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摔坏的乐器

2009-08-18

感悟 2009年8期
关键词:音乐界缝衣针萨克斯管

王 悦

1814年,安东尼生于比利时的迪南小镇,父亲是当地有名的木匠,平时也兼做些乐器。11个兄弟姐妹中安东尼最热衷做木工活,天分也最高,很小就开始在父亲的作坊里帮忙。

安东尼一生中意外不断,能活下来确实是个奇迹,他小时候被砖块砸破过头,曾吞过缝衣针,从楼上跌落过,曾摔在点燃的炉火上,还误食过硫酸。但这些都没能阻止他在21岁时发明一件奇特的乐器。这乐器有类似木箫的吹气口,同时又有号角般的圆锥形筒,而金属圆筒竟带有风琴那样的按键。

开始安东尼想通过作曲家柏辽兹把这件新乐器介绍给巴黎音乐界。尽管安东尼煞费苦心,但法国乐器商根本没把一个比利时来的无名小辈放在眼里。上层音乐家们也对新发明不屑一顾,他们更喜欢用自己熟悉的乐器。一晃九年过去了,安东尼的愿望始终没能实现,他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木匠。

1844年,柏辽兹为安东尼争取到了一个在巴黎音乐会上演出的机会,并特意为他的节目写了曲子,希望能由此为新乐器求得生机。但就在去演出的路上,意外又一次降临,安东尼的乐器从马车上掉下来,摔成两半儿。你可以想象他当时懊恼的心情。

不过安东尼并没有打道回府,他最终还是抱着破损的乐器登上了舞台,吹奏时他的双手一刻也不能离开乐器,否则铜管就有可能掉下来。因此安东尼没法儿翻乐谱,只能凭记忆演奏。有几次,由于过度紧张忘记了谱子,他就干脆持续吹一个长音,直到想起谱来再继续演奏。法国观众从来没听过这样的声音,顿时喜欢上了这种荡气回肠、委婉曼妙的长音。演出结束后,安东尼一连谢了五次幕,台下仍然掌声不绝。

不用说,能奏出这种特殊效果的乐器一下子成了巴黎音乐界的宠儿。不久,一支乐队在参加音乐大赛时采用了安东尼的乐器,轻而易举地赢得桂冠。接着,法国政府将他的发明列为军乐队必备的乐器之一。1846年安东尼申请专利时,根据自己的名字,安东尼·约瑟夫·萨克斯,将这件乐器命名为——萨克斯管。

生活中充满了变故。面对意外,我们可以沮丧退缩,也可以放手一搏。当年,如果安东尼选择退缩,我们就可能永远也听不到萨克斯管那优美动听的长音了!

王运摘自《环球时报》

猜你喜欢

音乐界缝衣针萨克斯管
直尺和缝衣针
形态与层次在多声部写作中的运用——以我的萨克斯管四重奏《八段锦》为例
磁铁也怕热?
萨克斯管在民乐队中的运用
自制指南针
我国萨克斯管未来的发展思索
声乐表演艺术欣赏的美学问题
萨克斯管的舞台灵活性和表现力研究
光荣,还是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