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灾情凸显两岸认同不够

2009-08-20

环球时报 2009-08-20
关键词:同胞台风民众

郭 艳

受“莫拉克”台风的影响,台湾遭受了50年来最严重的水灾,人员财产损失惨重,中南部地区尤甚。大陆方面表示愿意尽一切努力帮助台湾救灾,民间也踊跃捐助台湾受难同胞,展示了大陆人民对台湾受灾民众的同胞之情和手足之爱。

然而,在这种融洽的整体氛围中,也有一些不和谐的杂音。例如,个别激进的大陆网友表示,福建、浙江沿海一带同样遭受台风袭击,大陆都自顾不暇了,而且有那么多南部人支持“台独”,那就自力更生好了。在岛内,一些绿营人士批评大陆这次捐得太少,并散布板房甲醛超标的谣言,还不忘提醒台湾民众注意大陆“统战”的“不良”动机。

这些不和谐的音符代表了什么?它仅仅是部分民众的偏激反应吗?事实显然并非如此。虽然伴随两岸经贸关系相当密切、政治氛围日益改善,两岸民众也愿意更多地了解对方,但有了解的意愿并不必然带来相互的认同,上述言论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两岸情感交流相对滞后、情感认同尚嫌不够。

近年来台湾的各种民调显示,有相当部分台湾同胞希望与大陆保持距离,仅1/3的台湾民众认为自己是中国人。事实上经过一百年的隔绝和五十年的对抗后,两岸社会的现实差距和两岸人民之间事实上的隔离,使得部分民众缺乏对彼此的情感认同。一些大陆民众甚至不知道台湾位于何处,而某些台湾台胞会被动接受官方灌输的某些选择性历史记忆,对大陆“落后”、“不民主”等等负面印象的留存,使得他们对大陆同胞存在某种不信任。

尽管这种心理疏离现象是政治操作的副产品,但解决两岸认同问题的最大功夫当在政治之外。认同问题更多是一个情感问题,而情感问题是最忌讳、最反感政治操作的,精打细算的政治考量只会适得其反。因此,唯有把两岸关系这个政治问题非政治化,更多诉诸人道主义关怀和共同的民族情感,方是长久而根本之道。真诚的情感表达,比精妙的利益计算或高调的政治表现,具有更加强大、持久的渗透力和影响力。而自然灾害,无论是地震还是台风,本身都是非政治议题,提供了强化两岸民众情感认同的良机。▲(作者是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讲师。)

猜你喜欢

同胞台风民众
陈代南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刘毕新
EF2000台风战斗机
爬绳子上船(环球360°)
呼呼!台风来了
方庆云书法作品赏析
理想职业
台风天外出小心
谁造成了不明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