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丹毒病的防治
2009-08-14陈贵善
农家顾问 2009年7期
鸭丹毒病是由红斑丹毒丝菌引起的败血性传染病,其特征性症状是皮肤有紫色块。与猪丹毒病的传染有密切关系,严禁猪鸭共栏。
1.诊断
(1)病原。病原是红斑丹毒丝菌。细菌抵抗力特别强,可在土壤中长期存活,高温可杀死。消毒药可选用1%漂白粉、3%克辽林、0.1%升汞、1%苏打水和5%石炭酸等。
(2)流行特点。本病广泛分布于自然界。若把鸭饲养于猪丹毒病猪舍,也可能发病。存在有猪丹毒杆菌的土壤、饲料和吸血昆虫与本病的传染有密切关系。经消化道、鼻、眼和皮肤伤口可引起感染发病。
(3)症状。患鸭拒食饲料,羽毛松乱和下痢,粪便呈黄绿色。关节肿痛,病程3~4天,最后死亡。病死率一般在25%左右。病理变化:皮肤有紫色斑,脾、肝充血肿大,心外膜出血,小肠有急性卡他性炎症。
(4)诊断。根据临床症状结合病史初步诊断,确诊必须依靠细菌学检查。
2.防治
(1)本病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宿主很多,应加强饲养管理和预防,可以用猪丹毒病疫苗每只0.5毫升肌注进行预防。
(2)鸭场与猪舍之间应保持一定距离,发现病鸭立即隔离治疗,消毒场地。
(3)治疗时可选用青霉素。成鸭每只肌注6万单位一次肌肉注射。大批治疗可将青霉素混入水中,连喂5天,也可以用磺胺类药物进行治疗。■(陈贵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