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学教育活动中促进幼儿智力提高
2009-08-21任新
任 新
幼儿园的科学活动对帮助幼儿积累关于自然与社会知识,学习观察和探索科学的方法、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和心理健康成长、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提高,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如何通过科学教育活动发展幼儿的智力,是摆在幼教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调动幼儿学习使用各种感官,发展观察能力
教师首先要根据幼儿的感知特点,来帮助幼儿学习使用感官,发展观察力。幼儿的感知特点是:
1有的幼儿对周围世界不关注,对客观事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不会感知。
2不会有意地使用所有的感官,(眼、耳、鼻、手、舌)一般都以眼观看物体的外形特征,很少运用触觉、听觉、嗅觉和味觉等获取全部信息。
3幼儿只感知物体个别属性,而不会完整地观察物体和现象。
4幼儿不会运用确切的词语,表达事物的特征。
结合幼儿的感知特点,教师应帮助幼儿正确使用感官。如:教幼儿认识五官,先让幼儿懂得五种感觉器官的功能,再让幼儿识别运用;认识各种调味品时,可以让幼儿通过实验观察,幼儿自己亲自动手、动口。运用感官参与探索科学活动,运用各种感官以扩至于全身活动,以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增强观察效果。
二、帮助幼儿学习分类和测量技能
在平日的科学活动中,要求幼儿在感知水平上把物体分成两类。如:按照物体的形状、颜色或气味分类;按本质特点和属性分类;同时帮助幼儿学习测量物体的大小、长短、轻重、距离分类。幼儿自主参与科学活动时,从中获得观察和操作的机会,在实际操作中,把所观察到的物体进行分类、测量。教师还应广泛收集各种科学活动材料,帮助幼儿观察事物的变化;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表达所获得的各种信息;通过幼儿具体操作并运用相关的方法获得科学的知识、掌握科学的方法与技能,发展科学的态度与精神。教师同时也要积极鼓励幼儿,发展幼儿的智力。
三、激发幼儿探索的主动性、积极性
在科学活动中,教师往往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压抑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怕活动没有秩序,而根据设计的环节带领幼儿一步一步地进行,让幼儿规规矩矩,不越“雷池”一步。实践中的科学教育活动,过多地把知识的学习作为首要目标,为了完成既定目标,没有时间和条件尊重幼儿的兴趣、需要及学习发展的特点,不知道幼儿喜欢探究什么,能探究什么,怎么探究。当幼儿在活动中出现错误或者产生不会的现象时,教师就迫不及待的暗示幼儿,甚至直接告诉结果,剥夺了幼儿自主探索的权利。幼儿好动是天性,在他们的好动、好奇中幼儿才能去发现和探究科学的奥妙。教师在幼儿的实际操作中,应很好的注重幼儿的操作、探究,不讲空形式,真正为幼儿提供探索的机会。如:在水中沉浮的探索活动中,让幼儿自由自在地去做、自己去想、去创造,孩子自然会显得那么的自豪和得意,使幼小的心理尝到成功的喜悦,他们的独创能力得到了发展,主动性、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四、在科学活动中,发展幼儿思维能力
在幼儿园的科学活动中,应给予幼儿自由探索的机会,以扩大幼儿的感知观察范围,使幼儿在周围[j±界吸收多方面的信息,积累具体的科学经验,以建立丰富的表象,为幼儿形象思维、想象力的发展提供物质材料。让幼儿使用自己感知和保持的信息,找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启发幼儿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迁移寻找不同的答案,以发展幼儿的集中思维和发散性思维。作为教师应知道幼儿运用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等方法从具体事物中找出异同点,进行分类和简单的概括,形成初级的科学概念,以促进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同时激发幼儿探索科学奥妙的兴趣,以促进他们去发现讨论自然和自然现象间或有结构的物体材料之间联系与变化,预料推断事物变化的结果等等。引导幼儿找出事物的点滴不足之处,以发展幼儿的评价能力。
从幼儿的科学活动中,可以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激发幼儿对科学的探索,使他们具有良好的科学素质,掌握开启科技大门的钥匙。通过科学活动,能更好地发展幼儿的智力,引导其向深层次完善地发展,使他们成为有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