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职经济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2009-08-17林宏程
[摘 要]经济数学是财经类高职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课程,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经济数学却因为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效果不佳。论文阐述了高职经济数学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经济数学;教学改革;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F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9)18-0128-01
1 高职经济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课程内容和体系陈旧
传统的经济数学教学体系基本上是数学专业教材的一种浅化浓缩,与其他专业高等数学内容并没有显著的差别,无非是删繁就简,去掉了一些相对较深较难的内容。虽然也介绍一些与经济有关的内容,如常见的经济函数、边际分析、弹性分析等,但大多数情况下仅仅是简要介绍,真正能联系现实经济现象和时代背景、体现专业特色的内容并不多。概念的引入缺少实际背景的铺垫,应用问题脱离生产和生活实际,与学生的知识背景和生活体验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缺乏真正联系实际的应用型问题。学生在学习这些内容之后,很难感受到数学对他们的专业和今后的工作有多大用处,更无法体会到数学在定量研究、分析、解决经济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1.2 教学方式以考试为目的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以书本内容为主,讲授枯燥的数学理论知识,从概念讲解到定理证明,再到例题和习题的练习,习惯于对学生的灌输,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使数学课程变得与现实生活脱节。教师只注重考试结果和内容,强调复杂的数学技巧的训练,而忽视对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学生也以应付考试为学习的主要目的,追求的是通过考试难关,对是否培养创新能力和实际技能等缺乏足够的重视。
1.3 高职学生的生源质量下降
由于各高职学校相应地扩大了招生,生源质量和学风普遍呈下降趋势。学生的数学基础参差不齐,个体差异越来越显著,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完全一样,同一个老师讲课,同一个教室听课,有些学生感觉到知识相对太容易,而另一部分学生又感觉所学内容太难,使得高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感觉无所适从。
2 改革经济数学课程教学的对策
2.1 不断调整和优化课程体系
首先,要明确经济数学教学在高职教学中的基础性地位和作用,明确数学学科本质和财经类、管理类学科对数学的要求及发展趋势,并以此作为确定经济数学教学内容的主要依据。
其次,要本着“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出发,从各专业后继课程的需要和社会的实际需要出发,未来考虑和确定教学内容和体系。
再次,要从高职院校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角度更新教学内容。经济数学课程应服务于高职理论技术的需要,尽可能向理论技术延伸、渗透。它不仅要教给学生一些实用的数学工具,更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素质、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
2.2 积极改革高职教学方式
由于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因此,高职经济数学课堂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职业情境,活化数学教学。从生活中常见的经济现象入手,引出数学定义、定理、公式符号,加强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淡化复杂的数学运算技巧的训练,着重讲解经济工作中常用的各种数学思想和方法,将经济问题融于数学,使数学与经济逐步结合,以强化数学的工具作用,努力做到“问题为‘的,数学为‘矢,有的放矢”。即在每章的开始都用目前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问题作为“引子”,并以此引出相关的数学工具。
2.3 创新高职经济数学教学模式
随着各高职院校的普遍扩招,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数学基础的差别越来越大,经济数学的教学不能继续沿用同一种模式和要求,面向高职学生的经济数学的教学要分层次,分目标地进行,要针对现行的教学模式中存在的诸多缺陷和问题,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尝试在实际教学中采用多层次的、多模块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王兴良.高职经济数学教学改革探索[J]. 中国成人教育,2008(4):154.
[收稿日期]2009-04-20
[作者简介]林宏程(1960—),男,湖南长沙人,湖南对外经济贸易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数学与经济学。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