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哲学思考

2009-08-17张福春

中国市场 2009年18期
关键词:哲学思考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发展观

[摘 要]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理论。科学发展观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就要从科学发展观所包涵的哲学思想的深度,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深入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认识。本文主要从十个方面对科学发展观所包涵的哲学思想进行了分析与思考。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D0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9)18-0090-03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理论,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方针。科学发展观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我们要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就必须自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深入探究科学发展观。只有这样,才能在实践中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1 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这就要求我们的主观必须符合客观,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任何条件下,都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科学发展观就是根据当今世界和中国发展的实际,在深刻分析和把握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坚持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解决实际问题。要下工夫研究如何把科学发展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贯彻到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之中,努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找出症结、拿出办法,使科学发展观“进入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使科学发展观成为指导各项工作的根本依据,完成各项任务的工作思路,抓好工作落实的具体动力和检验各项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达到理论和实际的统一。

在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还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从我国的实际出发,从各地区、各部门的实际出发,要充分考虑各地区、各部门的差距,不能搞“一刀切”。东部发达地区、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发展的层次不同,遇到的问题也不同。要看到差别,承认差距,结合自己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才能达到发展的目的。

2 要坚持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事物都是联系的,在联系中事物才能生存和发展;事物也是发展的,事物运动、发展才有生命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就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要把全国发展作为一个大的系统工程,立足全局,统筹兼顾,又要把地方、部门和产业的发展作为全国发展系统工程的子系统。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健全国家宏观调控,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体制保障。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对于发展要周密策划,推行可持续发展的前瞻性战略,把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结合起来,把全面发展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上,把可持续发展寓于全面发展的过程之中。在谋求当前利益的同时,必须着眼于长远利益,防止为了当代人的利益而牺牲子孙后代的利益,防止只顾眼前发展而牺牲长远的持续发展。因此,坚持可持续发展,必须使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3 要坚持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是一切事物运动发展最根本的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对于我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科学发展观就是发现矛盾、认识矛盾、解决矛盾的辩证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提出“五个统筹”,实际上就是要正确处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需要解决的五对矛盾。

因此,我们一要统筹城乡发展,解决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矛盾;要建立有利于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促进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变。二要统筹区域发展,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矛盾;在保持比较发达的地区快速发展的同时,扶持落后地区的发展,实现地区共同发展。三要统筹经济社会发展,解决经济发展快速同社会发展滞后之间的矛盾;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全面进步,使社会保障、科学技术、文化教育、公共卫生和医疗等事业都不断发展。四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同资源生态制约之间的矛盾;做到人口适度增长、资源的永续利用和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五要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顺利实现我国经济的振兴。我们要坚持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适当增加资源密集型产品进口,更多引进先进技术,为解决我国发展问题创造良好条件。

4 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唯物辩证法“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告诉我们,两点是有重点中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只有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才能做到既全面,又善于抓重点和主流。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就是既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要坚持全面发展。

第一,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始终把经济建设放在中心位置,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只有始终不渝地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才能更好地解决前进道路上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第二,要正确处理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经济增长是物质财富的增加,而社会发展则体现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诸方面的发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我们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面发展、全面进步。

第三,要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本质,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要放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5 要正确处理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有两种状态:一种是数量增长的渐变阶段、量变状态;另一种则是在量变积累基础上,发生质的飞跃即质变。科学发展,主要指的是质的飞跃,而不仅仅局限于单纯的数量增长。我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是必要的;但是,更重要的是制度创新、结构更新。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还存在着许多矛盾。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但还不完善;我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但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但解决好“三农”问题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小康,但全面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任务还很繁重;区域、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但发展不平衡现象依然存在;我国对外开放范围扩大、领域拓宽,但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等。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好数量与质量的辩证关系。一要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提高三大产业的水平和效益;二要全面调整生产力布局,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三要积极推进城镇化战略,努力实现城乡经济良性互动;四要着力改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五要从国际形势和国际条件的发展变化中抓住发展机遇,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6 要坚持尊重客观规律性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客观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联系和必然的趋势。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实践能力和作用。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辩证统一关系的理论。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既要尊重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把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开创新的局面,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既要反对不尊重客观规律的唯心主义、精神万能论,又要发挥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创造性。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积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要立足于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实际,把控制人口、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努力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积极倡导和推行循环经济,努力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与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7 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取向

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为指导,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价值取向,由此产生了自己的价值评判标准:凡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向前发展的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都是有价值的;凡是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人民群众真心拥护的,都是有价值的。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不仅代表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且反映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价值理想。在价值观念上,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其本质与核心,将以人为本渗透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之中,强调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以满足人们对不断增长的多层次、多方面的物质文化需求和人作为社会主体自身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和自我完善为价值目标。为此,我们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充分发扬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促进先进文化进步,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精神动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环境保障;协调国际国内关系,正确实行对外开放,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外部动力支持。

8 要坚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人来源于自然界又依存于自然界,人永远是自然界的有机组成部分。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以及人自身的生产和再生产,都是以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为前提条件的,没有自然界就没有人本身。科学发展观注重可持续发展,尊重自然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一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的关系,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相协调,这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控制人口数量增长,提高人口素质。与此同时,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把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充足的人力资源。二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资源的关系,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相协调,这是可持续发展的条件。目前,资源相对不足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因此,我们必须深入了解资源国情,增强资源忧患意识和国策国法意识,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三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相协调,这是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目前,我国的水环境状况严峻,大气环境处于严重污染水平,生态环境退化严重。因此,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和认真落实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治理流域水污染,治理大气污染,加强生态和海洋环境保护,净化城市环境,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9 要坚持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而且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历史唯物主义的这一基本观点,正是我们党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论依据,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为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奋斗。科学发展观就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目标。

学习实践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不断发展社会先进生产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人指的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在当代中国,就是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劳动者为主体,包括社会各阶层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群众。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坚持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主体地位,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要坚持在全国人民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关心每个人的利益要求,体现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和人文关怀,满足人们的发展愿望和多样性的需求,尊重和保障人权;要关注人的价值,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10 要正确处理理论和实践的辩证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首先,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其次,人的认识也离不开实践。认识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扩展、推移;同时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科学发展观充分体现了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来自实践。科学发展观是对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历史经验的总结与反思。1978年,以邓小平为代表的我们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全国开展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实现了全党工作重心的转移。进入新世纪,世界和中国的情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人口、资源、环境等客观因素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和压力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在经济总量迅速增加、国家地位不断提高的同时,中国进一步发展的国际环境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在这种情况下,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实现了发展理念上的一次巨大飞跃。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今天,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并且贯彻到各项工作之中,对于我们早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极其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因此,我们要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落实到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各个领域。

参考文献:

[1]本书编写组.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本书编写组.科学发展观若干重要问题解读[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本书编写组.科学发展观学习问答[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

[4]邢贲思.科学发展观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收稿日期]2009-04-01

[作者简介]张福春(1952— ),男,辽宁铁岭人,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副教授, 研究方向:哲学。

猜你喜欢

哲学思考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发展观
浅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
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问题的哲学思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