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宝宝的语言发展与教育

2009-08-21

家庭·育儿 2009年8期
关键词:关键期宝宝儿童

赵 冰

语言能力是人类智力结构中最重要的基础能力之一,是思维能力,特别是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的前提条件,婴幼儿期语言能力的发展直接影响到儿童今后认知、情感和社会性的发展。

首先,遵循越早越好的原则

无论对哪一年龄段的儿童,家长都应该为他们提供丰富的语言环境。家长不仅要多和孩子说话,还要注意自己和孩子说话的方式。心理学研究表明,婴幼儿对慢速、夸张的说话声音和表情更便于模仿。和婴幼儿说话的时候,家长应尽可能放慢语速,使用夸张的表情或富有情趣的语调吸引孩子注意。

其次,和宝宝说话要讲究

在和宝宝说话的时候,父母要跟孩子保持目光接触,处在正发生的事情状况下,应该将事情给宝宝反复描述,这样才能够促进宝宝对语言的理解。例如:孩子出生后,家长每天给孩子洗澡时就可以一边洗一边说:“宝宝要洗澡了。先洗宝宝的小脸,后洗宝宝的脖子,洗完脖子,要洗洗宝宝的肩膀,接着洗宝宝的胳膊。先洗左边的胳膊,再洗右边的胳膊,现在要给宝宝洗洗小肚子……”洗澡时家长每做一个动作,每接触到宝宝身体的一个部位,都要和孩子说出来,这样可以让孩子逐渐将自己的身体部位(脸、肩膀、胳膊、肚子和腿等)与词语对应起来,形成名词的概念。在此过程中,宝宝还接触到其他一些词语,如:动词(洗、翻身等)、时间顺序词(先、后、接着、最后等)。除了洗澡。每天家长都会和孩子一起做许多事情,比如穿脱衣服、吃饭、睡觉、游戏、外出……总之,要利用这些机会和你的孩子多多地说话!

第三,注意把握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研究表明,人类语言发展在婴幼儿阶段有三个关键期:第一个是出生8~10个月,是婴儿理解语言意义的关键期;第二个是在1岁半左右,是婴儿口语发展的关键期;第三个在5岁半左右,是幼儿掌握汉语语法,理解抽象词汇以及综合语言能力形成的时期。我们为儿童提供的语言环境要根据不同的关键期进行调整。

对处于语言理解关键期的宝宝。以上述洗澡的情景为例,家长说话应该尽可能突出重点词语(粗体字部分),拉长重点词语的发音,提高语调,语法尽量简单,少用或不用修饰语,这样做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对重点词语进行重复,宝宝更容易掌握。这一阶段,成人清楚的吐字发音、缓慢的语速、悠扬的音调和夸张的表情,都有利于宝宝对语言理解的发展。

经过喃喃自语和牙牙学语,到能够理解日常生活中大部分词汇的语言理解关键期,儿童掌握新词汇的速度突飞猛进,2—3岁的儿童语言能力开始飞速发展。这一时期,家长和孩子说话的内容要注意不能仅仅停留在词汇阶段,而是应该使用完整的标准语句对事物进行描述。“妈妈要帮助你(用人称代词取代名字)洗澡了。洗澡水是温的,淋在身上很舒服!我们先来洗头,头发淋湿后全粘在一起了,给头发搓上洗发水,搓出许多白色的泡泡。泡泡能带走头发里的灰尘,注意闭上眼睛,不要让洗发水流进去……现在来洗肚子,你用手摸摸看,肚子是软软的,脑门是硬硬的……最后,用清水从头到脚冲一下全身,把身上白色的泡泡冲干净……”同样的洗澡过程,这样叙述起来比前面多了许多内容,如洗澡的程序、孩子的感觉、自我保护方法等等。家长在描述一件东西(如洗发水)时,对它的外观(泡泡)、用途(带走灰尘)等方面的信息也一起描述出来,这种方式给儿童提供了一个可以模仿的示范榜样,也使儿童原有的关于事物之间、人与事物之间关系的朦胧概念得到明确,思维更加有条理,语言表达更加完善。这一年龄阶段的儿童语言还不能脱离当前的环境和活动,因此,家长要随时根据孩子注意的中心调整和孩子说话的内容,与孩子一起关注他所关注的事情,这对儿童语言能力和注意力的培养都是有益的。

第四,给孩子提供说话的机会

语言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交流,没有了交流,语言也就失去了意义。生活上不待孩子开口就照顾得面面俱到,对孩子的语言发展来说绝不是一件好事。每天让孩子在电视机前消磨时间,也同样剥夺了孩子许多交流的机会,这些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处于语言理解关键期的儿童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语言。这并不意味着家长无法和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进行“真正的”交流。尽管此时家长与孩子难以相互理解,但当孩子咿呀发。音的时候,家长应该立即进行回应——模仿婴儿的发音就是在教他怎样进行交流。当小婴儿盯着你的脸看的时候,其实也是在模仿你或等待你的回应。所以家长一定要和小婴儿说点儿什么,你会发现迟一下宝宝也会做出回应。现在你应该明白了,真正的交流已经开始了。

处于语言表达关键期的孩子的家长应该多给孩子创造说话的机会,鼓励孩子多说话,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例如孩子要喝水,家长可以问:“你要喝凉水还是要喝温水?”孩子想出去玩,可以先问他:“要去公园玩还是去广场玩?你要玩皮球还是要吹泡泡?”孩子要让妈妈抱,要问问他:“是走累了,还是因为想走快点儿追上爸爸?”开始说话不久的儿童还不能很好地分辨自己的感受,再加上掌握的词汇有限,常常不能清楚地表述。提问的方式可以帮助儿童选择更贴近自己想法的语言进行表达,并逐渐把各种选择变为自己的语言,家长也会感觉到孩子变得不再任性,越来越懂事了。

除了上面提到的“就地取材”的方式,家长还可以通过一些游戏的方式创造和孩子交流的语言环境。例如:

①给孩子讲情节简单的故事,然后根据故事内容进行提问。如:“小马过河的故事讲的是谁的故事”、“小马驮着什么东西过河”、“小马都遇到谁了”等问题。这种游戏是让儿童对故事中的重点内容进行复述,是一种语言模仿学习,同时也很好地训练了儿童的注意力和短时记忆力。

②过家家一类的角色扮演游戏。如:模拟做饭、看病、修理、打电话等,在这类游戏中,儿童除了模仿成人平时的语言和行为,还会创造性地加入自己的语言。角色扮演游戏使儿童脱离开现实情境,需要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参与。对儿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五,给家长的两个提醒

第一个提醒,宝宝在语言能力发展过程中有特点,即语言表达的发展要晚于语言理解的发展,因此常常会出现词不达意、表达不流畅的现象。这种情况往往是一过性的,家长不要过分紧张,不要因为担心孩子说不好就抢着替孩子说,甚至批评责备孩子,这样对孩子学习语言极为不利。

第二个提醒,儿童的语言发展如同儿童的身高增长一样,存在一定个体差异,对儿童语言能力发展的训练也应该根据个体情况进行,不可强求一致。对于还没有达到相应年龄水平的儿童,家长不要着急,要根据其实际发展水平进行教育训练;对存在明显落后的儿童,应该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早期干预训练和发育监测;对已经达到同年龄水平的儿童,家长可以按照下一年龄段的要求进行超前训练。

猜你喜欢

关键期宝宝儿童
小胖猪
不可错过的宝宝发展关键期
BABYPIG/宝宝猪 BXS—212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可爱宝宝超级秀
不要错过宝宝的语言发展关键期
“六·一”——我们过年啦!
开发0-12岁儿童智力的关键期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