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减排成中西交锋新前线

2009-08-20

环球时报 2009-08-20
关键词:排放量国家

西方“生态帝国主义”遭质疑 中国“绿色跃进”成果受关注

●本报驻外记者 管克江 纪双城 青木 任彦 陶短房●本报记者 邱永峥●伊文 柳直

“中国:碳排放帝国”——这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今年5月在《纽约时报》撰写专栏文章的标题。他写道,中国持续增长的碳排放令这个星球已无法承受如此之重荷。克鲁格曼断言:“随着发达国家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它们将占领道德高地,而那些拒绝的国家将面临制裁。”如同这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一样,一些西方人士在这个令东西方尖锐对峙的气候战场上,似乎又找到了一个可以居高临下“训诫”中国的高地。而另外一些西方人士却承认,尽管中国是最大的碳排放国家,但考虑到发达国家工业化过程中的积累排放以及中国人均碳排放量仅为美国的1/4等因素,“有足够的逻辑和道义为北京助阵”。与此同时,还有人注意到了中国已悄然开始的“绿色大跃进”。一位中国专家说:“中国的实际努力多过空洞承诺,这是中国人一贯的做事风格。”

“中国就像一头工业巨兽”

在中国待了一周后,返回美国的克鲁格曼写了上面那篇文章。他说:“我对这个国家的发展规模感到敬畏。但必须牢记,中国排放的二氧化碳已经超过了美国,尽管其GDP仅为美国的一半。”克鲁格曼说:“中国人面对西方指责时常愤怒地声称,你们在发展期间可没有面临过这样的掣肘;但如果让中国达到西方过去那种肆意挥霍的水平,我们的星球将注定毁灭。”

同克鲁格曼一样,很多西方人认定,中国持续的高排放将使全球气候更趋恶化。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文章一开篇便说:“中国像一头工业巨兽,每天喷吐大量污物和温室气体”,有数据表明,中国每创造1美元价值所消耗的能源是美国的2倍,是瑞士的9倍。对于中国的“恶劣环境”,《旧金山纪事报》描述道,中国有1/3河流被污染,1/4国土沙漠化,1/3的土地遭受干旱,超过3/4的森林消失;城市居民被迫呼吸含有因铅、水银、二氧化硫及汽车尾气的空气;每隔30秒就有一个与污染有关的缺陷婴儿出生;每年还有至少35万中国人因空气污染而死亡。

伴随着12月哥本哈根全球气候会议的临近,指责中国的声音越来越多。该气候峰会试图达成将于2012年到期的《京都议定书》的后续协定。英国《金融时报》说,以中国和印度为首的发展中国家拒绝接受有约束力的减排目标,这将给峰会达成协议带来困难。《每日电讯报》指责中国环保“开倒车”,声称中国借挽救经济为由,重回以环境污染为代价的高增长老路,浪费了借经济萧条之际走向清洁发展道路的良机。绿色和平组织7月底还发布报告称,仅中国三大电力公司去年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就超过了全英国。

美欧政府也接连向中国施压。6月,美国能源高官大卫·桑德罗宣称,如果中国不进行变革,那么到2050年,即使其他国家减排80%,中国仍将导致全球气温升高2.7摄氏度。7月来华访问的美国能源部长朱棣文称,如果保持以往的排放速度,中国将在未来30年中产生比美国历年排放量还要多的气体。法国则建议向发展中国家出口产品征收“碳关税”,而美国国会已经通过了包含“碳关税”内容的议案。

还有一些离谱的说法出人意料地出现。丹麦智库“哥本哈根共识中心”主任隆姆博格揣测说,气候模型显示,本世纪中国将受益于全球变暖,这将促进农业生产,并使在严冬中幸存的人增多,“因此没有几个理由令人相信,中国愿意致力于减排”。还有人产生了“让民主拯救地球”的荒唐想法。《外交政策》杂志刊文称,来自宾夕法尼亚大学和印第安纳大学的一项研究证明,“民主国家”比“独裁国家”更环保,后者的森林砍伐速度比前者快271%,污水排放要高14%。该研究预计,一个更自由、民主的中国每年将会少排放相当于马来西亚一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加拿大《卡尔加里先驱报》则抨击中国是赤裸裸的利己主义,因为与此同时,中国却有“雄心”建太空站、登月,在全球刺探商业秘密,并保持两位数的军费开支年增长率。

“中国的绿色大跃进”

“我从中国听到的消息是令人振奋的,中国意识到问题的严峻,他们非常清楚地表明,愿意成为哥本哈根会议积极的、建设性的参与者。”美国参院外交委员会主席约翰·克里说。他的这番看法与上述论调截然相反。7月底克里在参议院演讲时描述了他从北京到天津乘坐高速铁路的经历,“过去用柴油做动力,从北京到天津要8个小时。现在排放减少了,速度加快了,运送的乘客也多了”。克里说,中国人还做了许多其他工作,“他们对汽车尾气排放的标准比我们严格;他们正努力成为世界头号电动汽车生产商;他们正在炸毁污染性强的小发电站、水泥厂,代之以更先进的技术。”

不少媒体注意到了中国近来在减排方面做出的切实举措。《金融时报》17日的社评称,“有迹象表明,中国将发生一场观念革命。近日它首次表示,2050年后,中国排放不会继续上升。”《每日电讯报》说,几乎每周北京都会发出“绿色政令”,核能、太阳能和水力发电是中国一揽子刺激计划的一部分,中国在2009年和2010年投入到绿色刺激计划中的开支将是美国的6倍多。

《纽约时报》说,当美国等西方国家还在严重依靠几十年前建造起来的低效能煤电厂时,中国已开始以每月建成一个高效能电厂的速度展开了建设,“中国在洁净煤技术上已经超过了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10日还以“中国的绿色大跃进”为题报道说,现在,中国工厂制造了世界上1/3的太阳能电池,是美国的6倍;中国明年将超过美国成为最大的风力发电机市场,“中国价格”和“中国速度”势将攫取全球能源技术产业的最大份额。文章说,中国想走在下一个工业革命的最前沿,如果它成功,将改变21世纪经济强弱的排序。

美欧各有自己的“小九九”

与中国一样,印度也面临着来自西方的巨大压力。印度是全球第四大温室气体排放国,占全球排放总量的5%。7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专门跑到印度,百般劝说印度与西方国家“一道”完成减排目标。印度环境部长杰拉姆·拉米什在几十架摄像机前面对希拉里毫不含糊地说:“印度已经是全球人均碳排放最低的国家之一,西方别想逼印度减排更多的温室气体。而且我们还面临着被类似您所在的国家征收碳关税的威胁。”拉米什直言,美国的碳关税很“恶毒”。此外,《京都议定书》计划到2012年排放量应减少5%,但在1990年至2005年,排放量却是增加的,而且美国增加了20%。对此,拉米什讽刺说,这是发达国家的另一场“信用危机”。印度政府建议,发达国家应该用不少于他们GDP的0.5%,来帮助发展中国家投资清洁能源。

中国和印度一致认为,大气中现存的二氧化碳,绝大部分是西方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累积排放的,而且按人均排放量计算,中国仅是美国的1/4,印度是其1/12。绿色和平组织的报告说,不仅美国人均排放量居世界第一,即使单独计算,美国的50个州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排放地之一,“如果把得克萨斯算做一个国家,它排放的温室气体在全球将排第六”。

事实上,西方国家在其工业化进程中,无不经历过以高能耗换取高速发展的阶段。美国自1870-1916年间经历了被称为“进步时期”的第一次高能耗阶段,在最高峰的1910年左右,每1000美元GNP要消耗钢70公斤、水泥37公斤。二战后美国率先进入合成材料时代,而这些合成材料大多来自石油化工产业,因此美国单位能耗再次大涨,直至引发了1973年的石油危机。而由于布什政府拒绝签署《京都议定书》,美国曾一直被视为“首恶”,直到奥巴马执政后,才开始释放美国准备参与减排的信号。在西欧,德国的鲁尔、英国的利物浦,法国的萨尔、里尔等著名工业区无不是在“高耗能”历史中发展起来的。在被称为“最重视环保”的国家之一——加拿大,其中部“草原三省”耗能高、污染重的油砂开采至今被人诟病,但在野党和执政党都在唱环保高调的同时对其听之任之,原因很简单:油砂业是加拿大经济的支柱产业。

“欧美没有资格批评中国,因为我们自己都没有在遏制气候变化上达成一致,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小九九。”英国苏塞克斯大学气候问题学者吉姆·沃特森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尽管明知哥本哈根会议日益临近,但不少欧盟国家都在采取“拖”的态度。他说,对于欧盟国家来说,为了减排而拿出额外财政是他们最不愿意做的事,“他们更希望布鲁塞尔能拿出资金,但巴罗佐可没这能力。”事实上,法国已经表示,法国电力主要依靠核能,碳排放很少,不应再对其提出具体减排限制。德国则反对欧盟规定各成员国的可再生能源比例。

英国《泰晤士报》7月14日的文章认为,西方存在一种“生态帝国主义”,他们在含糊承诺减排的同时,却毫不犹豫地把责任推卸给中国和印度。《卫报》则说,占世界人口1/5的中国仅仅是在过去几年中,碳排放量才超过美国;而美国人口只有中国的1/5,且拥有足够的资源和技术优势,像英美这些在高碳排放过程中富裕了的国家,今天不应该视自己为“正义的化身”,而应该想想如何做得更多。

“中国在真心诚意地减排”

猜你喜欢

排放量国家
6300万富人的碳排放量大于31亿穷人
碳排放量,6300万富人>31亿穷人
对于废水排放相关分析
城市公交车非常规气体排放特性研究
河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实证分析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返璞归真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