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大学英语教学实效性
2009-08-17杨永艳
[摘 要]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很多问题在实践中随之暴露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其中之一就是对大学英语教学费时低效的批评。本文分析了大学英语教学目前在教学实用性方面存在的某些具体问题,继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
[关键词]大学英语;实用;交际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9)18-0110-02
当今,全球经济化进程在不断加深,我国对外开放的规模和速度也在不断地深化,现代社会对各种人才英语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当前中国高校毕业生的英语能力较差,尤其是实际运用能力。譬如,一个本科毕业生无法写一封得体的英语商务信函;留学生初到国外大都不能流利地用英语与外国人进行交流,导致无法很快地适应当地生活。“费时低效”、“哑巴英语”已成为我国大学生英语学习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其实早在2004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就已经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中明确规定“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这明确指出了未来的教学主导思想,即在教学中要重点培养学生对于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尽管长久以来,大学英语教师经过不懈努力使大学生的英语水平有了长足进步,但其整体英语素质并没有发生质的变化,特别是英语的交际能力依然较差。
1 我国英语教学滞后于经济发展的原因
1.1 执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不彻底,效果差
许多大学面对改革的浪潮无动于衷,仍沿袭以前的教学思路,且使用的教材陈旧,致使学生无法接触到前沿的知识和新兴的词汇。即使使用的教材是新的,但由于多年来的积习所致,很多英语教师上课仍采取填鸭式教学,重语法而轻内容,课堂上缺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致使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很多学生感觉大学英语的学习似乎在吃高考时的老本儿,并且考试成绩在逐渐下降。虽然为了应付教学改革,一些高校也的确购买了一些先进的教学设备如数字化语音室等,但其实际利用率很低且更多地流于形式,功能开发不彻底,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学生并没有从中获得明显的收益。
1.2 部分高校英语教师对英语各项技能的培养及训练,重点分配不合理
语言应该更多地是作为一种交流工具被学习者掌握,而且在日常交流中,听说的使用率远远高于读写。那种关于“阅读是掌握语言知识,获取信息,提高听、说、读、写、译等能力的基础”显然片面夸大了阅读的作用和重要性。实际上,阅读(通常是默读而不是朗读)给予大脑的语言刺激最弱,学习效果最差;如果只是单纯地通过阅读学习语言,所获得的语言知识是被动的,很容易遗忘。因此,高校英语教学必须将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的听、说实用能力上。
1.3 对高校的英语教学时效性的评估缺乏一个客观,合理的标准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是当前大学公共英语一个很重要的考核评价指标。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文化全球化,社会需求发生了变化,口语表达能力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来,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局限性随之凸显出来。教师把很大的精力与时间投入到提高学生的四、六级通过率上来,大学英语教学已经演变为应试教学。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势必受到忽视和排挤。而且,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本身也不尽科学合理。从测试实践上看,它重视测试的信度,忽视测试的效度。题型单一,语言能力测试项目不全。目前,我国每年有五、六百万人参加四、六级考试,很多通过者怀揣四、六级证书,却不能开口、不能下笔,这就充分说明了这项考试的弊端。
2 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时效性的途径
2.1 更新大学英语教学的理念
高校要切实提高英语教学的时效性,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转变观念、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主转变到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上来。因此,听力和交流应放在英语教学的重要位置,并在此基础上全面发展和提高学生的各项英语运用能力。以此思想为指导去制定教学大纲、教材、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坚持“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努力培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个性与人格均得到健全发展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将教学目标锁定在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交流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上,推进因材施教,积极探索多样化且适应能力强的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建立适合国内和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发展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
2.2 改变英语教学模式,营造英语氛围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指出:“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教学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学习、自主式学习方向发展。”当然这需要高校加大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当前,高校英语教学中体现现代化教学最直观的应该说是数字化语言实验室和网络英语教学,而实现这点需要高校的高额投入,实现数字化教学的有效进行,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更新。这一点,单独依赖高校中的外语系部是不够的,这就要求学校有一盘棋思想,应该将各个系部的有效资源统一利用起来,实行开放式管理,实现资源共享。
既然英语从本质上说更是一项技能而不仅仅是一门知识,而技能远远不是懂了就能掌握的,应重在使用。中国的高考已经基本完成了对英语的讲解阶段,那么,在新的形势下,高校英语教师的职责就不应放在“讲解”上,而更应体现在“引导”上,引导学生更加自主灵活地运用英语这项技能。鼓励学生更多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个性,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课堂上,教师不仅作为语言知识的灌输者,还应作为语言环境的营造者,学生语言实践活动的组织者、督导者和鼓励者;引导学生学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改善英语学习环境。
2.3 努力提升与拓展高校英语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
由于近几年高校的扩大招生,公共英语教师的授课任务大都在18学时/周,相当繁重,进修职称的压力又迫使其在繁重的教学之余写论文、编教材,加上部分高校对外语师资重视程度偏低,使他们很难有进修学习的机会。因此,对学生减压增效的同时也应加强对高校教师的减压促教。此外,大学英语教师的业务水平也参差不齐,不少教师在发音、语法、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有待提高。关于这点的一个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安排在校教师参加国内外各种形式的专业进修,高校应该在保证正常教学的基础上适度地派送高校教师进修学习,接触语言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
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是当务之急,高校现在大都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这实际上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教学方式,然而,很多教师面对先进的教学设备显得无能为力,这也间接导致先进教学设备的闲置和浪费。逃避先进的东西必然使自己更落后,所以高校外语教师应该积极行动起来,投身到现代教育技术实践中去,更新自己的教学手段。只有如此才能跟上时代步伐,提高工作效率(如网上提交、批改作业等),学生也会因此而提高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必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大学英语教师的大规模专业培训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
从自身来说,高校英语教师必须成为一个终身的学习者。仅从英汉词典的近几次修订就可以看出,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语言也在随之产生相应的变化,尤其在科技和经济领域,且变化的速度越来越快,虽然在短时间内并不能感受到什么本质的改变,但是一旦长时间脱离了语言的微观变化,就会造成实际交流的障碍和知识的陈旧。而当代高校教育对人才培养的目标是能够尽快适应社会需求和发展的人才,因此,高校教师只有通过终身学习并不断地进行自我充实提高,做“学习型”的教师,才能不被淘汰,适应日渐提高的教学要求。
这就具体要求高校教师要善于花时间去观察学生所面临的各种新问题,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新变化,进而深入地研究英语教学的新路子,并能主动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拓宽知识视野。
此外,提高高校英语教学时效性还可以根据各校的实际情况,有效地结合第二课堂等活动对课堂教学进行有力的补充,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扶持外语社团的成立和活动,并开展英语演讲,英语周,暑期英语教育扶贫下乡等各种丰富的课内外活动。但在开展的同时应注意配置专业教师的指导,避免其活动流于表面形式。
参考文献:
[1]刘润清,吴一安.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笔谈[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6): 403.
[2]张尧学. 加强实用性英语教学提高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2002(8):3-5.
[3]熊焕平.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考[J].高教改革,2003(3):43.
[4] 王奇民. 制约大学英语教学效果的因素及对策[J].外语界,2002(4):27-33.
[5]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59.
[6] 李守京.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呼唤观念更新[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3):178.
[收稿日期]2009-04-02
[作者简介]杨永艳(1976—),女,山东烟台人,讲师,硕士学位,研究方向:英美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