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层建筑外部空间的构成要素和设计手法分析

2009-08-19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年15期
关键词:现代城市高层建筑

陈 平

摘 要:本文主要分析了高层建筑发展过程中的外部空间构成要素和设计手法,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高层建筑;现代城市;空间构成

1 前言

建筑外部空间是指建筑的周围环境,有盖的建筑室内为内部空间,无盖的建筑为外部空间,城市街道之间的空间,建筑与建筑之间,建筑与街道之间等有秩序的人造环境,也是外部空间。现代城市发展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而高层建筑的发展也在重构城市空间,因此,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对建筑外部空间有了更高的要求,对建筑师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美国风景建筑师奥姆斯特德在1858年提出了“风景建筑学”的概念,他使浪漫的英国风景园林与城市生活相结合,对建筑的外部环境质量的提高做出了有益的贡献,把园林扩大到了城市环境。

中国古代建筑是封闭式的,是筑高墙,围大院的建筑,它的外部空间环境是冷漠的,空间上彼此的依存性也较差,另一方面,由于建筑的低矮,建筑的外部空间与人之间的尺度关系却更具亲和力。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特别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大建设,大量的高层建筑平地而起,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着人与建筑之间的尺度关系,也促使我们必然的更加关注建筑的外部空间构成问题。近年来我国对建筑外部空间环境的设计也越来越重视。

2 高层建筑外部空间的构成要素

以往把外部空间的构成要素归结为“一层皮”,即界面。但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并不是简单地用界面去围合空间。城市建筑环境层次上的外部空间构成主要是由建筑实体来完成限定的。

所以,不能简单地把外部空间看成是由地面和墙面两要素所构成的,而应从更深的层次来重新认识外部空间的构成。

城市建筑形体环境是环境物质存在及其物一物关系在城市建筑环境层次上的表现。建筑实体、基地表面及它们围合限定出的城市外部空间,三者之间相互的关系是城市建筑环境主要的物一物关系的承担者和表现者。所以,高层建筑自身以及地表面是高层建筑外部空间的主要物质构成要素,即物质要素。在城市中,空间的获取是人为的,也是为人的,是人为了一定的目的,使用某些手段,在原空间(大自然、宇宙空间)进行领域的设置(包括行为、心理、视觉等方面的限定)。这里,一定的目的即是人的生活(生存活动)目的。人是空间的主角,人是空间中不可缺少的要素,人的存在及活动为空间赋予意义。所以,高层建筑外部空间存在着人的要素。人的活动方式及生理的需求又对空间(内部空间、外部空间)在组织构成上提出要求。技术是达到要求的手段,而有时,技术亦会对空间的构成提出限制,故空间存在着功能与技术方面的要素,即功能技术要素。

3 高层建筑外部空间的类型

高层建筑外部空间的类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型式:

周边式体型。建筑占满基地,没有外部空间,这种类型主要见于高层建筑发展的早期。

广场与城市环境结合。高层建筑沿街道后退,在其前部留出广场,作为高层建筑与空间的中介。

利用裙房丰富外部空间。高层建筑裙房的出现是由内部功能问题所带来的。在空间上却可以拓展外部空间。裙房形式比主楼自由,如裙房与庭院和广场相结合,可以丰富高层建筑外部空间,如加拿大温哥华的纳尔逊大厦,主楼高25层,在一侧设计了“L”型的裙房。从裙房到广场地面运用不同的几何图形和色彩,精心设计了层层跌落的水池、台阶、花台与铺地。外部空间为公众服务,层次丰富。

主楼底层架空,与城市空间结合。高层建筑在用地紧张的情况下,采取底层架空的手法,将底层变成城市空间的一部分(中介空间)。如香港圣约翰大厦,位于港岛花园道与红棉路之间一条狭窄的弹丸之地,22层高的大楼,标准层面积只有约13m×32m,地层架空,成为城市公用空间。

室内空间与室外空间相结合,成为一种中介空间。高层建筑的室内中庭与外部空间相结合,向公众开放,成为一种有屋顶的城市公共空间。

高层建筑群形成城市空间。高层建筑群之间围合成城市广场。

4 建筑外部空间设计手法的运用

为了获得宜人、丰富的外部空间,仅仪一种手法是不够的,需要多种手法的综合运用。根据不同的建筑以及不同的环境需要综合运用不同的手法。

4.1 空间的延伸和渗透

时间与空间的连续,创造内中有外,外中有内,内外交融的意境。在某种程度上这就是模糊内外空间的界限。在现代建筑设计中是一种常用的手法。

高层主体的外墙就是内,外空间的分界线。当采用框架结构时,柱间的开口较大,内外空间的界限可以交错,空间得以连续并具有整体感;此外,在高层的裙房采用低层建筑常用手法,也可造成空间的渗透。

4.2 层次与序列

外部空间要满足人的多种多样的需要,人的需要与意图是多样的,外部空间的功能与组合也是多样的,同一外部空间内或多个大小不同的外部组合空间,根据功能要求的组合就需要充分利用环境条件,考虑空间层次,创造有秩序而富有变化的空间。例如有的采用外部的——半外部的——内部的;有的采用公共的——半公共的——具有私密性的层次。

高层建筑外部空间作为城市外部空间的一个重要部分,往往在城市空间序列中作为一个角色,有时是对景,有时是背景,有时则又是城市景观的画框。但是,高层建筑本身的外部空间也是应该有序列的。当外部空间设计带有方向性时,在近端配置有吸引力的目标就会是一般的空间变得动人。

4.3 建筑尺度的处理

建筑作为外部环境的主体其本身的尺度必须有适应人体尺度的过渡。高层建筑主体体量庞大,尺度惊人,必然会给在其外部空间活动的人带来一种心理感受,外部空间既接近建筑,又接近人体,为了创造舒适的外部环境,减轻人们心理上的压抑感必须有适应人体的尺度过渡。常见手法如下:

低层裙房与周围建筑尺度相接近,又使人们与高层主体隔开一定距离,大大改善了人对高层的尺度感,倘若在低层裙房内看不到高层主体,却可看到一片蓝天,则更使人感到仿佛置身于亲切宜人的低层小院中。

立面分段处理。作为社会公用设施的无裙房高层建筑常用立面分段处理手法。高层下部安排为社会服务的公用设施,可以是商场,饮食,文化娱乐等,可以采用的手法有:

高层下部退进,形成外立柱廊的“骑楼”高层建筑下的“骑楼”可以认为是“减法”创造的空间,使外部空间向内渗透,由外向内建立秩序。对内部来说,牺牲了一些面积,但从整体看,这个过渡空间克服了建筑的生硬感。“骑楼”内可以设商店,小吃,绿化与座椅,有的设地铁,底地下商店的进出口。人行其中,犹如在低层商业区的敞廊之中,十分自然。

接近人体尺度的平台,小品使人倍感亲切。在高层建筑外部空间中,建筑小品设计引人注目,花台,灯柱,灯具,座椅,蓬布,栏杆,指示牌及儿童游戏场等均是接近人体尺度的重要因素。人们可凭靠,闲坐,休息,儿童可在其中嬉戏,它们体现着一种低层庭院的生活气息,是创造舒适,优美环境所必不可缺少的因素。

4.4 其他

在建筑外部环境运用中,小品及雕塑的运用常常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贝聿铭先生设计的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门前的雕塑。有时,雕塑或小品往往就是环境的主题。如南京市南京大屠杀纪念广场的主题雕塑等等。

结束语

高层建筑外部空间设计是一个综合的课题,除以上提到的外,还涉及土地利用、环保节能、经济渠道、城市管理与法规、城市生态保护、城市生活与环境行为、人们的审美要求等多方面的问题,因此必须走环境、经济和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综合整治之路,努力创造一个以人为中心的良好公共空间环境。希望经过建筑师和其他各专业人士的共同努力,我国高层建筑的外部公共空间设计将会取得更大的发展。

猜你喜欢

现代城市高层建筑
城市规划中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应用
高层建筑施工的关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