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农村小学高年级班主任的几点看法
2009-08-17隋艳红
隋艳红
作为一位农村教师,究竟应该用怎样的心境去对待自己的教育事业呢?
1 言传身教,建立师生情感
师生间的密切情感是建立良好班集体的重要前提,是学生保持良好情绪学习的重要条件。师生间融洽的情感共创一个愉悦的课堂气氛,彼此心情舒畅地教与学,所取得的教学效果是比较理想的。在上每一节课之前都要做好充分准备,之后轻轻松松走进课堂,微笑着授课。对待每个学生的态度都是和蔼可亲的,然而所授知识却是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学生在一个亲切、愉快,又不乏紧张的氛围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主动地思考、敏捷地对问题做出反应,且能够牢固记忆。这种倾注满腔热情的情感,教学法能够唤起学生对教师的信任与钦佩。当然,这种情感的本身就要求教师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高度责任感。这是建立师生感情的关键,师生间有了感情,教师也就成了学生心目中的偶像,他们处处模仿教师,以教师为榜样。也就是说,教师不单要“言传”,还要“身教”。因此,教师要时刻注意提高自身修养,丰富自己的头脑,以身作责、言行一致、以德育德、以行导行。只要把心思放到了学生身上,他们也自然会信你、听你、服你、敬你、爱你。在言传身教中师生会不自觉地建立起感情,也只有在这样的情形下,班主任才能真正起到“航标灯”的作用。
2 落实责任制,实行遥控管理
一个班集体只依靠班主任的“领航”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与众不同之处,但这一点需为人师者慧眼识人,帮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价值,之后才能扬长避短、取长补短。根据学生的特点适当安排职务,给予展示自我的机会,会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在班级落实责任制,实行奖罚分明的制度,使每个学生都有了参与班级管理的权利,会使学生觉得自己是班级的主人,班级的一切都和自己息息相关。在学生中分派学习小组长,负责每天作业完成情况;分设监察站小站长,负责监督班级的纪律和卫生;安排劳动小组长,负责检查学生对劳动任务的完成情况;建立评比小分队,定期对学生的各方面的发展情况进行评比,让学生知道自己哪方面进步了,哪方面落后了;安排文体活动小组长,负责班级活动;安排家庭活动小组长,负责学生课后对所学知识的巩固。班干部负责组织每周的班(队)会活动,通过班队会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增强团结,充分发挥班干部核心作用,把学生意见集中起来,反馈给教师。教师对班级情况了如指掌,然后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法给予解决和处理。实行这种遥控管理,对学生既放得开又抓得紧。放得开使学生都感到教师信任自己,自己就应尽力不辜负教师的信任。抓得紧是说教师时刻掌握班级情况和每个学生的发展变化情况,并给予指导。
人人管我,我管人人,互相监督,互相促进。这样一来,每个学生都会感到自己若管不好自己,就无法管别人。这种思想会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主动遵守纪律,积极参加各项评比活动,提高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学生具备了这些素质,一个积极向上,团结有序的班级也就形成了。
3 纪律制约与说服教育
一个班级的学生良莠不齐再所难免。根据心理学角度衡量,小学生有不良习惯,常犯错误是比较正常的。他们克服不良习惯,改正错误,既需要内部的意志力,也需要外部的强制力。对自觉性不高的学生,用纪律约束是非常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进行说服教育,培养自我克制力。说服教育要讲究科学性和艺术性,对“症”下“药”,在没弄清问题,不了解情况之前不要妄加评论。因为不知“症”,乱用“药”是不能治病的,反而会有副作用。了解情况后也要心平气和地说,以理服人,切忌讽刺挖苦,伤害学生自尊心,使学生产生自卑或逆反心理;也不能唠唠叨叨地说空话、套话,令学生厌烦;更不能用空洞干瘪的大道理进行严词说教,使学生如坠云雾之中,摸不着头脑。班主任应对学生的性格、个性展开心理攻势,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自己心中有数。“说”时语言要有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鼓动性、感染性,点到为止,恰到好处,师生情感上产生共鸣,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4 多与家长联系,主动与社会配合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未来的社会和谐与否,取决于这些家庭—学生、家长的意识。通过家访,教师与家长交换意见,巧妙地纠正各种错误思想,尤其是“唯学习论”。同时,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联络本,家长可以在本上写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班主任可在本上写出学生的学习情况,思想发展状况及家长的意见的答复等。通过学生传递,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一条龙的管理办法,避免了课后教师对学生失控,家长对学生掌握不清的现象,这样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就多了一份保障。
(作者单位:吉林省公主岭市怀德镇第一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