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不透明有碍中国崛起
2009-08-17
国企形象关系国家形象,对中国来说尤其如此。近日,与国企相关的涉外受贿案件与传言不断见诸媒体,近日又传出美国一家公司向中海油等企业行贿,这些负面信息损害了中国国企的声誉,同时也促使我们必须从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重视国企的透明度问题。
从规模上看,中国国企在全球排行榜中的地位近年来有所提升,而且潜力巨大,但从中国国企走向海外的现实来看,规模似乎并没有转换成同等水平的商业运营能力,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缺乏透明度是影响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主因之一。
一个先进的企业管理体制必然是一个透明度高的体制,而只有在这样的体制中,腐败才能得到更有效的遏制。中国国企要想在国际上站住脚,就必须按照国际企业运行的规范,增加透明度。世界著名咨询公司麦肯锡近期的分析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国企就和中国本身一样,能否成为更好的国际合作伙伴,关键不在于其所有权的归属,而在于开放度、透明度。”
因受不同制度、不同发展阶段等因素影响,中国国企的特殊地位势必会受到西方国家的“另眼相看”。中国国企一旦走出国门,或是与外企携手合作,或是在国外股市上市,就会受到国外监管部门的高标准监督和当地舆论的密切关注,而那些与中国国企打交道的本国企业也会因此而被格外“关照”。一些西方媒体甚至会利用中国国企的一举一动,来解读中国崛起。
当然,也有一些西方人士是带着偏见来看中国国企的。在一些西方国家,针对中国国企的一些非议有的只是猜测,有的甚至是毫无依据,却加重了国企运营的风险成本,使国企形象受到损害。
无论是对于西方国家有关机构的高标准监管,还是对于西方舆论中出现的带有偏见的非议,最好的应对方式无疑是改进国企的内部管理与外部监督体制,加强信息的及时披露与企业管理的透明。
事实上,中国国企与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又受经济转型影响,会带有“双轨制”的一些弊病,会养成一些不符合国际规范的习惯。面对更严格的监督与关注,中国国企可能会感到不适应,甚至很难受。但从走向世界的长远目标来看,这又是不得不经受的考验。
从根本上讲,国企增加透明度符合中国老百姓的利益。增加透明度既是国企走出去的需要,也是国企在国内取信于民的需要。二者相互联系。高度的透明性可以造就一个成功企业,而一个能够取信于民的国企,就不会惧怕国际上的风吹雨打。
中国国企的透明度在很大程度上将代表中国的透明度。通过国企看到的中国将极大丰富世界对中国的认识。这将有助于世界与中国互信的增加。中国国企真正能够在世界舞台上站立而起,意味着中国崛起真正被世界所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