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说谎——成长中的烦恼
2009-08-21杨韶刚
杨韶刚
最近看到国外的一篇报道,一位著名学者讲述了她小时候所经历的一件事。当年他们全家移民到美国。一天,她的父亲说,有一个马戏团要来演出,他准备带着他们姐弟三个一起去看马戏表演。他的父亲是个鞋匠,收入并不高,能花费一大笔钱请他们去看马戏表演,这可真使她和弟弟们喜出望外。当排队买票时,她发现,成人的票价是每人15美元,12岁以下的儿童是每人8美元。当时她14岁,两个弟弟一个13岁、一个11岁。由于很担心父亲因为票价太贵而放弃,于是她小声说,“爸爸,我们都很小,你就说‘买一张成人票,三张儿童票吧。”父亲点了点头。当排到窗口时,他对售票员说,“三张成人票,一张儿童票。”走进剧场大门后,她忍不住问道:“爸爸,为什么要那样做?你等于扔掉了14美元。卖票的人都不在乎,也没有人会知道呀。”父亲看了她很长时间,然后说道:“你知道,我也知道。”
看了这则报道,我打心里敬佩这位父亲。面对可以通过撒谎来节省一笔钱时,这位父亲选择了诚信。他没有对女儿进行过多的道德说教,而只是淡淡地一句“你知道,我也知道”,就把人的道德良知摆在了家庭教育的头等地位。正如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所说,有两样东西,每当我想起它,心中就充满了敬畏:这就是天上的灿烂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令。长存这种敬畏之心,是家庭诚信教育的基石。
联想起我们身边发生的种种不诚信的怪现象,令人痛心:去年闹得沸沸扬扬的陕西华南虎照事件,很长时间过去了,孰真孰假,直到最近才得出结论,周正龙撒了个轰动全国的弥天大谎。备受关注的许霆涉嫌利用银行ATM机出错恶意取款一案,虽然法庭进行重审和改判,各方意见仍然不一。其中涉及的诸多法律问题,我们不便随意评论,但案件背后的道德追问却彰显出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他拿了不该拿的钱,这是不诚信的表现,至少应该受到道德良知的惩罚。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有人把责任归咎于学校,认为老师只关注学生的分数,只强调应试教育,而忽略了道德教育。但实际上,家庭才应该是儿童道德教育的主要场所,父母才应该为子女的道德发展负主要责任。父母把孩子带到了这个世界上,在家庭中就要理所当然地担负起孩子第一任老师的责任。即便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走进学校,以及以后走进社会、参加工作,他们与父母始终保持着联系。这种血浓于水的血缘关系,使父母能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影响子女的道德价值观,从而学会分辨是非对错。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应如何承担起家庭教育的责任?这里,提出5条基本原则,供父母们参考。
形成诚信的家庭道德文化
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诚”始终处在道德之首。孟子说过,“思诚者,人之道也。”他还说,“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他事矣。”后世的儒家学者周敦颐把“诚”视为“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个体的诚信道德能否建立,虽然与整个社会的大文化环境有关,但每个人从小生活在各自的家庭小环境中,家庭的诚信文化对个体会产生终身难忘的影响。要让孩子从小受到的良好家庭道德文化的熏陶,为他们的健康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采取真诚求善的家庭教育方式
孩子在年幼的时候,一般都会把自己真实的一面表现出来,家庭教育应该启发孩子保持这种以真诚获得的善。一名犯人曾叙说过他所经历的一件家庭小事。“小时候的一天,妈妈拿来几个鲜艳可爱但大小不一的苹果,我一眼就看见那个又红又大的苹果,非常想要。妈妈把苹果放在桌上,问我和弟弟,你们想要哪一个。我刚想说,但弟弟抢先说要大的了。妈妈却瞪了他一眼说,好孩子要学会把好东西让给别人,不能总想着自己。于是,我灵机一动,改口说,我想要那个最小的,把大的留给弟弟吧。妈妈听了非常高兴,在我的脸上亲了一下,就把大苹果给了我。撒谎使我得到了想要的东西,从此我就学会了撒谎,以后又学会了打架、偷窃、抢劫。为了得到想要的东西,我不择手段,直到被送进监狱。”这则案例让我们警省。母亲的本意虽然是为了教育孩子求善,但方式不对,其结果适得其反。
创造一个有良好榜样的家庭环境
父母在对孩子进行家庭诚信教育时,自己首先要言行一致,在日常的家庭生活中为孩子树立诚实守信的好榜样。中国古代“曾子杀猪”的故事之所以流传至今而不衰,就在于它所具有的“诚信”的道德力量。但是,并非所有的谎言都是不道德行为的表现,父母要正确地看待儿童的说谎行为。心理学研究发现,孩子最初的有意说谎行为具有反抗的性质,这表明孩子正处在人格发展和与父母分离的一个关键期。处于幼儿期的儿童常常希望摆脱对父母的依赖,父母要善于换位思考,和孩子订立一些必要的家庭生活规则。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首先要做到。对孩子作出的承诺要认真履行,如果父母犯了错误也要勇于承认,并及时改正。尤其要防止为了一时讨好孩子而作出不可能的承诺,这对孩子形成说谎的不良习惯影响很大。
正确区分谎言的类型并进行分类教育
心理学研究发现,儿童发展到一定年龄阶段都会表现出撒谎行为,这和其心理发展水平有密切关联。例如,幼儿经常会产生“幻想式谎言”,这是由于分不清自己的想象与现实之间的真实界限,常常用言语来描述某种幻想的东西。父母要善于区分儿童说的是真话还是假话。再比如,儿童会因为虚荣心而撒谎。一个小朋友看到另一个小朋友在玩小汽车,就可能会不假思索地说“妈妈给我买了好多小汽车,比你的好玩”。这种谎言反映了孩子想要得到小汽车的强烈愿望,是儿童情感需要的反映。对此,父母首先要弄清说谎的动机和性质,对孩子的需要加以正确的教育引导。此外,有些孩子为了逃避惩罚而说出“逃避型谎言”,对此,父母不要一味斥责或“贴标签”、“扣帽子”,而要进行正确的“诱导”,鼓励孩子把说真话看作是最重要的道德行为。千万不要在鼓励孩子说出真话之后便勃然大怒,进行严厉惩罚或责骂。一定要创造一种允许别人犯错误以及知错就改的家庭和社会氛围。
主动参与孩子的学校生活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学校成为他们生活的主要场所。但这并不意味着家庭教育的终结。父母要努力学习一些儿童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知识,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善于发现孩子身上发生的细微变化,及时和学校老师联系,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家校联系方式,对孩子的言行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但同时又要注意,不要事无巨细,对孩子的任何事情都要过问,要学会尊重孩子的隐私,承认隐私是孩子最基本的人权。当然,如果父母能够始终像朋友一样对待孩子,大多数孩子是愿意把“隐私”告诉父母,并且征求他们意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