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日食
2009-08-16徐成鹏
徐成鹏
1日食的成因
日食又作日蚀,是由于日、地、月在运动过程中处于特殊的相对位置而导致的自然现象。月球本身也不发光,它不停地绕地球旋转,并随同地球绕日运转,它的背后也拖着长长的圆锥形月影。当月球运转到日、地之间,并且三者处在接近于同一直线上时。地球上被月影扫过的地区就会看到月球把太阳遮挡住一部分或全部,这就是日食现象的成因。
2日食的类型
日全食(total dclipse)太阳光球完全被月亮遮住,原本明亮的太阳圆盘被黑色的月球阴影遮盖。日全食只在月球位于近地点时发生,此时月球的本影锥长度较月地之间距离长,本影锥才能扫到地球表面。由于太阳的实际体积比月球大很多,所以日全食通常只能在地球上一块非常小的区域见到,因为月亮的本影对太阳来说只是一个小点(在全食区之外,所见的食相是偏食)。
日偏食(partial eclipse)造成日偏食的原因是因为观测者落在月球的半影区中,观测者会看见一部分的太阳被月球的阴影遮盖,但另一部分仍继续发光。太阳和月球只有部分重合,依据两者中心的视距离远近(太阳被月球遮盖的最大直径)来衡量食的大小。通常日偏食是伴随着其他食相发生,如日全食。但某些日食只可能是日偏食(不伴随其他食相),因为月球与地球的距离太远,只有半影碰到地球表面。
日环食(annular cclipse)当月球处于远地点时,月球的本影锥不能到达地球;到达地球的是由本影锥延长出的伪本影锥。此时月球的视直径略小于太阳。因此,这时太阳边缘的光球仍可见,形成一环绕在月球阴影周围的亮环(在环食区之外,所见的食相是偏食)。
全环食(hybrid eclipse)全环食只发生在地球表面与月球本影尖端非常接近,或月球与地球表面的距离和月本影的长度很接近的情形下。由于地球为球体之关系,而本影影锥接触地球时为日全食(常为在食带中间),在食带两端由于影锥未能接触地球,致只能有伪本影到达地球之下。所看到的是日环食。所以,当全环食发生时,随着地月之间的相对运动,会先后出现环食—全食—环食,全环食发生机率甚少。
3日全食发生的过程
日全食和日环食在天文学中称之为中心食,只要发生中心食,必然会发生日偏食。而当日出时,太阳已被食去(日食没结束)时,当地发生日出带食或带食日出,而日落时太阳还在被食去(日食没结束)时则称带食日落或日落带食。日全食过程有五个特征时刻:月面左边缘与日面右边缘外切之时称为初亏或偏食始,偏食阶段开始。日面被遮部分越来越大,当最后一丝光芒消失时,月面左边缘与日面左边缘内切,全食阶段开始,这一刻称为食既或全食始。月面中心和日面中心最接近之际称为食甚,这时天空最暗。月面右边缘与日面右边缘内切时刻称为生光或全食终,全食阶段结束,再次出现偏食。随着月球的运动。月面右边缘最终与日面左边缘外切,称为复圆或偏食终,整个日食过程结束(如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