得出的结果按14个上市商业银行内部相似度进行聚类,即划分为区分度较高、现实性较强的四个类别。

二、利用因子分析方法综合评价上市商业银行的竞争力

1.商业银行竞争力指标体系。衡量上市商业银行的竞争力需要构建一个多指标体系,其指标的选择同时要考虑充分性和方便性。现以12个指标衡量商业银行的竞争力,考虑到个别上市商业银行还没有公布2008年的年报,所以以反映2007年各上市商业银行经营状况的2007年年报为数据来源。

上面的指标体系中大部分指标间的相关系数大于0.3,可以应用因子分析方法在尽量不损失原有信息下将关系比较密切的指标归为一类变量,每一类变量就是一个因子,这样得到的因子可以高度概括数据中大部分的信息,实现压缩指标数和体现变量之间内在联系的双重目的。

2.因子命名。指标之间存在量纲的不同,首先将数据标准化。将标准化后的数据导入spss16.0软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指定提取3个因子,并对因子载荷矩阵用方差最大化进行正交旋转。

表2为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将12个指标在较少丢失原有信息量的基础上浓缩成3个因子,3个因子的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5.02%,然后对新产生的3个因子按各自所反映的主要指标的现实含义进行命名。

营业收入、营业利润、总资产、净资产、现金流量净额在第1个因子上的载荷比较高,均大于0.9,这5个指标反映了商业银行的规模,可以将第1个因子命名为规模因子。因子1的方差贡献率最大,旋转后的方差贡献率为44.38%,说明银行业的规模对其竞争力的影响最显著。因此,商业银行在高杠杆率运营的前提下壮大自有资本数,不断提高基础设施投入,扩大营业网点,是商业银行提升其竞争力的关键。

资本充足率、所有者权益增长率、成本收入比、净资产收益率、不良贷款率在第2个因子上的载荷比较高,分别为-0.919、-0.703、0.885、0.679、0.580,资本充足率和不良贷款率反映了商业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所有者权益增长率、成本收入率、净资产收益率反映了商业银行的当其盈利能力,盈利的增加有助于提高商业银行所有者权益,降低负债比重,进而有助于商业银行防范并抵御金融风险,提高稳定性,因此可以将第2个因子命名为稳定性因子。因子2旋转后的方差贡献率为24.08%,该因子解释了原有数据总变差的26.08%,对银行业竞争力的影响也较显著。因此,上市商业银行在扩张规模,求大求全的同时需要改善内部的资产结构,提高经营效率,在高速发展中兼顾稳定性。

营业收入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在第3个因子上的载荷分别为0.911、0.846,这两个指标动态地反映了商业银行持续经营的能力,增长率越高说明其进一步发展的空间更大,可以将第3个因子命名为增长因子。因子3旋转后的方差贡献率为14.55%,该因子对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影响虽不如前两个因子,但亦不容忽视。持续增长的能力从长远上来说可以改变上市商业银行的规模,打破商业银行群体内部的实力格局,所以,实现高速增长对商业银行提高其当前竞争力并赢得明天的银行战争有重要作用。

3.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和排名。现提取的三个因子:规模因子、稳定性因子以及增长因子可以从三个侧面考察商业银行的竞争力状况,而非仅仅反映银行经营管理中某个侧面的优劣。Spss软件自动计算了14个上市商业银行在这三个因子上的得分,因子得分越接近于0,则说明上市商业银行在这项上越接近平均水平。在得出每家上市商业银行在规模因子、稳定性因子以及增长因子上的因子得分后,可以以各因子旋转后的方差贡献率为权重计算上市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得分。计算公式为:F=(44.38F1+24.08F2+14.55F3)/85.017,其中F1是规模因子,F2是稳定性因子,F3是增长因子,F是上市商业银行竞争力得分。

表3显示了14家上市商业银行在规模、稳定性、增长以及总体竞争力水平上的得分情况。

规模因子得分大于0的上市商业银行一共有四家: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以及招商银行。这四家目前是我国商业银行中的领头羊,存量的优势短期内难以被其他行业所超越。稳定因子得分大于0的上市商业银行一共有七家:深发展银行、浦发银行、华夏银行、中国银行、民生银行、交通银行以及招商银行。地方性银行如宁波银行、北京银行、南京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以及不良贷款率均较理想,但是盈利能力不佳,因而在第二个因子得分上排名靠后。增长因子得分大于0的上市商业银行一共有六家: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建设银行以及工商银行。四大行中的中国银行增长欠佳。

14家上市商业银行竞争力的综合排名依次为:工商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中国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交通银行、深发展银行、中信银行、华夏银行、民生银行、宁波银行、北京银行、南京银行。上市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得分取决于三个因子:规模因子、稳定性因子以及增长因子的得分及各自权重,规模因子的权重最高,为52.21%,稳定性因子权重次之,为28.32%,增长因子的权重最小,为19.47%。这说明商业银行总资产、净资产、营业利润额、营业收入规模以及现金流量额的大小对商业银行竞争力的排名起绝对作用,规模越大的银行如四大行竞争力也越强,规模较小的地方银行,如宁波银行、南京银行由于营业网点少、流动性不足等限制影响了金融业务的拓展,因此商业银行在提升内力过程中首先要做大作强。商业银行是一种特殊的企业,其经营目的是为了实现利润最大。上市银行只有保证较好的稳定利润,才能够吸引投资者和稳定股价,从而稳定自己的发展,提高竞争力。所以,上市银行在发展过程中要兼顾规模与效益的统一,在增长中求平稳。此外,增长因子对上市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影响也很显著,增长率的高低预示着银行的潜在竞争力,能改变银行间的力量格局。

三、利用聚类分析方法对14家上市商业银行聚类

14家上市商业银行之间在三个因子得分上存在着程度不同的亲疏关系。利用spss软件以规模因子、稳定性因子、增长因子为变量对14个样本聚类,使类间对象的同质性最大化和类与类间的异质性最大化。

技术选择上,个体聚类采用欧式平方距离,类间距离采用组建连锁距离。

Spss生成的树型聚类图如下所示:

如果分成四类的话:宁波银行、北京银行以及南京银行这三家地方性商业银行在三个因子得分上相似性较高,很早地聚成了一类;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聚成一类;华夏银行、深发展银行、民生银行、交通银行以及浦发银行聚为一类;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以及中国银行聚为一类。见表4:

第一梯队中的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在规模性因子上得分最高,在资产扩张时注重了规模与效益的统一,并较好地实施了风险控制,公司资产管理水平较高,信誉投放的行业布局较合理,中间业务创立能力较强,在宏观调控背景下依然能保持较稳定的业绩增长,是目前市场中最具规模优势,综合竞争实力最强的一批上市银行。但美中不足的是增长能力欠佳,在增长因子上得分最低,在长期竞争中面临着一些更具活力的成长型商业银行的挑战,所以这些上市商业银行在经营发展上应加快资源整合,提高资本、劳动边际生产效率,加大投入,进一步扩大规模优势。

第二梯队中的华夏银行、深发展银行、民生银行、交通银行、浦发银行在稳定因子上得分最高,发展战略清晰,市场定位明确,不良资产包袱轻,网点创利、人均创利、资产创利盈利能力强。第二梯队银行经营绩效最好,具有很好的成长潜力,但是与第一梯队的三家老牌银行相比尚不具备规模优势,因此在以后几年的发展过程中应摒弃保守发展策略,在加大风险防范、保证稳定性的同时快速扩张。

第三梯队中的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以及中信银行在增长因子上得分最高,属于成长型银行,积极进取的扩张策略和业绩增长潜力使公司具有良好的业绩成长性。这三家商业银行积极进取的资产扩张策略,使它们的业绩增长幅度保持行业领先地位,但综合竞争力和前两类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同时,由于近年来资产的快速扩张可能会留下不良资产上升的风险隐患。今后如果要在规模扩张的同时加大风险防范,注意内部资产结构的潜在隐患,将会获得更大的增长潜力。

第四梯队中的宁波银行、北京银行、南京银行竞争力最弱,在上市商业银行群体中有被边缘化的趋势。这三家上市银行在规模上、经营理念上和第一、第二梯队的银行相比有很大差距,网点扩张速度、资产投入力度、单位资产盈利能力均亟待提高。这三家银行在风险内控制度、资产流动性管理、计提专项准备等方面体现出了稳健甚至相对保守的经营作风,资产质量较优,包袱较轻,流动性较好,所以今后应重点提高其盈利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快速增长能力。

总的来说,近几年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得到了跨越式发展,但是应看到和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的差距,所以应借鉴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的相关经验,并加以改造和利用,加强创新意识,并根据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战略,以提高银行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葛敏,许长信.组织生态视角下的中国上市银行生存力研究[J],财经研究,2008(2)

2.姚铮,邵勤华.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的指标选择及其权重的确定[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2)

3.姜波.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比较模型及实证分析[J],商业研究,2003(3)

4.王思薇.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及其管理与控制[J],商业研究,2005(2)

5.何晓群.多元统计分析.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北京 100872)(责编:吕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