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默无闻的老枪
2009-08-21朱怿昀
朱怿昀
在上海公安博物馆的枪械展区里,有一支很少有人知晓的手枪。它的外型酷似美国著名的柯尔特M1911手枪,但仔细看来,在很多细节上又和柯尔特M1911有一些不同。它来自波兰,是波兰生产的拉多姆VIS35式自动手枪。应该说,这支手枪外观精美协调、而且性能也相当不错,不说在世界上大红大紫,也应该在世界枪械史上有比较重要的地位。但事实上该枪一直默默无闻,从定型到彻底消失一共只有短短的10年时间。为什么拉多姆手枪如此短命?本文将介绍该枪的设计过程、基本结构、型号演变和最终消失的过程。
研制设计过程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根据《凡尔塞协议》,波兰正式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波兰独立后接收了大量来自各国的武器装备,这里面有原协约国援助的各式武器,也有来自战败的德国的赔偿。可是由于武器装备来源复杂,造成型号各异,给波兰的军备生产和后勤供应造成了很大的混乱。为了改变这一状态,波兰决定统一武器的制式,特别是军队、国境警备队和警察广泛使用的手枪更要统一型号。因此,波兰最终决定研制一种新的半自动手枪作为军警通用的制式手枪。
波兰国家军械公司设计师威尔内夫斯奇斯与政府步枪制造厂设计师简·斯科尔齐平斯基共同合作,开始了波兰国产制式手枪的设计工作。威尔内夫斯奇斯负责设计。他比较了当时世界上广泛使用的0.45ACP弹、9毫米巴拉贝鲁姆手枪弹、0.38ACP弹等各种弹药,改进设计了9毫米巴弹,成为波兰式的9毫米派拉贝鲁姆手枪弹,然后按照该弹设计新枪。在新枪的设计中,威尔内夫斯奇斯充分参考了美国M1911手枪的设计特点,因此许多结构如握把、握把保险、解脱杆、击锤、阻铁等几乎与M1911一样,所以该枪乍看上去酷似M1911手枪。但是,威尔内夫斯奇斯也并不是照抄了M1911的设计,而是综合了M1911和勃朗宁大威力手枪的一些特点,在细节上进行了一定的改动。简·斯科尔齐平斯基负责对设计进行细节上的修改。该枪的设计工作还得到了政府步枪制造厂设计师费里克斯·莫德采勒伍斯基的帮助。
该枪于1930年完成了设计工作,由政府步枪制造厂首先试制,试验样枪被命名为VIS30式自动手枪。VIS以两位开发者的名字首字母命名的。同时,VIS在波兰语中又有“威力”的意思,用来命名手枪也显得比较贴切。
在政府步枪厂试制VIS30式样枪的同时,波兰拉多姆兵工厂也在试制该枪。该枪试制结束后,于1931年1月15日向波兰专利局申请专利,1932年2月8日得到批准。
1932年,波军正式对VIS30手枪进行试验,试验地点在华沙附近的波兰国防部兵器行政本部轻武器分部。首先进行了可靠性试验,连续发射6000发子弹,无重大故障和部件损坏,试验结果良好。不过,该枪在安全性试验中遇到了麻烦。安全性试验有不慎跌落不能击发的要求,试验方式是给手枪装上模拟枪弹(带底火的弹壳)、击锤保持在待击状态、枪口朝下从一定高度跌落,枪弹不能击发。VIS30手枪在过这一关时出了问题,手枪从2米高度跌落时,枪弹击发了。但是,在后面的精度射击试验中,该枪的射击精度还是得到了军方的好评。
随后,国家军械公司根据军方提出的要求对VIS30手枪进行改进。改进内容是去掉手动保险,在套筒左侧后方增设击锤待击解脱杆代替手动保险,除非击锤待击并扣动扳机,否则击针将一直处于锁定状态,即使遇到外力冲击也不会击发。另外,将握把保险的外形锉圆,避免使用时勾挂衣物和其他装具。在此基础上还改进了套筒外形,稍微缩短了后端的长度,形成了套筒座后端突出的形状。
基本结构和动作原理
拉多姆VIs手枪采用勃朗宁一柯尔特系列手枪的枪管偏移式闭锁结构。虽然前面讲过,VIs手枪在设计时参考了柯尔特M1911式手枪的基本结构,但在闭锁方式上却不同于柯尔特M1911,没有采用铰链回转式结构,而是采用了突耳式结构,与勃朗宁大威力手枪类似。枪管上有闭锁突筋,与套筒内壁上方的闭锁槽二者配合完成闭锁。当枪弹击发后,枪管先是和套筒扣合在一起共同后坐一小段自由行程,然后通过枪管尾端下方突耳上的开锁斜面与套筒座内的突起相互配合,使枪管尾端向下偏移,闭锁突筋与套筒内壁的闭锁槽脱离,完成开锁动作。
开锁后,枪管停止后坐,套筒继续后座,压倒击锤,同时抽壳,抛壳挺将弹壳抛出。
套筒在后坐过程中压缩复进簧,后坐到位后在复进簧的弹力作用下复进,推弹入膛,继而随枪管一同复进。当枪管复进时,突耳上的闭锁斜面与套筒座内的突起配合,枪管尾端上抬,闭锁突筋与套筒座内壁的闭锁槽再次扣台,完成闭锁动作,随后枪管与套筒继续复进一小段距离,回到待发状态。
VIS手枪的击发动作原理如下:该枪采用与柯尔特M1911类似的单动式击发原理,扣下扳机,扳机连杆向后运动,如果此时紧握握把保险,握把保险上的突起就会错开,让出空间让扳机连杆推阻铁迫使阻铁回转,解脱击锤打击击针击发枪弹。如果没有紧握握把,握把保险上的突起会顶住扳机连杆使其无法后退,形成握把保险。当枪弹击发后,套筒后坐,一面压倒击锤,一面使单发杆动作。单发杆是一个垂直的杆状部件,当枪处于待发状态时,单发杆顶端上抬进入套筒的缺口内,当套筒后坐时,单发杆被压下,其底端将扳机连杆与阻铁脱离,阻铁在阻铁簧作用下回转,挂住击锤,而此时扳机连杆与阻铁脱离接触,无法击发枪弹,形成单发。松开扳机,扳机连杆离开单发杆底端,重新与阻铁接触,再次扣下扳机就能再次击发枪弹。
因为VIS手枪为单动式击发,为了能让枪支在膛内有弹的情况下安全携带,在击锤上还有一个半待发卡槽,把阻铁挂入半待发卡槽后,击锤被固定住无法脱离阻铁打击击针,起到保险的作用。
定型和批量生产
在完成了最终定型之后,VIs手枪基本符合了波兰军队制式手枪的要求。1933年3月16日,国防部兵器行政本部与国家军械公司签定合同,买下了VIs手枪的生产权,由政府步枪厂和拉多姆兵工厂同时小批量生产VIs手枪,发给波兰陆军试用。
下发部队试用后,部队普遍对该手枪的性能表示满意。于是到了1935年,波军选定VIS手枪为制式,型号正式定名为VIS35式9毫米手枪,由拉多姆兵工厂生产。从1935年到1939年9月德军侵略波兰,拉多姆兵工厂共生产了约5000支VIS35手枪供给波兰军队。
在二战爆发前,拉多姆兵工厂除了生产自用的9毫米VIS手枪外,还生产过11.43毫米的VIS手枪,主要向阿根廷出口。另外,该厂还生产过少量使用0.22英寸边缘发火手枪弹的VIS手枪,供波兰军队训练使用。
所有在二战爆发前装备给波兰军队的VIS35手枪都有如下特征:一是套筒左侧中央刻口处有戴皇冠的鹰,鹰的左边有F.B.RADOM和表示生产年份的4位数字,右边有VIS-Wz35和Pat.Nr15567(专利号);另一特征是握把后部下
方开有T型槽,用于安装可卸式枪托。
德国占领时期的生产
1939年德国迅速占领波兰西半部,波兰战败。德军侵占波兰后,对波兰的兵工厂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发现波兰军队使用的弹药、配件和德军有很大的互换性:波军使用的毛瑟步枪和德国的98K步枪基本相同,使用同样的弹药,而VIS35手枪使用的9毫米巴拉贝鲁姆手枪弹也是德军的制式手枪弹。虽然德国迅速地打败了波兰,但是面对希特勒大得惊人的侵略野心和今后必然面对的庞大的战争消耗,单凭德国自己的军事工业是无法应付得了的。因此,德国计划利用占领的波兰拉多姆兵工厂中现成的生产线,为德军生产需要的武器。德国从先前占领的奥地利斯太尔公司调遣技术人员来到拉多姆兵工厂帮助拉多姆恢复生产。于是,拉多姆兵工厂在1939年底正式恢复生产。
恢复生产是从组装过去剩下的VIS35手枪零件开始的,另外,还对德军从波兰军队手中缴获的成品进行检测或重新装配,打上鹰与WaA77为标记的德国军用品检验章再供德军使用。在VIS35手枪恢复生产的同时,该枪被德军正式定为准制式手枪,并且得到了P35(1P)的德军正式编号。
拉多姆兵工厂在德国占领期间生产的VIS35手枪特征如下:枪的套筒左侧刻有“E.B.RADOM VIS MOD.35 PAT.NR 15567”字样,这行字的下面又刻有“P35(P)”,以及鹰与WaA77组成的德国军用品检验章。在德国占领的初期,拉多姆生产的VIS35手枪仍然保持了较好的加工精细度和漂亮的外表,基本结构也与原波军用的相同,只是为了便于生产去掉了实用意义不大的装枪托的槽。
随着战争的延续,德军对武器的需求越来越大,为了提高生产效率,VIS35手枪被一再简化,变得越来越粗糙。
为了提高VIS35手枪的生产效率,德军将与动作无直接关系的机构省略,生产出了战时简化型VIS35手枪。这种简化型手枪只保证内部机构和主要部件的加工精度,其余零件加工粗糙无比,枪身表面残留着机械加工的切割痕迹和锉刀印子,原本枪身表面的发蓝工艺也改成了更加简单的灰色磷化处理。由于做握把贴片的原材料酚醛树脂塑料短缺,改用粗糙的木制握把贴片,并刻上简单的防滑纹。
由于拉多姆的生产能力有限,匆忙赶制的零配件质量较差。为了保证生产,德国决定由奥地利斯太尔公司负责生产VIS35手枪的零配件,而拉多姆兵工厂只负责组装。斯太尔公司生产的零配件上军用品检验章为WaA623。但是由于受到连续空袭,兵工厂长期处于原料短缺和劳动力不足的状态,加上厂内的工人中有不少地下抵抗组织成员,拉多姆VIS35手枪的生产一直处在不稳定状态。
到战争末期,苏军的攻势步步逼近,德国军方惟恐苏军缴获拉多姆兵工厂的设备。于是,德军抢先搬走了生产设备,将VIS35手枪的生产线搬到了德国占领下的奥地利斯太尔公司。因此最后生产的一些VIS35手枪套筒上只刻有斯太尔公司的代号“BNZ”,其他没有任何标志。
战争结束后,波兰加入了苏联为首的东欧阵营,武器装备也跟随苏军制式,原本使用9毫米子弹的拉多姆VIS35手枪也因为不符合新的军用标准规范而被淘汰,退出波兰军队的装备序列,成为被历史翻过的一页而默默无闻。
结尾的话
应该说,拉多姆VIS35手枪本来是一支优秀的手枪,不论是外观还是性能,都不亚于当时的勃郎宁FN大威力、美国柯尔特M1911、苏联托卡列夫TT-33、德国瓦尔特P38等世界名枪。而且凭借其优秀的性能完全可以挤进世界名枪的行列中,波兰武器设计师的智慧是不容忽视的。但是,仅凭几件优良的武器并不能代表国家综合实力的强大。二战前,并不强大的波兰野心极度膨胀,四面树敌,结果落得个亡国的凄惨下场。原本能成为世界名枪的VIS35手枪也不幸葬送于二战,最后不得不默默地走向历史的尽头。综观VIS35手枪的历史,让人觉得这一切可悲、可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