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语文学习兴趣四渠道
2009-08-21路佃菊
路佃菊
面对改革,语文教育须改变教法、提高认识,认真地设计好自己的每一节课,让学生不仅从这一课学到了应有的知识,而且让他们兴趣盎然,沉浸在老师创设的情景中,真正地对语文课产生兴趣且主动学习祖国的语言。
一、导语激趣,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对一堂课有很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渲染良好的课堂气氛。成功的语文教学离不开学生的兴趣爱好。只有学生倾心于此,才会积极主动的乐于受教,也才能达成高效率的教学。在教学《济南的冬天》时,我是这样设计导语的:“同学们,苏轼有首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春天的西湖烟雨蒙蒙,远山近水,尽在画中,漫步湖边,荡舟湖上,令人如在画中游。而到了夏天,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瑞士景色最美:绿色山林,环绕着浅蓝色的湖泊,映衬着阿尔卑斯山头的皑皑白雪;悬崖上瀑布流泻,草地上鲜花盛开,无愧于‘世界公园的美称。同学们知道哪儿的秋天和冬天最美吗?这就是我国著名的‘泉城济南。老舍在《济南的秋天》一文中写道:‘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了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在作者笔下,济南的秋天和冬天如诗如画,别具情致。今天,我们先来欣赏济南冬天的美景。”
导语引古博今,讲得生动活泼,热烈精彩,妙趣横生,学生听得神思飞越,如痴如醉,欲罢不能,那么课堂上出现的将是学习兴趣浓厚、情绪高涨、活泼热烈的教学场景。导课是一种教学艺术,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巧妙的使用好开课几分钟,无论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活跃课堂气氛,还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都是大有益处的,往往能明显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绘画激趣,巩固知识
绘画教学,直观性较强,不但让学生动手、动口,更让他们动脑,能巩固新学的知识,而且对旧知识有迁移作用,对学生的潜能有开发的功效,进而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进一步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打下坚实的基础。《桥之美》是一篇说明文,它独特之处就在于作者站在画家的角度诠释了桥在绘画中的作用,对“桥之美”进行一番新的审视与追寻。读着这篇文章,一幅幅清新、美丽的景象立即映现眼前:芦苇摇曳,石桥纵横,细柳飘丝,长虹卧龙,像朦胧的幻梦,像飘渺的歌声。那里有画、有诗、有情、有深邃的意境。这样的情景单靠老师一人的想像显得苍白无力。于是我让同学们动起手来,把自己头脑里的想像用笔描绘出来;画完之后,给同学讲解这样画的缘由,并让其他学生发表不同意见,或看着这副画结合吴冠中先生的语言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学生们兴致都很高。尽管好多学生的绘画技巧不是很好,描述不是很流利,但学生们能把自己心中所想以及所感用绘画加以形象化,用语言加以直观化。课后,好多学生把自己的画拿来让我看,并饶有兴趣地给我讲他是如何想的并怎样画的。其实,学生此时已经真正地融入自己的绘画以及朱自清先生的描绘之中了,真正地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这难道不是我们语文教师所希望的吗?
三、设问激趣,培养思维
课堂提问是传授知识的必要手段,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如果善于从教学实际出发,设计出有高质量的、富于技巧性的提问内容,就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各种综合能力,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再塑生命》一文时,可设计以下问题:①本文的题目叫《再塑生命》。可不可以改为“我的老师”呢?
(巧妙题解,引起兴趣)②课文写了哪几件事?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重点处设问)③通过这几件事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经历?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关键处设问)④你认为莎莉文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如果让你表述爱,你会怎样说?(难点处设问)经过学生对这些问题的讨论和教师的点拔,既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又开发了学生的智力,使原来死水一样的课堂变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
四、多媒体教学,直观激趣
多媒体进课堂,已是当前教学活动的一项很重要的形式。它以有趣的音乐、图象、颜色、画面、动作,强有力地吸引着学生。教师结合课文内容,把幻灯片、录象片、教学光盘等教学手段穿插到教学活动中来,使学生兴趣盎然。《观潮》一课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我们的学生基本上没有亲眼目睹过这种罕见的壮观景象。在学习这一课“潮来之时”一段,我让学生先观看录象,再闭上眼睛,听潮水奔腾、冲击的录音,想像潮来时的气势,然后让学生默读课文中的描写,最后,谈出自己的体会。让学生在这样的情景中熏陶,让他们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如果我们在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利用多媒体设备创设出浓郁的情境,就能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调动多种感官。积极主动地进行相应的课堂活动,在活动中,获得知识,训练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