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英九为救灾不力道歉
2009-08-17
民众不满效率低下 绿营借机想搞罢免
本报驻台北特约记者 李春明
本报特约记者 林 海
志愿者16日在高雄县支援救灾,清理受灾现场。
面对持续升高的灾情统计,马英九近日接连大动作救灾,并公开向民众道谦“救灾不够好不够快”。不过,岛内舆论对此却不领情,指责马英九救灾不力、指挥无方的声浪持续升高,民进党更借机频频向马英九发难,甚至扬言不排除罢免马英九。台湾《中国时报》的评论称,“诸多现象显示,天然灾难已经蔓延成马政府的执政危机”。路透社的分析液担心,马英九受压愈来愈大,可能会拖累国民党,降低该党在年底县市长选举中得到的支持。但也有舆论替马抱不平,认为把全部矛头指向马英九很不公平。
马英九频说抱歉
据台湾“中央社”报道,台湾灾害应变中心统计,截至15日,“莫拉克”台风共造成全台124人死亡、56人失踪、45人受伤,农业损失共120多亿元(新台币,4.5元新台币约合1元人民币,下同)。有岛内媒体称,估计台湾因灾死亡人数将超过500人。台当局“内政部”16日表示,已拟妥灾害慰助金方案,死亡慰助100万元、重伤者25万元。
面对持续发展的灾情,马英九也一改过去坚持的“政际分离”、“依法行政”原则,大动作展开救灾行动。14日上午,马英九首度以“国家安全会议”主席的身份,召集“府院党”、“国安”高层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开会,研议救灾进度,灾后安置重建工作规划,并作出9点指示,强调对于救灾与灾后安置工作,“政府”责无旁贷,必须“倾全台之力”克服万难,完成任务。16日上午,马英九又南下屏东灾区视察,除了当面要求军队全面支持家园重建外,也要求“教育部”及“交通部”尽速抢通道路及检修校舍,让学校早日安全开学。
与此同时,马英九也频频就救灾不力公开表达歉意。据台湾《中国时报》16日报道,15日马英九赴南投县勘灾,在被媒体问到是不是要道歉时接连多次表示,“我们可以做得更好、更快,没有做得更好、更快,我们感到很抱歉”。他还澄清“政府完全没有拒绝外援”,有关“外交部”发函“驻外部门”婉谢外援一事,如果真有其事,“外交部长”欧鸿炼会立即查处。不过,马英九也花了很多时间解释造成救灾迟缓的原因,强调“绝非是故意不快一点”,“希望大家能够体谅”。
绿营借机“开火”
随着灾情的加剧,绿营频频借机向马英九“开火”。据台湾《联合报》16日报道,民进党主席蔡英文表示,“中央政府”必须为失败的救灾负起完全责任。这次水灾让人有“中央政府已经不存在了,地方政府单独作战”的感觉,马当局的救灾表现很失败。民进党文宣部主任郑文灿表示,待救灾告一段落,民进党会追究政治责任。民进党“立法院”党团干事长王幸男则表示,如果马当局仍然在救济灾民过程中麻木不仁,民进党将考虑发动灾民上街头,罢免马英九。据台湾东森新闻报道,针对马英九向国际媒体表示此次“灾民没有充分准备”、“应该早点撤离”,绿营名嘴钟年晃甚至在政论节目中批评,马英九的谈话“简直比畜生还不如”,以后不会再称呼马英九为“总统”了。
而岛内民众对于马英九的不满也逐渐上升。据台湾《苹果日报》的最新民调显示,超过60.87%的受访民众认为马当局在此次救灾中“反应太慢、能力太差”。针对马英九在接受国际媒体采访及在最新一期的“治国周记”中均暗指,灾民搞不清楚状况不撤离才会造成如此严重的灾情,有灾民就向媒体怒吼“我们不需要总统”,有网友更借“老残游记”痛批“清官更可恨,因为清官刚愎自用会误国”。15日,马英九在台中出席2009年第14届世界青少棒锦标赛开幕式时,也遭到民众呛声,认为他救灾不力,应该下台。
据《苹果日报》16日报道,马当局救灾不力引发的民怨,要求“内阁”改组声浪日益高涨,“行政院长”刘兆玄、“经济部长”尹启铭、“国防部长”陈肇敏和“农委会”主委陈武雄等都被点名下台。国民党“立委”邱毅表示,“救灾告一段落后,最迟年底,内阁一定要改组”。
部分媒体表达不满
《联合报》的评论称,马英九缺乏强烈的责任感和决心,主导救灾层级又太低,难以协调各部门特别是军方,导致第一时间整个政府系统失灵,“一言以蔽之,这是总统的心态问题”。《中国时报》的社论认为,救人救灾,就是抢时间,马英九有这个权力,却不好好运用,当然失职。马英九身为“国家元首、三军统帅”却不知如何行使权力,再加上官僚体系消极自保、卸责积习,所有这些负面因素,在此次灾难中一并爆发,当局完全无法通过考验。
也有舆论替马抱不平
台湾《经济日报》的社论称,以往水灾时早已惯见的种种批评和检讨,近日又纷纷出笼。然而过去一再检讨,灾害却仍一再重复,必有其更根本的原因。例如心态上的问题:我们常以为人定胜天而肆意对抗大自然、破坏环境;我们常爱金钱或经济甚于人命;政客更常重视选票甚于重视“国家”的金钱和其他利益。
《中央日报》网络版的社评表示,目前对马英九的责难越来越多,其中固然有不少中肯的诤言,却也有很多未尽公平的苛责。媒体把所有的责任都推给马英九一人,连他上任前,早已发生的生态破坏,都要他一肩扛起,未免有失公允。香港中评社的分析认为,全部矛头都指向上台一年多的马英九,而不检讨过去延续至今有问题的政策及施政,这不是一个真正检讨问题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