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金融风险成因分析与防范研究
2009-08-21徐燕
徐 燕
摘 要:金融风险是金融市场和金融活动的内在属性,是金融经济活动的必然伴生物。完善和建立金融风险防范机制,促进金融业和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从我国金融风险的现状出发,对金融风险的涵义、特征、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提出我国金融风险的防范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金融风险 金融风险防范 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0.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9)07-038-02
金融风险是金融市场和金融活动的内在属性,是金融经济活动的必然伴生物。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一体化的迅猛发展,世界各国在金融业务、金融政策等方面相互交往和协调、相互渗透和扩展、相互竞争和制约已发展到相当水平,金融全球化的趋势正逐步深化。随着我国金融业全面向外资开放的进程步伐加快,金融业面临着与发达国家及跨国金融机构全方位的竞争,正处于一个极为重要的转型时期。但由于种种制度上的原因及我国特有的国情,我国的金融业还没有彻底完成市场化改革,仍然积累着很多潜在的金融风险。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金融风险防范问题应当引起重视。因此,对我国金融风险进行细致的分析,认识金融风险积累的原因和性质,完善和建立金融风险防范机制,促进金融业和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笔者从我国金融风险的现状出发,对金融风险的涵义、特征、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提出我国金融风险的防范对策与建议。
一、金融风险概述
(一)定义
金融风险是经济主体在金融活动中遭受损失的不确定性或可能性。任何有可能导致企业或机构财务损失的风险。包括三层涵义:一是金融风险是与损失联系在一起的;二是金融风险是进入活动的内在属性;三是金融活动的每一个参与者都是金融风险的承担者。
(二)特征
1.扩张性。指个别金融机构或金融环节出现危机并迅速传染,扩张到其他机构或环节,甚至波及到整个金融体系,严重的会使整个国民经济受影响,转而形成经济危机。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就是例证。1997年7月至1998年1月仅半年时间,东南亚国家和地区造成经济损失就达1000亿美元,这些国家和地区出现了严重的经济衰退。
2.偶发性。金融风险是否发生,在何时、何地、因何原因、以何种形式发生是不可能完全预见的,其发生概率、影响范围、危害程度、损失大小等也不可能事先作出准确的判断和评估。
3.周期性。长期来看,金融风险一般要经历一个“孕育—积累—爆发—扩散—逐渐弱化”的过程。
4.破坏性。金融风险一旦发生,不仅使金融业自身和债权人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往往会波及社会再生产的所有环节,造成社会巨额的经济损失,甚至危机社会稳定,引发严重的政治危机。
二、金融风险在我国的表现、成因
(一)我国目前面临的主要的金融风险
1.银行业面临的主要风险。
(1)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数额大,比例高。银行业的不良资产是我国银行业最集中、最突出的金融风险,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占全部贷款的余额超过20%。
(2)资本充足率过低,资本金不足。到2006年底,我国资本充足率达标的商业银行达到100家,达标率为67%,还有30%的银行未达标,风险仍然很严重。
(3)银行资产的流动性下降,负债比率过高。保持良好的流动性,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一个基本原则。当前银行面临的流动性风险主要体现在对客户提取现金和支付能力不足。目前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虽未显现,但潜在的风险依然存在,主要表现在中小金融机构上。
(4)银行监管不严,导致金融犯罪十分严重。巴林银行倒闭案以及邯郸农业银行特大盗窃案是明证。英国巴林银行最根本的问题在于交易与清算角色的混淆以及内部监管的松散及疏忽,造成了巴林银行倒闭。邯郸农业银行特大盗窃案同样也是内部监管不严的原因造成的。
2.证券市场的风险。从2005年6月开始,境内证券市场进入新一轮升值周期。2007年10月,上证指数达到最高点6241点,市盈率达到67倍。从2008年开始股指大幅度回调,资本市场呈现普涨普跌的局面,主要原因是短期资本跨境流动增强了股市的流动性;另一方面,不同市场在心理层面的联动性显著增强。
带来的影响:(1)通过财富效应影响消费,恶化金融运行的宏观经济环境;(2)市场直接融资功能弱化甚至丧失,致使机构资金链断裂;(3)资产价值大幅度缩水,恶化机构的资产负债结构;(4)可能造成非经济风险。
3.房地产业的金融风险。目前房地产金融在金融总量中所占的比重比较高,截止到2007年末,全国房地产贷款占全部贷款余额的17.3%,比2005年、2006年分别上涨1.8倍、3.9倍。带来的风险:房地产价格波动引发的风险;供求不协调引发的市场经营风险;资金来源过于集中引发的风险;期房销售引发的相关风险。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是例子。为刺激经济复苏,美联储采取了即便定价较高的次级按揭贷款成本也相当低,大批信用级别不高的购房者利用次级按揭购买住房。贷款机构发放的按揭,特别是向信用分数较低、收入证明缺失、负债较重的人提供次级按揭贷款,不必持有到期就可以出售给一些机构进行资产证券化,打包成不同等级的按揭抵押证券出售给特殊投资人。随着2006年房价升值速度放缓,加上利率水平大幅度提高,次级按揭贷款迅速恶化,不良贷款迅速积累。从2007年3月份开始,美国第二大抵押贷款公司因次贷坏帐申请破产,其他像美林银行、花旗银行等金融机构相继出现危机,导致了一场影响重大且深远的全球金融危机。
4.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
(1)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一是金融创新过分强调利润和收益,面对风险的控制认识不足;二是金融监管相对滞后;三是不合理的国际货币体系助长了美国金融危机;四是美国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失误。
(2)当前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一是美国次贷危机的恶化给全球金融市场带来巨大冲击。美国次债及其衍生品的持有者遍及全世界,因此各国股市、债市、汇市及各类相关衍生品市场等也随之产生联动,形成全球的金融风暴。二是信心信用危机严重影响世界经济正常运行。三是实体经济已经受到波及,发达国家经济体就业、收入、消费、投资、出口等将进一步被波及。四是加大世界经济衰退和全球性大萧条的风险。五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受到波及,未来新兴经济体受到打击的程度比发达国家经济体要严重。六是全球物价开始回落,通货紧缩风险加大。
(3)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一是我国金融机构对外金融投资蒙受了一定的损失。二是持续不断的金融风暴可能诱发股市过度下跌,房地产市场“硬着陆”。三是美元降息将使美元进一步贬值,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大。四是在全球信贷萎缩的环境下,“热钱”流出的可能性增大,投资需求减少。五是对外经济面临巨大挑战,出口存在大幅下滑的风险。
(二)我国金融风险的成因
1.金融风险意识普遍淡漠。我国虽然出现通货膨胀、利率调整、股市动荡等现象,但还未让人们感到切肤之痛,人们金融风险意识普遍淡漠。
2.银行扮演社会的“稳定器”。政府的行政干预较多,银行政企不分,银行产生了很多政策性贷款。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国有商业银行的资金相当长时期内被当成了“准财政资金”,用于支持国有企业,由“预算软约束”到“信贷软约束”使大量的国有企业债务转化为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这些大量的不良资产已成为可能影响经济发展全局的“定时炸弹”。
3.信用体系脆弱,金融信用缺失。信用基础薄弱,缺乏信用意识,市场信用制度不健全,信用缺失现象严重。
4.金融市场结构不合理。间接融资市场与直接融资市场发展不协调,过分依赖银行的间接融资积累着巨大的金融风险,资本市场发育滞后且存在严重的体制障碍,降低了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
5.金融机构自身组织及管理制度存在缺陷。首先,我国金融机构监管体制是以金融分业为基础的法定监管为主、自律监管为辅的模式,国内金融自律监管作用相对薄弱,证券交易所和金融行业协会组织的自我监管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其次,从监管部门来分,除了有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分别监管银行业、证券市场、保险市场外,还有许多监管部门。这种以分业为基础,多门金融管理模式必然会制约我国金融业的混业化经营和金融市场的国际化运作。再次,我国金融监管本身也存在监管经验不足,监管内容和手段不够规范等共性问题,金融信息未能实现共享,监管的准确性、有效性难以保障。
三、应采取的对策与措施
1.创造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防范系统性风险。抓紧研究制定我国应对全球危机和世界经济周期性调整的总体对策,积极参与全球经济金融事务,推动世界经济协调发展机制建设。加强国际合作,建立金融危机预警体系。防范国际金融传递性风险,努力维护金融稳定。建立宏观经济监测系统,充分发挥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作用。
2.保持政策的连续性、预见性,树立科学的发展观。适时转向“保增长、保稳定”的宏观政策取向,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经济和产业结构升级政策调整,以正面激励和扶持弱小为主;完善外贸外资政策。
3.建立良好的企业经营管理体制,提高抗拒风险的能力。企业自我约束机制的建立与强化,必须建立完善的法人机制和确立新的产权制度。
4.建立健全我国的金融风险监管体系,形成规范化管理的新格局。建立完善多元化、全方位的金融监管体系;建立健全完备的金融风险控制的法律法规体系;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消除金融风险赖以滋生的体制性因素。
参考文献:
1.张杨.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启示[J].现代经济,2008(1)
2.王大明,吕部.浅析我国金融风险现状[J].各界(科技与教育),2008(12)
3.赵强.我国银行业的风险防范与化解[J].北方经济,2008
(作者单位:湖北师范学院 湖北黄石 435002)(责编:吕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