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春的剩余价值

2009-08-20李云雷

长篇小说选刊 2009年4期
关键词:阶层市场经济经历

李云雷

在这部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的是:青春、剩余价值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小说中最值得关注的是,在1980年代中后期,中国最初的市场经济是怎样发展起来的,而置身其中的一些青年人又经历了怎样的情感、精神上的波折。作者通过对不同类型人物的观察与描绘,从一个宽广的视角,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市场最初兴起时的无序及其“生态”,也写出了一代青年人在遭遇这一经济转折时,生活与命运发生了怎样巨大的转变。

小说中的主人公是我们熟悉的,他们在80年代初期被称为“个体户”,在王朔、刘恒等人的小说中得到过细致的描摹。而今重新回头,我们可以看到这一阶层已经发生了分化,其中的成功者成了所谓“新阶层”的一部分,而更多的人则沦为了“底层”。这为我们重新审视一代人的“心灵史”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

小说以一个初入市场的大学毕业生万峰为主人公,以他的经历和观察为主线,写出了这个市场的种种人物:在发财之前,他们是如何辛苦,如何提心吊胆,如何在很短的时间经历了赔赚的悲喜;而在发财之后,一些人又是如何堕落,关于女人,吸毒,黑社会,或者赌博;而在这样的环境中,一个青年又是如何成长的。

小说中所写的是一个服装批发市场,在主人公与政府部门、供货商、批发商的关系中。在同行之间的相互提防、合作与竞争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市场的“雏形”。这个市场远不是规范的,也不是完美的,而充满了无数的变数与可能性,蓝石的杰出之处,就在于写出了这个市场动态的发展,以及“市场”对人际关系、人物内心的巨大影响。如果我们关注中国最早的市场经济,或者“新阶层”的崛起,这部小说可以为我们提供一种具体而鲜活的“艺术化的经验”。

蓝石有过六年做服装生意的经历,所以对小说中描写的生活、细节与人物,有着深入的理解与精准的把握。从一些细节与心理中,我们可以看到,如果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是无法写出这样的小说,

“非外人所能道出”。在小说的主人公万峰身上,我们也可以看到蓝石的影子,通过这样一个人物,蓝石写出了青春的动荡与荒凉,也写出了精神上的矛盾与坚持。在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虽然万峰置身于市场经济的环境中,但为人处世的方式恰恰是“反市场”的,他的豪爽仗义,他的“哥们义气”,包括他最后对帕斯机的痴迷。都不是市场的逐利原则所能解释的,而有意思的地方恰恰在于,“豪爽仗义”这一性格反而是使他在市场立足一个要素。同时东北人的特有性格,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原则,也构成了当时当地“市场经济”的一种特色。蓝石曾说,自己的写作的是“经验小说”,是一种“低于生活的写作”,但这种“经验”是更为丰富的,而“低于生活”的姿态,也有助于避免从某种理念出、发,将生活简单化,从而将更为复杂的社会与心理现象包容其中,这个小说所呈现的社会景象与内心活动,让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小世界”的内在逻辑与丰富性。让我们突破表面深入到了“底层”,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说小说取得了成功。

在艺术层面,小说也有不少地方值得称道,故事的安排颇为紧张,富有节奏感,而不同人物命运的相互穿插,使结构更为复杂,并有一种“悬念”与苍凉感。语言清丽、自然,在普通话中融入了东北方言,但又不露痕迹,使小说充满了地方色彩与时代感。

猜你喜欢

阶层市场经济经历
画与理
冰尜8级 经历风雨
19世纪20年代不同阶层的民国女子影像
商务部:美方认定中国为“非市场经济国家”严重歪曲事实
大众富裕阶层如何理财
关于对市场经济的认识
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
经历与感悟
171万人跻身中产阶层
论市场经济行为的善恶原则及对传统道德的印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