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留守儿童之家”赚了300万元
2009-08-21剑锋小兴
剑 锋 小 兴
头疼儿子,打工嫂发现商机
今年38岁的王修梅是河南省唐河县王集镇人。1997年,从县化肥厂停薪留职后,她到南阳油田打工。几年下来,她省吃俭用有了一些积蓄。
2000年6月。王修梅接手了南阳油田生活区的一家酒楼,当起了老板。之后,在交了借读费后,她将儿子送到当地一所学校读书。但一个星期后,儿子再也不愿到学校去了,哭着说:“我眼睛近视,老师让我坐最后一排。我啥也看不见,同学们也没有一个人愿意和我交朋友。”看着儿子委屈的样子,王修梅心里很难受。无奈,她只好把儿子转回唐河县城上学,并委托一家亲戚代为照管。
转眼到了2005年。王修梅回到唐河县。这时。她发现一向乖巧的儿子经常夜不归宿。一天夜里,王修梅到儿子就读的学校接他。可是一直等到教室锁门也没见到儿子。儿子的同学告诉她:“他经常和同学结伙逃课,肯定是去网吧了。”
凌晨1点钟,王修梅终于在一家网吧找到了正在打游戏的儿子。儿子的变化,让王修梅百感交集。她想,自己这些年来不辞劳苦地挣钱。为的是给儿子一个美好的未来,可留守在家的儿子却变成了这样。王修梅既痛心,又无奈。
接下来。儿子频繁地向王修梅要钱,如果不给就彻夜不归。王修梅想,以儿子现在的状况,要让他安心学习已是很难做到了,只有另想办法。最后,王修梅决定让儿子参军。
儿子的问题解决了,王修梅却发现,像儿子这样无人管教的“留守孩子”,已成了困扰打工父母的一大难题。一次,她回到王集镇老家,听邻居说村里一个孩子,父母打工不在家,他到池塘边玩耍,结果失足掉到水中淹死了。她还听说邻乡有一对老夫妇因留守孙子失足跌下平房摔死,感觉没法给儿子儿媳交代,双双上吊自杀……
那一夜,王修梅失眠了。她觉得这些留守孩子太可怜了。如何能帮帮他们呢?这时,一个想法在她脑海中浮现:和当地学校结合,办一家高规格的留守儿童寄宿服务中心,让孩子们在良好生活环境里受到良好的教育,让那些打工父母们安心工作,同时也为自己找一条创业之路。
说干就干,经过一番考察,王修梅发现全县留守儿童生源最多的是唐河县城关镇第一小学。于是,王修梅来到城关一小。把自己的想法讲给了校领导。正为无法集中安置留守儿童而发愁的校领导听到这个建议,十分赞成,开会研究后,马上和她签订了合同。校方把一处校舍及餐厅租赁给王修梅,每年收取8万元租金,而孩子们吃、住和管理的费用,则由王修梅自己定,校方不干涉。随后,王修梅投资3万元钱,对这块场地进行了装修。2005年7月,王修梅的“唐河县双成寄宿服务中心”正式成立了。
名利双收,她成了留守孩子的“妈妈”
唐河县常年外出务工人员高达40万人。留守孩子也有近10万人。王修梅想,只要这些留守孩子有十分之一走进自己的服务中心,这个生意就肯定会红火。王修梅印制了近万份宣传单,又临时聘请了几个师范学校的学生到农村宣传。很快,宣传起到了效果,新学期还没开学。前来服务中心参观的人就络绎不绝,不少家长当场决定把学生送来寄宿。结果,第一学期,王修梅就收了179名学生。王修梅向每位学生每学期收费1800元钱。同时,她还从当地招聘了10名刚毕业的女大学生做辅导老师,再加上其他工作人员共计20余人。
一个学期过去了,王修梅经过核算,除去租金、员工工资、水、电、伙食费等各项开支,净赚10万元钱。
2006年新学期开学后,王修梅发现了一个奇怪现象:虽然新生总数略有增加,但原来招收的学生却有很多没来报到。王修梅意识到,肯定是自己内部管理出现了问题。她马不停蹄地对学生进行了家访。原来,这些孩子的家长嫌服务中心的生活辅导老师年龄小。没有照顾孩子的经验,工作做得不细致,让孩子们少了家的温暖。
找到了问题的根源,王修梅开始从调整辅导老师人手。改进服务中心的管理方式。她将没有生活辅导经验的老师集中到学习辅导组,然后又公开招聘了20名年龄在30~40岁之间、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女性做生活辅导老师。对于聘用人员,除了进行严格的体检外,还在县劳动就业培训中心进行岗前培训。培训合格后才能上岗试用。
由于孩子们小,对于他们的饭量不好控制,有几个孩子因为饮食不当造成急性肠胃炎。这件事后,王修梅让生活老师们留意观察每一位学生的饮食规律,并牢记在心。这样就避免了类似情况的发生。在老师们的关爱下,孩子们忘记了远离父母的孤独。过得很快乐。他们都尊敬地叫王修梅“妈妈”。
为了取得学生家长的信任,王修梅给每个孩子建立了一份私人档案。学生住在什么地方。成绩怎么样,有什么优缺点,她心里一清二楚。当家长从远方打电话询问时,她总能详细地介绍孩子的表现。
经过调整,不仅“丢失”的学生又回来了,还带来了不少新学生。这一学期,王修梅除去一切开支后净赚20万元。家长们来学校参观时,看到留守儿童服务中心的工作做得井井有条,都十分放心。
到了2006年秋天,留守儿童服务中心的学生增加到了500人。
随着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留守儿童服务中心也出现了不少潜在的问题。
一天晚上,一个生活老师向王修梅汇报,说一个学生去他姨妈家一天没回。王修梅立刻打电话到学生的姨妈家询问,姨妈说他早就回学校了。王修梅昕了直冒冷汗,立即发动所有工作人员寻找。最后,王修梅在一家网吧找到了这个学生,原来他被几个“小混混”挟持着,让他“请客”上网。
这件事后,王修梅制定了接送制度,只有直系亲属才能凭卡接人,如果是亲戚探望。只能在服务中心进行;生活老师实行全天负责制,每个寝室由两名老师负责。除了人身安全外,王修梅还加强了食品安全,当天用料当天采购。全部采用优质原料,剩饭剩菜一律倒掉。严格的管理措施,使留守儿童服务中心迅速发展壮大。学生人数达到了1500多人,此时,她全年的利润也达到了150万元。
爱心经营,留守儿童服务中心火遍中原
为了让孩子们在中心感到温暖,王修梅重点实行亲情管理模式。每逢孩子生日。中心专门为孩子准备生日蛋糕,并让孩子们一起举行热闹的生日典礼。
为了让孩子随时感受到亲情,王修梅把服务中心的孩子每隔两周送回农村老家一趟,让他们和爷爷奶奶或亲戚团聚。王修梅把唐河县辖区的13个乡镇分成东南西北四条线路,并和县运输公司客运站签订了承运合同,负责接送孩子。
2007年秋季开学第一天,一位学生的家长给王修梅打来电话,埋怨道:“也不知你给俺孩子灌的啥迷魂汤,俺们不打工了,想让他在身边上学,他却死活不肯,非要到你那里去!”王修梅笑着说:“我啥迷魂汤也不用灌,这说明工作人员为他付出的感情和劳动比你们做父母的多。”
品牌化的亲情服务,让服务中心变成了留守儿童的“快乐天堂”,双成服务中心的名字也越叫越响。2007年,应唐河县一家学校的委托。王修梅建立了留守儿童服务中心的第一家分中心。
2007年年底,王修梅把留守儿童服务中心扩展到全县每个乡镇,她手下的工作人员也达到200多人。如今。王修梅已成了全县6000多名留守儿童的“大总管”。
2008年春季开学,王修梅又利用同样的模式在附近桐柏、社旗、内乡、新野等县城成立了留守儿童寄宿服务中心连锁机构。至此,王修梅的留守儿童服务中心3年时间创造了300万元的利润,成就了一个创业神话。
2008年12月初,河南省人民政府决定出资并吸引资本注入,将王修梅这一模式在全省推广,以更好地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魏传中、郑美祥荐自《妇女生活》原标题为《打工嫂开办“留守儿童之家”火遍中原》本刊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