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留住城市艺术的生命

2009-08-14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09年6期
关键词:古建筑特色环境

卢 洁

摘要: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延续下许多具有浓郁民族和地域特色的村落、城镇乃至城市,但这些古文化却在20世纪末叶国人对现代舒适生活的追求中,在城市化的发展中逐渐地消失了。吊角楼作为重庆一种很有特色的建筑形式,也同样没有逃过近乎消亡的命运。本文试以吊脚楼为切入点,沿着关于古建筑保护这一路线,阐述民族建筑保护的重要性:它关乎城市特色与城市文化,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点。

关键词:城市文化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

吊角楼是一种木质结构、依沟而建、三面悬空的特色建筑。它属于干栏式结构形式。也就是以树干为栏的木阁楼。这种建筑多依山就势,就地取材,既不破坏环境,而且非常舒适,特别适合山区场镇,在重庆、湘西等很多地方都曾大量存在。因为重庆特有的地理环境,曾一度使这种建筑成为居民建筑的主流。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特色民居建筑现在却面临消亡的处境。现在关于古建筑的保护已经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却仍然存在较大的困难:四合院、徽派建筑、石库门、窑洞似乎都和吊角楼的命运相似。我们需要重新认识古建筑在当今社会的价值,深刻了解保护古建筑的重要意义。

一个东方老国的城市,在建筑上如果完全失掉自己的艺术特性,在文化表现及观瞻方面都是大可痛心的——粱思成

保护古建筑是形成城市特色与城市文化发展的关键。现代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许多城市现在都面临旧城改造的艰巨任务,保留一个城市原有的历史古迹和人文特征是形成一个城市的个性和特色的重要内容,但现在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对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的破坏也日趋严重,一种种有特色的建筑甚至是一座古城在高楼大厦中失去了原有的面貌,那些代表整个国家最深厚历史文化风貌的老建筑,永远消失在了写字楼和钢筋混凝土的水泥森林里,“千城一面”的现象是城市化进程中最大的悲剧。吊脚楼的消失不是一个特例,面对古文化在瞬间的消失,我想,这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文明是经济再怎么发展都无法弥补的。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特有的生命与历史,作为一个大城市,其存在的文化根基就在于它的个性。东京、巴黎、伦敦、罗马、瑞士,无不在城市建筑中留存着历史的步履和文化的印痕,并把保护传统建筑文化作为一种历史使命。日本把在开发名义下对城镇传统环境和风土文化的盲目破坏称为“第三公害”,人们对环境的认识已经从物质上升到了精神层面;从12世纪以来,巴黎积极谨慎地维护着它的传统文化并不断创新,始终领导着欧洲建筑的新潮流;罗马避开老城单独建设了一个新城。如今罗马人可以骄傲地告诉游客,你看到的罗马古城仍然保持着它的千年风貌,全世界找不出第二个相似的地方:瑞士更是如此,在不优越的自然条件下,瑞士人民能把自己的家园建设得风景如画,时常能看到散落在绿色高原上的红瓦木屋。我想,这些木结构的矮房子可能像重庆的“吊角楼”一样,其舒适宽敞或经济实用程度虽不如混凝土“现代建筑”,但却有着独特的魅力。

保护民族建筑实际上是一种“人居环境”的历史延续和保存。保护民族建筑,不仅要保护民族建筑本身的结构,更要注重保护建筑周围的环境、聚落或者街区群体的空间结构和建筑形态。一个典型的教训就是福州“三坊七巷”的保护,最初的规划只是保护其中的名人故居和著名建筑,其他的古建筑均拆除,这种做法显然是不对的,这样保护的民族建筑将大打折扣。随着建筑设计的飞速发展,古建筑保护与城市规划之间也存在不小的矛盾,古建筑既是人文遗产,也是自然环境的一部分,新的建筑和环境设计与传统的环境如何协调成为今天建筑师和城市规划师面临的最大挑战。古代人建立城市,会把周围的山川形态看得非常重要,要因山就势,顺应自然(吊角楼便是如此)。按照这一原则选择建筑的基址,有利于形成优越的小气候和良性的生态环境。美国现代建筑大师赖特很早就提出了崇尚自然的建筑观。他在设计上的一个很强烈的特点就是努力在自己的设计和周围的环境中找到一种和谐的因素,设法使设计达到与自然的融合关系,取得和谐。如果说一幢建筑是件“建筑作品”的话,那么众多的建筑、景观、自然风貌、历史文脉成为一体就产生了“公共艺术”。它强调的是综合的都市设计,是将整体设计思想融于“天人合一”的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理念之中。运用所有的元素创造出一个艺术化的环境,这些元素包括建筑、树木、自然风貌、历史遗迹等,以整体的视觉造型为出发点,将它们有机地组织在一起,并纳入一个大的视觉系统加以考虑。这样以来,我们的生活环境便成了集艺术化,功能化的综合体,并使环境与人居进入动态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之中。

保护古建筑,要学会继承与发展、吸收与创新。毫无疑问,对于传统建筑的保护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却一直困难重重。梁思成早在他的著作《中国建筑史》中剖析道,中国古建筑之所以难以存留,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国的建筑都是以木结构为主,很容易烧毁、破坏,与西方的石结构建筑形成鲜明对比。加上中国人喜欢将前人的旧宅彻底毁掉重建,使古建筑存留下来的几率大大降低。重庆吊角楼便是木制结构建筑中的一种,重庆潮湿的气候和阴雨天气,使之破坏严重,再加上人为的破坏和城市化建设的推进,使得保护古建筑环境和经济发展之间存在许多矛盾……多重的原因导致了吊角楼的逐渐消失。这就是古罗马建筑虽历经千年却仍然屹立、而中国百年前的建筑都已寥寥无几的原因,但尽管如此,对古建筑保护方面的历史遗憾仍应该充分重视。古建筑的保护刻不容缓,在我看来,古建筑保护要有一个总的指导思想:首先,对现存古建筑一定要坚持“整旧如旧”,只能尽力使其延年益寿,不要伤筋动骨。同时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发展,但这种继承不是将传统艺术的生硬包装和简单复制,而是在传统基础上有新的启迪、新的发展。吴良镛教授对北京菊儿胡同旧区改造工程的设计,既继承了民族传统城市空间艺术和建筑艺术的精华,又创造了现代新四合院这一崭新的城市空间艺术与建筑理念;既保留了北京古城传统的院落体系,又成功地处理了居住的私密性与邻里关系。这是对传统的城市空间艺术完美的继承与发展,成为旧城改造的典范。其次,要善于吸收国外先进的文化保护与建筑规划方法,不能简单地照搬照抄,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历史文化与地域特色创造出自己独有的建筑理念,真正将古建筑文化融入到现代建筑规划中去,而不是单纯地一味的保护,要突出规划特色,突出城市重点,突出历史文化,使城市因为有了他们而显得更富有人文气息。苏州老城与新城的合理规划就有许多成功借鉴之处。我们要在尊重历史、尊重城市肌理的基础上,从单细胞的复制走向有机体的和谐,创造有根的建筑、有机的社区、有生命力的文化,创造城市独有的“气场”。通过提取和升华传统建筑符号,使之更富象征作用和民族风格。

古建筑是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存,对于我们认识历史、认识前人轨迹的价值毋庸置疑,我们要深刻认识到保护古建筑、古文化的重要性,大到一座古城小到像吊角楼这样的特色建筑,我们都不能忽视,它关乎城市特色的形成,关乎城市文化的延续。保护,要从现在开始,不要等到将来我们早已没有可供保护的对象。只有修建一些假古董聊以自慰、搪塞后人罢了。

猜你喜欢

古建筑特色环境
传统文物古建筑的保护与恢复研究
古建筑文物现代防火保护的有效措施
中国古建筑
环境清洁工
刍议古建筑保护中的档案工作分析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漫观环境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
论环境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