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职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
2009-08-20黄琪
黄 琪
摘要:文章通过对目前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分析,从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的内涵、基本依据、培养目标的定位三方面对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构建,并提出了模块化设计课程体系、校企联合进行订单式培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和双证书教育的具体实施策略。
关键词:商务英语;商务英语人才;模块课程;应用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18-0130-02
随着中国的入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国际贸易和商务活动日益频繁,众多的外国企业将在中国寻求发展的机会,而中国的企业也面临走向世界的机遇,商业外贸领域将获得长足的发展。外贸进出口企业及国际业务部门对既具有扎实的英语基础、又拥有一定的国际贸易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综合性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呈上升趋势。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优势和特色在于其实用性和操作性,因此,如何在就业形势严峻的今天,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既懂外贸法规条例,又能从事实务操作,还精通英语知识和计算机操作的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成为目前各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也是我国目前经济发展和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商务英语人才需求状况
随着中国入世,众多的外国企业将在中国寻求发展的机会,而中国的企业也迎来了走向世界的机遇。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经营权的进一步放开,大量的民营企业等生产企业开始走进国际市场开展竞争。据调查,从目前我国的外贸出口量估计,未来五年内具有外贸出口权的公司将在现有的基础上再增加18万家,到那时我国将有36万家以上的具有进出口权的公司。根据我国现有的具有进出口权的公司所拥有的人才的平均比例算,我国至少还需要180万的外贸人才为企业服务,而其中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占的比重相当大。据预测,在未来10年里,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将是最受欢迎的10类热门的人才之一。
现在许多中小企业放弃由外贸中间商承担贸易和市场环节,而由企业自身做这一环节。这就要求商务英语人才既要有扎实的语言基础(听、说、读、写、译),又要有宽泛的商务知识,能做市场营销、国际结算、进出口业务操作等国际贸易领域内的实务操作。目前,虽然很多高职院校开设了商务英语专业,但其专业设置的课程大多是“英语+商务知识”的简单相加,忽略了商务课程在课程体系中所占的比重,课程体系的综合性和职业性不够明显。大多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的实践教学还处在摸索阶段,普遍存在缺少实践教学或实践教学目标不明确、实训项目不具体、专业技能训练不突出、实训方法和实训手段单一等一系列问题。具有扎实的语言基础,宽泛的商务知识,能熟练使用现代化办公设备的复合型应用型的毕业生源为数不多,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
二、高职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一)概念的内涵
所谓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是指具有较强英语语言技能、较宽泛的涉外商务知识(特别是外贸知识)、较强的商务操作技能和熟练的计算机办公自动化操作技能,能够胜任外贸或其他涉外商务活动、具有较高职业素质和较强创新精神的专业人才。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可分解为:英语交际能力、商务沟通能力、商务业务能力、综合能力(即英语素质、商务素质和综合素质)。英语素质包括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商务素质包括基本的国际商务知识和业务操作能力、国际贸易实务;综合素质包括人际沟通、团队合作、计算机应用、办公室事务等。
(二)培养模式构建基本依据
岗位及其应用技能的构建是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基本依据。高职高专层次的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侧重于更为具体的岗位技能应用与操作能力的培养。在当今大学教育呈大众化趋势之时,就业应成为学历教育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也就是说所培养的大学毕业生要能找到相应专业岗位,并能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因此岗位设计及其应用技能的培养模式应成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重点。高职高专院校应通过对职业、岗位进行系统分析,明确岗位的工作任务及其具体的职业能力要求,确定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以此设计、开发课程,合理安排实践教学,把高职学生培养成具有生存能力、应变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创新和创业能力的合格人才。它的培养既要符合人才培养的规律,更为重要的是要得到社会广大用人单位的认可。
(三)培养目标的合理定位
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较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掌握宽泛的商贸知识并能熟练使用现代办公设备、能够胜任外事、外贸、金融及外(合)资企业的涉外商务与翻译的复合型、应用型中高级商务英语专业人才”。
商务英语,是商务环境中应用的英语,它属于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即ESP)的一种。商务英语强调的是在特定环境下的特种交际。商务英语教学虽然也强调语言基本功的训练,但其教学重点却在商务环境中的语言运用能力,其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在一定商务环境中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因此,商务英语专业培养的人才既要有具有扎实的英语基础,又必须掌握宽泛的商贸专业知识。
三、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策略
(一)课程体系模块化设计
模块课程是根据特定的目的、学习者特定的需求,从学习的单元库中选出合适的学习单元组合而成的。每个模块由若干个学习单元组成,一个完整的课程模块还包括该部分内容的培训目标、所需的学习材料、完成该部分材料学习所需的辅导材料,以及考核评估标准等。模块课程的显著特点就是开放性、灵活性。在学习过程中,模块可自由组合,模块的选择与组合取决于所要解决的问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和兴趣选择与组合自己的学习内容。教师也可随时根据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调整教学内容,使教育系统的产出及时跟上社会经济发展变化的需求。
商务英语专业依据其发展方向的综合性,应打破传统的课程体系,紧紧围绕劳动力市场的需求,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根据培养目标的职业标准要求,合理设计课程模块,将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商务英语专业根据商务英语的特点以及岗位职责,可设计三大课程模块,即:英语基本技能课程、商务基本理论课程、商务英语实践课程。三大课程模块下建立若干个子模块,每个模块都开设必修课、选修课。英语基本技能课程包括综合英语教程、英语视听说、泛读教程、商务英语、商务英语口语、商务英语翻译、经贸文选等,这些课程的主要目标是训练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掌握商务英语中的一些专业词汇、短语、用法等。商务基本理论课程包括对外贸易实务、国际市场营销、国际商法、公共关系学等一系列商务基础课程。
(二)校企联合进行订单式培养
所谓“订单式”培养,就是学校与企业进行合作,企业作为市场主体,提供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并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培养方案,结合岗位需求组织教学,学生毕业后到企业直接上岗工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在校学习的职业针对性、技术应用性以及就业岗位前培训的问题,使学生毕业以后就有工作,能够适应工作单位的岗位要求,是高职院校实现毕业与上岗“零过渡”的有效实现形式。
校企联合办学的方式为学校和企业提供了双向学习、交流与发展的机会,是一种学校和企业共赢的运作模式,不仅可以使学生到企业实际感受学校无法创建或不能完全创建的实践环境和商务氛围,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动手操作的能力,而且可以使企业将学校作为其员工培训和研发的依托,有利于企业改进业务流程和运营模式,提高效率。
(三)实践教学环节的加强
商务英语的专业课程如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函电、单证实务等课程是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但长期以来,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却忽视了实践这一环节,致使大多数毕业生在工作之初不能熟练地进行进出口业务的操作,胜任工作的时期长达一至两年,企业培养成本较高,雇主迫切要求缩短这个周期。因此,注重课程和实训项目的综合化建设,针对不同课程,分别采用课堂讨论、现场观摩、案例分析、参观调研、模拟实训、角色调换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积极开展实践环节的教学,是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课题。
(四)双证书教育: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
双证书教育是提高高职毕业生职业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实现职业教育与劳动就业对接的重要举措。在双证书教育模式中,把证书教育列为教学计划,将职业资格认证内容引入实践教学环节,证书的取得与教学整合,与课程结合,强调实践教学体系的能力训练和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的密切结合,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职业资格认证考核,如商务英语等级证书、外销员资格证书、报关员资格证书、跟单员资格证书、商务英语笔译(口译)资格证书等。通过训练和考核,既使学生学到应有的理论知识,又熟练掌握工作技能,取得岗位证书,提高职业技能,为就业创造较好的条件。
四、结语
随着中国经济环境和投资环境的日渐成熟,中国各企业的发展对复合型英语人才和专业人才的英语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符合高职院校特色的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模式构建就尤为重要。只有创建新的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根据社会的需要,结合商务英语的特点,培养在知识储备、实践能力、素质创新等方面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甚至超前培养将来即将出现的新行业所需的商务英语人才,才能满足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满足社会对英语人才的大量需求。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叶青.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辽宁高职学报,2007,(5).
[3]刘春林.创新高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成人教育,2007,(7).
[4]刘涛.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计的技术路线[J].职业技术教育,2005,(12).
作者简介:黄琪(1974-),女,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