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宝宝说谎的N种原因及其对策

2009-08-21方幼红

幼儿教育·父母孩子版 2009年5期
关键词:宝宝家长幼儿

方幼红

大凡做家长的,都想有一个诚实守信的孩子。但在现实中,常会遇到孩子说谎的情形。家长伤心之余,都想弄明白,宝宝为什么说谎?怎样才能不说谎?

幼儿说谎原因之一

因为做错了事。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已经有了初步的价值判断能力,为了逃避别人的取笑、批评或者惩罚,只好采取撒谎这种消极的自我保护办法。

对策

一、对于无心之过,而且不是很严重的过失,在孩子已经知错的前提下,家长要调节好自己的情绪,要宽容大度,不必斤斤计较,做个“有爱心的家长”,告诉孩子以后改正即可;有时也不妨做个“糊涂的家长”,包容孩子的错误,给孩子留面子,让孩子下台阶。孩子犯了错,本来心里还忐忑不安,给他一点安全感,孩子就会感念家长的宽容,有利于他日后改正错误。如宝宝因为贪喝饮料又贪玩,午睡时尿了床。宝宝羞红着脸,低垂着头,毫无底气地谎称:“妈妈,我把雪碧倒在床上了,你看连裤子都湿了!”妈妈装作什么也没听见,赶紧帮着换好裤子,拍拍宝宝的后背说:“以后在睡前不要喝那么多饮料,记住一定要上洗手间。刚才的事是我俩的秘密,放心吧!”晚上去爷爷奶奶家吃饭,宝宝望着妈妈,还是闷闷不乐,生怕妈妈忘了“君子协定”,让他在别人面前出丑。细心的妈妈早就请孩子爸爸一起守护承诺,仿佛没有这回事儿。宝宝这才放下心来,望着妈妈,开心地笑了。以后,宝宝也记住了妈妈的告诫,再也没有尿过床。

二、对于孩子比较严重的错误,或者一再出现的错误,家长虽然痛心,但也要注意方式方法,不可粗暴对待,动辄打骂,以致让孩子一犯错误,不是去寻找错在何处,设法改正,而是想办法瞒天过海,并把受惩罚归因于撒谎欠高明,以致一错再错,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终把撒谎变成一种习惯。要做“有耐心的家长”。粗暴的家长常常培养出说谎的孩子,最好的办法,是耐心帮助孩子寻找犯错的原因,想法改正错误。

如孩子吃饭,挑三拣四,有时还偷偷地倒掉饭菜并谎称已经吃饱。家长知道情况后,常自责饭菜不合孩子胃口,于是绞尽脑汁,变尽花样,或者变着法子哄吃饭,但效果常常不好,一些孩子还因为偏食、挑食长成“豆芽菜”、“小胖墩”。正确的做法是任由孩子独立吃饭,不管是否把饭菜撒得到处都是,也不管因为挑食而饿着,应该认为,孩子饿了自然会吃,这是与生俱来的天性。孩子要是哄骗家长,谎称吃饱了,家长立马收拾餐具。后果就是孩子自己忍饥挨饿!这就是适度的“自然惩罚”。这样的惩罚也是必要的,不仅能使孩子从小就有正常的生活意识,而且知道不能撒谎。中国家长常常把吃饭演变成游戏,以致孩子把说谎也当成了游戏。

幼儿说谎的原因之二

幼儿之间经常攀比。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得到别人的尊重,或者引起别人的注意,有的幼儿就开始撒谎;有时也是因为大人的一不小心,使说谎者反而占了便宜,无意之中怂恿了幼儿说谎。

对策

一、大人首先要有一颗公平公正的心,把孩子当成天使,爱“白天鹅”更爱“丑小鸭”。家长在孩子面前也不要自我贬低、自怨自艾。幼儿原本单纯善良,不要让世俗的观念过早地侵蚀孩子。老师、家长应该教育孩子正确认识自己,不要盲目攀比,应该全面提高自己,从中寻找树立地位和威信的方法;引导孩子接纳自己,不要看不起自己,更不要把自尊建立在吹嘘的基础上,要鼓励孩子“不比阔气比志气,不比父母比自己”。

二、大人要有“火眼金睛”。不要为了占一点便宜,或者照顾自己的脸面,容忍孩子说谎,或者帮孩子说谎。例如,孩子不小心把幼儿园的玩具带回了家。第二天老师向家长调查,孩子刚要说实话,家长却抢着向老师谎称是自己帮孩子买的。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很危险的,说不定从那天起,孩子就学会了说谎,学会了随便拿别人东西。大人也要学会从孩子的角度多考虑,不要违背孩子率真的本性,也不要提太过高远的行为目标,否则孩子一时做不到就会灰心丧气,或者只是敷衍家长,学会察言观色、见风使舵和表里不一。

幼儿说谎原因之三

为了逃避。这是孩子无法面对困难时的一种退缩行为。

对策

体谅孩子的难处,站在孩子的角度,多提供心理上的支持,多给予鼓励和帮助。例如,幼儿园新转来的一个幼儿,向妈妈反映班主任和小朋友老是要打骂他,不想来园了,吵着想回自己原来的幼儿园。经调查,这是孩子对陌生环境感到害怕,所以才撒谎。此后,班主任注意对他多加照顾,午睡时多陪他一会,又在班上特地要求大家和新来的小朋友交朋友。经过几天的适应,孩子蹦蹦跳跳地告诉妈妈,班主任是最亲最好的老师,他可喜欢新幼儿园和小朋友们了!

幼儿说谎原因之四

为了寻找刺激。主要是想体验从未尝试过的事物所带来的新奇感受。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他们丝毫不会掩饰自己探索的愿望,一旦这种愿望被遏制,他们往往会偷着干,甚至不惜撒谎。家里的一些易损电器,孩子想偷偷地操作,弄坏了,便撒谎说是小花猫干的。

对策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允许孩子进行探索,满足其好奇、好问、好动的心理。孩子想看看闹钟“肚子里的奥秘”,那就买个便宜的让他拆着研究。即便是孩子要天上的“天鹅肉”,也不要笑话他是“癞蛤蟆”。无知者无畏,孩子虽然知识不多,可是少受羁绊、束缚,想象丰富,什么都敢想、什么都敢试。想想100多年前,莱特兄弟在山坡上问爸爸,“我们想像小鸟一样飞起来可不可以?”如果不是“当然可以!只要你们肯动脑筋想办法”的鼓励,人类怎能实现飞翔的梦想?当然,一些不能尝试的危险动作,则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孩子明白后果的严重性。例如,幼儿谎报火警,就应该严肃告诉孩子,这会害得消防队员叔叔白忙一阵,如果此时别处起火,耽误他们救火,那错误可真严重了。

幼儿说谎原因之五

混淆想象和现实。幼儿经常异想天开,往往会即兴、随意地把听到的故事、看到的事物,经过自己的想象加工后套用到现实的人或事上去。于是经常会说“我和孙悟空一起把小偷抓到公安局去了”、“我叫奥特曼把倒塌的房子搬开,一下救出了五个地震灾区的孩子”等无厘头的“谎言”。他们的这种撒谎没有明确的目的性,幼儿本人对此深信不疑,属于“幻想型”撒谎。

对策

对于这种类型的谎言,父母应该满足孩子想象的表现欲。鼓励孩子自编故事、续编故事。经常与孩子玩“角色扮演游戏”,如排演童话剧,把家里的一些玩具作为道具,使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得到充分释放,并锻炼其语言表达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应引导他们逐渐将想象的事物与现实的事物分开,并训练孩子形成理智感。如《狼和小羊》这个故事的结局,“说完,狼就龇着牙向小羊扑去”,这样悲剧的结尾孩子常常不能接受。可以允许他们保留“猎人来了,打死了狼,救下了羊”这种善良的结局。以后随着孩子长大,就要让他们逐渐接受“羊被狼吃了”的结局,探讨为什么会有这种结局的原因。而不是把幻想当现实,在现实生活中幼稚地认为到处是天堂,丝毫没有自我保护意识。

幼儿说谎原因之六

泛灵心理。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幼儿期的孩子,特别是三四岁的孩子普遍存在一种独特的心理现象——泛灵心理。这个时期的孩子往往把所有的事物都视为有生命和有意向的东西。因此就会有幼儿频繁地告诉你,看到洋娃娃叫她姐姐啦!小鸟在唱动听的歌!月亮在跟着他走啦!在汽车上看到外面的小树跑得可快啦!这绝不是“谎言”,这是独特的富有创意的最美的童稚妙语。

对策

首先千万别以为他们是在“说谎”,也不必提供“月亮没有跟着宝宝走,那是一种错觉”、“是汽车在跑,不是小树在跑”之类科学的答案。童年是一次快乐的奇妙旅行,不妨稚化大人的心灵,让我们小心地守卫童真,呵护童趣,跟宝宝一块儿开始奇思妙想。如果让科学、道德启蒙教育也带点童趣,那就更妙了。如,天上为什么打雷闪电?我对宝宝说,因为乌云兄弟,一个带着正电荷,一个带着负电荷。他们脾气暴躁,碰在一起就打架。闪电跑得快,雷声紧随后,天空妈妈都被两个淘气的宝宝气得哇哇大哭啦!至于以下的做法,广大幼儿园教师和家长都在普遍采用,也是可以的:“我们走路要像小花猫,脚步轻轻别把午睡的宝宝吵醒。”“别把小花妹妹带回家,鲜花妈妈会伤心的。”

猜你喜欢

宝宝家长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长错了
BABYPIG/宝宝猪 BXS—212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
可爱宝宝超级秀
幼儿画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