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英九当局执政周年总检查
2009-08-17彭维学
彭维学
马英九执政周年记
马英九执政已届周年,对台湾岛内政治生态、经济形势,以及两岸关系的现状当有评析之必要。
5月20日,马英九当局执政届满周年。一年来,马当局顺应两岸和平发展的时代潮流,推行务实开放的大陆政策,在两岸关系方面取得亮丽成绩。岛内政局总体上比较平稳,马当局执政基础趋于稳固,民进党发展危机加深。但马当局执政能力不强,政绩不彰,导致民众不满意度持续升高。由于国际经济走势仍不明朗,台湾经济短期内恐难根本好转,马当局何时走出执政困境、国民党能否打赢年底县市长选举,尚有待观察。
一、马当局的大陆政策促使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赢得岛内外高度肯定
国民党重新执政后,祖国大陆抓住机遇,持续推动改善发展两岸关系的政策措施。尤其是胡锦涛总书记去年12月31日提出的六点意见,深入推动两岸关系朝和平发展方向迈进。马英九抛弃李登辉、陈水扁时期的“台独”分裂路线,主张“两岸是非国与国的特殊关系”,推行以“一国两区”为核心的大陆政策。在两岸执政高层和同胞的共同努力下,两岸关系掀开历史新页,跨入和平发展轨道,进入“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大繁荣”的新阶段。一是“台独政权”终结,“法理台独”挫败,两岸关系走出“高危期”,10多年来两岸紧张对抗的局面大幅缓和。二是胡锦涛总书记多次同国民党领导人会面,就两岸同胞关心的一些重大问题达成共识。两岸党际交流不断深入,两岸良性互动初步形成,两岸高层互信不断增强。三是海协和海基会重启协商谈判,签署6项惠及两岸同胞的协议。尤其是陈云林会长率团首次访台,推动两会协商制度化。四是两岸“三通”迈出历史性步伐,两岸经贸交流尤其是人员往来取得突破,大陆民众赴台旅游得以实现,有利两岸民众增信释疑、增进共同利益、加深情感交流。
受两岸关系缓和的激励,祖国大陆在涉台外交上持续释放善意,马当局在参与联合国、加入国际组织等方面低调行事,两岸在国际社会的关系由陈水扁时期的激烈对抗转向大幅缓和。台湾一些动摇不定的“邦交国”暂时趋于稳定,台当局节省了大笔“固邦”经费。前“副总统”连战代表马英九出席在秘鲁利马举行的APEC峰会,是台自参加APEC以来最高层级的代表。世界卫生组织接纳台湾为国际卫生条例成员,台湾正式与国际卫生防制体系接轨。两岸还积极就台湾今年5月以适当身份参与世界卫生大会进行沟通,达成共识。
马当局在大陆政策方面选择了正确的执政方向,给岛内民众、海峡两岸、台海地区带来和平发展空间,得到国际社会尤其是岛内民众的高度肯定。今年3月29日,马英九就职后首次访台的“美国在台协会主席”薄瑞光高度肯定马当局的两岸政策,认为两岸实施大三通和恢复对话“不仅符合台海双方利益,更符合美商利益”。台“行政院研考会”多次民调显示,行政部门施政以“改善两岸关系”最受肯定,满意度达60%-80%。《远见》杂志3月24日公布的台湾民众政治乐观指数次指标中,两岸关系缓和指数为61.9,是民心指数调查各项指标中最高的一项。上述民调数字是对马当局执政周年最大的肯定,也说明岛内社情民意正朝有利于两岸和平发展的方向迈进。
二、马当局政绩不佳,但政权基础趋稳,政局基本平顺
马当局在两岸关系方面取得亮丽政绩,但总体施政表现未如预期。
一是“拼经济”未见成效,马英九“六三三”的竞选支票跳票。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风暴打乱了马当局“拼经济”的部署,台湾经济遭受重创,出口贸易严重衰退,失业率屡创新高。台“行政院主计处”统计,2008年经济增长率仅0.12%,2009年预测全年经济负增长2.97%,是台湾经济发展史上最严重的衰退。失业率自去年3月以来节节攀升,今年2月高达5.75%,打破自1978年失业率统计调查以来新高。
二是马英九领导魄力、协调能力不足,严重削弱蓝营战斗力。马英九以“全民总统”自居,延揽多名绿营人士“入阁”,推行“党政分离”路线,重大人事安排与决策不与国民党中央及“立院党团”协商沟通。国民党“立委”否决了马英九提名的“监察院副院长”沈富雄,迫使“考试院长”提名人张俊颜退出审查程序,重创马英九声望。去年11月22日,国民党召开重新执政后的首次“临全会”,“府院党团”极力营造团结氛围,但没有形成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没有理顺泛蓝内部关系,直接影响蓝营战斗力。
三是马当局政策执行力较差,建树不多。迫于舆论压力,马当局对“扁案”进行“世纪审判”,但司法机关侦办扁案拖沓,导致民众不满情绪升高。刘兆玄“内阁”政策反复,对调涨油价、“阁员绿卡事件”等处置不当,对“三鹿问题奶粉事件”等反应缓慢,尤其是财经老官僚处理金融海啸乏术,导致风波不断。掌握“立院”绝对多数的国民党不但没有推行有重大突破的改革,反而揽权蛮干,效率低下,对“李庆安双重国籍案”优柔寡断,拖延“阳光法案”进度(4月3日通过的“贪污治罪条例修正案”被称为“乌云盖顶的阳光法案”),对“拼经济”的重大预算案和法案缺乏急迫性,引起越来越多民众的不满。
马当局“兴利无能”、“除弊无胆”、“内部失和”,导致民众开始质疑马当局执政能力,对马选前许诺“马上好”的高度期待落空,对国民党的失望与不满日渐增强。第一,民众对马当局不满升高,“马英九光环”迅速消退。台湾《远见》杂志在马英九当选周年公布的民调显示,民众对马的满意度与不满意度分别是28.6%、58.3%,信任度与不信任度分别是45%、40.2%,显示多数民众对马执政的整体评价维持在“倾向信任但明显不满”。《中时电子报》线上民调4月3日公布的民调显示,56%的网友认为马执政政绩不及格。八大公、民营劳工团体计划在5月1日发起近10年来最大规模的“反失业大游行”。第二,民众对国民党“完全执政”转趋失望。《远见》杂志3月份公布的民调显示,马英九、刘兆玄以及国民党的信任指数均有所下降,61.5%的民众不满国民党“立委”表现,远高于表示满意的19.9%。第三,泛蓝支持者对国民党信心有所松动。在泛蓝占优势的铁票区,国民党在苗栗县“立委”补选中落败,在台北市大安区“立委”补选中险胜。《中国时报》批评国民党“一年不到就有步上民进党执政后期的隐忧”,选民“已对国民党发出严重警告”。
不过,经历执政周年的磨炼与考验,马当局已基本稳住阵脚,政权基础趋于稳固。国民党“完全执政”,马当局全面掌握高层人事与行政资源,尤其是掌控了军警情等要害部门。两岸关系缓和,台美高层互信恢复,马当局外部执政环境明显改善。民进党三次重挫后,整体实力迅速下滑,制衡国民党执政的能量大幅下降。一年来,民进党、“台独”势力频频发动“反中呛马”游行闹剧,虽稳住了泛绿基本盘,但未能撼动马当局执政基础。最主要的是,民众虽对马当局“拼经济”绩效不满,但“尚未延烧到全面性沸腾地步”。他们接受“政权转移”现实,认同马当局“清廉执政”、两岸和平与族群融合政策,仍对马英九寄予期待。如果重新投票,《苹果日报》民调显示,“马萧配”、“谢苏配”支持度分别为55%、32%。TVBS民调显示,“马萧配”、“谢苏配”支持度分别为43%、28%。
三、民进党整体实力严重削弱,陈水扁弊案加剧民进党发展危机
民进党失去执政权沦为少数党,整体实力和社会基础削弱,“扁案”更使该党陷入创党以来的最大危机。
首先,蔡英文领导地位受到强力挑战,无力主导该党发展路线与步调。学者出身的蔡英文与民进党渊源不深,在“派系共治、集体决策”模式下难以发挥一言九鼎的作用。台“最高检察署”侦办“扁案”以来,陈极力动员嫡系人马和“挺扁”势力“保驾护航”,利用8年执政构筑的贪腐共犯结构挟持民进党,凝聚“台独基本教义派”支持,削弱了蔡英文主导民进党发展路线的能力。党内其他派系袖手旁观,各自为政,坐视蔡英文孤军奋战。“四大天王”积极扶植子弟兵进入中常委,影响民进党决策,威胁蔡的领导权威。蔡英文选择新潮系大将吴乃仁担任秘书长,引起谢长廷人马、陈水扁正义连线人马的强烈反弹。媒体认为,蔡英文是民进党创党以来“最寂寞、最无力的党主席”。
其次,民进党贪腐、“台独”、暴力形象愈演愈烈,转型再造计划落空。蔡英文致力推动民进党改革工程,积极部署2009年县市长选举。但受陈水扁弊案拖累,民进党改革工程受挫,缓慢爬升的支持度重新跌至10%以下。一是“扁案”强化了陈水扁与民进党的“共犯结构”,10多位民进党前朝高官和县市长接连因弊案被收押,党内修改“廉政条例”替涉弊“天王”解套,民进党重塑“清廉”形象、争取民众支持的努力付之东流。二是在“基本教义派”强力牵制下,蔡打着“维护台湾主权”旗号,提出“新本土观”掩盖“台独”本质,攻击马英九“亲中倾统”、“出卖台湾主权”,抵制ECFA(“两岸综合性经济协议”),阻挠两岸关系发展,致使其推动民进党两岸政策务实转型的努力以失败告终。三是民进党开始重回暴力路线老路,陆续发生民进党台南议员暴力袭击张铭清事件、“11·6围城流血事件”等,使民进党重新背负“暴力党”恶名。
民进党各派系、实力派人物和地方势力,围绕党中央主导权、县市长选举候选人提名、是否与扁切割等议题合纵连横,明争暗斗,民进党呈现“分而不裂”的涣散局面,整体战斗力严重削弱。“台独”势力重整旗鼓的步伐被“扁案”打乱,泛绿阵营士气受到沉重打击,支持度大幅下滑。但必须客观地看到,民进党社会基础、组织基础没有根本受损。一旦时机成熟,民进党仍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四、马当局能否走出执政困境、国民党能否打赢年底县市长选举,对马英九2012年竞选连任影响巨大
经济持续衰退是岛内民众不满马当局的主因。“拼经济”能否取得成效,不仅关系到马当局能否稳定执政,关系到国民党年底县市长选举成败,更关系到2012年马英九能否竞选连任。
目前,台当局经济部门乐观认为,经济景气已触底回升,“春天的燕子已经来了”,但岛内不少经济学者对台湾经济的信心回升持保守态度。一方面,岛内各项经济指标下跌的速度和幅度有所趋缓,但仍是负值,而且就业机会、耐久财货的购买时机、物价水平等重要指标还在下滑。另一方面,出口贸易占GDP64%的台湾,其主要贸易对象除大陆经济仍保持较快增速外,其他国家和地区都面临不同程度的衰退。世界贸易组织预测,今年发达国家出口预计平均下跌10%,创二战以来最大减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七大工业国将面临二战以来最大经济衰退,其中美国、日本、欧元区分别负增长2.6%、5.8%、3.2%。在国际经济景气不佳的情况下,台湾经济在短期内能否根本好转,是一个极大的未知数。鸿海董事长郭台铭认为,“最坏的时候还没有到,台湾经济景气要到2012年才会好转”。亚洲开发银行预估2009年台湾经济负增长4%,瑞士信贷证券预估台湾经济负增长7.2%,失业率将在年底冲破10%。
如果下半年台湾经济形势有所好转,侦办“扁案”取得重大进展,民众对马当局的不满意度将大幅下降、支持度将大幅上升。果如是,民进党借社会运动挑战国民党执政的正当性进一步弱化,马当局执政将更加平顺。不只国民党年底县市长选举有惊无险,马英九2012年竞选连任的复杂性也将大幅下降。
但如果台湾经济持续衰退,失业率持续升高,侦办“扁案”仍拖而不决,马当局可能面临三面夹击的执政险境。一是民怨将继续扩大,国民党群众基础面临削弱危险。二是民进党以经济民生议题发动“倒马风潮”的正当性增强。民进党将今年定为“社会运动年”,计划在马英九就职周年前后尤其是下半年,以所谓“台湾主权”、经济民生议题举办一系列游行,引起民众对马当局“执政无能”的共鸣,淡化陈水扁弊案对民进党的冲击,凝聚社会力量,整合泛绿势力,为年底县市长选举、2012年东山再起蓄积能量。三是国民党内将出现挑战马英九权威的现象,马掌握政局的能力可能削弱。如果三股势力意外形成合力,“倒马”声势高涨,岛内政局将在下半年进入动荡期,马当局执政形势更加严峻,马当局的“期中考”——年底县市长选举面临苦战。而如果民进党确保南部6县市,并夺回“台湾第一大县”台北县,如果苏贞昌挟台北县胜选气势投入2012年“大选”,马英九竞选连任之路未必稳操胜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