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矿石谈判缺的不仅是团结
2009-08-17
何伟文
中国钢协近日披露的国内部分钢铁厂家和贸易公司倒矿猖獗,助长国际市场铁矿石价格飙升的事实充分说明,在代理制已十分成熟的国际铁矿石贸易中,我国居然还要为解决这个问题而烦恼多年。原因何在?无非是一部分企业个体利益和地方利益与国家整体利益不一致,因而无法形成强大的联合对外力量,只能被卖家玩弄于股掌。
连小孩子都知道,自相残杀和倒矿猖獗,肯定会把定价权加倍送人。据报道,某大型国有钢企把自己用不了的进口铁矿石倒卖出去,赚了1.4亿。这显然符合本企业利益,符合地方经济增长利益,但却妨碍国家利益。这些铁矿石卖给谁了呢?自然是那些规模不够大,进口业绩量不够门槛的企业,又常常以民企居多。
要从根本上堵住自相残杀、不能一致对外的问题,不能仅靠协调,因为个体利益与整体利益不一致是绝对规律。只能靠整体利益高于局部利益的强制,即对进口体制和企业体制动手术。在对铁矿石进口经营者实行资质制外,还要实行配额制:铁矿石进口原则上由贸易公司进行,贸易公司本身不使用;重点钢厂只能进口本年度计划的自用铁矿石,并据此发放配额;其他钢铁生产企业进口铁矿石一律由资质外贸公司代理;剩余进口铁矿石进入国家储备,取消国内交易市场。这对增强我国定价权有积极作用。
那么,仅仅是最大买主或最大卖主,就可以掌握定价权吗?回答是否定的。资本主义早期,农民作为一个整体,在粮食贸易上是唯一供应者,从而在理论上对工业资本家具有绝对定价权。然而事实恰恰相反。原因很简单,定价权不仅靠供求地位,而且依靠在世界生产、交换、物流和银行体系中的地位。
国际原油定价权掌握在最大卖主石油输出国组织手里吗?30年前是,现在不是。到2008年,国际原油交易的71%掌握在纽约和伦敦的期货交易商手中,产油国只掌握29%,而2000年时还占61%。国际一部分矿产品定价权也掌握在伦敦期货交易商手中。据巴克莱银行资本集团2007年对美国110家机构投资者的调查,最赚钱的投资依次是农产品、贵金属和能源。
国际初级产品市场的定价规则早已超出简单的供求博弈。发达国家凭借200多年来在世界生产、贸易、物流、金融和文化上的绝对优势,拥有相当强固的产品定价权。要打破这一格局,绝非简单的贸易谈判策略能够完成。我们长期努力的方向应包括逐步建立一批有国际代表性的初级产品期货交易市场,建立完善而强大的举国储备、物流体系,并与之相应的庞大的金融体系。同时努力在全球多边贸易体制和国际金融体系中增强自己和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只有到那一天,我们才能堪称世界经济大国和贸易大国。▲(作者系对外经贸大学中国开放型经济研究所副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