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电倒下悬疑不灭
2009-08-14李智鹏
李智鹏
一周之内掀动两起重大收购事件,牵涉诺基亚西门子、爱立信、AVAYA、西门子等几乎所有最大的通信行业顶尖厂商,破产重组中的北电再次站上舆论的风口浪尖。一家曾经令人景仰、历史悠久的电信业百年老店,究竟为何陷入分崩离析的困境?重组漩涡过后,曾经拥有顶尖技术、业界最全产品线的北电又将去向何方?北电的倒下将为通信业格局带来怎样深远的影响?
“一个传奇落幕,留下无尽的唏嘘。”——这是2009年6月19日,北电宣布以6.5亿美元出售旗下CDMA业务和LTE资产之后,国内某通信业资深人士在自己博客里动情写下的话。
北美、亚太、欧洲……全世界的媒体、分析师、运营商、设备商及其他通信业内人士纷纷热议北电的这次资产出售。感慨万千的人们在谈论这家拥有110多年历史的电信设备商时,使用最多的一个词是“遗憾”。
就在议论声渐渐低下去的时候,7月20日,北电破产重组进程再掀波澜: Avaya公司宣布以4.75亿美元收购北电网络的企业解决方案业务; 紧接着,在同一周的周末,爱立信横空杀出、“截和”诺基亚西门子,以11.3亿美元的价格拍得北电的CDMA业务和绝大部分LTE资产,此举令业界大吃一惊。几家公司短时间内相继发出重要的新闻通稿,北电再次冲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悬疑一:
是技术路线失误吗?
不必太远,就在七八年前,如果你问通信行业的年轻人最想去哪家设备商工作,恐怕很多人会说“北电”。
不错,曾经的北电,是以产品线最齐全(横跨无线、数据、光、企业网等领域)、技术领先、管理规范、待遇优厚著称的。这家历史悠久的公司头上有着太多的光环: 曾经生产制造出人类历史上第一部电话; 成功开发出10G SDH产品、创造“光纤革命”、成为全球公认的光网络霸主; 拥有业内最早商用的程控交换系统DMS100; 收购Bay Networks、率先有意识地进行通信与网络的融合; 部署全球首个商用软交换系统; 率先进入10G光网络领域……2000年的巅峰时刻,北电的股价曾经达到每股860美元的天价,市值高达惊人的2670亿美元,占据多伦多证交所总市值的1/3。
在中国,北电是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高科技跨国公司。早在1972年,北电就向中国输入了第一批高性能传输设备,协助中国向外界传送了尼克松访华与毛泽东握手及整个会晤的历史场面。1997年香港回归的历史画面,也是通过北电的光传输设备传输的。
这样一家卓越的企业,究竟是如何从辉煌走向没落的?
有人说,是技术路线失误。
曾经,枝繁叶茂的北电是业界首家在所有先进无线技术(包括GSM/GPRS/EDGE、CDMA2000 1X、1xEV-DO、WCDMA、TD-SCDMA、WLAN、以及后来的WiMAX)上均部署了网络的设备商,是“惟一能够提供所有下一代无线网络解决方案的端到端供应商”。当时,人们认为这是北电实力雄厚的象征。
然而正是这过长的产品线分散了企业的研发力量、市场力量、资金、人员,使刚刚经过互联网泡沫、又面临全球3G市场僵局的北电顷刻间捉襟见肘、压力重重。而2004年的财务丑闻又使北电的企业形象大大受损,并给其资本市场上的表现以重创。北电技术阵线上的“大排场”至此难以继续。
2006年北电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 将代表全球3G主流标准的UMTS业务卖给阿尔卡特朗讯。当时北电的理由是,“诺基亚西门子公司成立后在UMTS领域的实力大大增强,北电已经不可能拿到这个市场20%的市场份额了,不如将其出售,集中力量投入北电的强势领域,比如CDMA、城域以太网、WiMAX。”然而,北电押宝的WiMAX、城域以太网始终没有迎来期望中的大发展,全球CDMA市场近年来的发展也不尽如人意(中国电信拿到3G牌照后,给CDMA阵营带来巨大的活力和希望,可惜北电已经等不到这一天了)。
UMTS业务的出售,仿佛成了北电走向没落的重要分水岭。从此之后,北电不但没能实现一些优势业务的大发展,反而连传统强项光网络和NGN软交换在新兴市场上也一败涂地。2008年9月,北电竟然宣布出售自己的城域以太网业务,其中包括北电声名赫赫的光网络和数据通信产品。2009年初,北电又宣布停止在WiMAX领域的投入。一连串的坏消息震惊业界,连北电的竞争对手们都感到目瞪口呆: 北电怎么了?它到底在干什么?
“北电的问题很重要的一点是,没能跟上电信业演进、变化的趋势,在有些业务上的投入不够,也没有抓住3G市场的机会。”计世资讯副总经理郭海涛认为。
2009年2月,当全球电信业千呼万唤、寄予厚望的中国3G牌照终于发放之时,曾经的3G巨头北电已经悄然退出了3G市场: 不但UMTS业务早已出售,就连曾经有很好基础的CDMA市场,甚至之前已经中标的中国电信部分省份CDMA项目也转手给竞争对手了。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北电错在不该出售UMTS吗?可是,即便没有这次“壮士断腕”,以北电当时财务上的艰难处境,在前有强敌爱立信、诺基亚西门子,后有追兵华为、中兴的情况下,北电的WCDMA业务又能取得多大斩获?能够抵消为之投入的巨大研发、市场成本吗?能够扭转它入不敷出的财务窘境吗?能够改变北电最终轰然倒下的命运吗?
一切都是不确定的。
悬疑二:
谁该为北电负责?
当一个企业走向穷途末路,人们自然会将探究的目光投向它的当家人,看看他在其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更何况,2005年就任北电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的Mike Zafirovski在这风雨飘摇的4年间,始终不曾离开他的岗位。
“很多老北电都认为,北电是毁在了这位CEO手上。奇怪的是,这位CEO的任期却这么长。他是百分之百财务指标管理,全无战略思维,所以就只会裁员、卖产品线、紧急并购……结果北电就这样一天天弱了下去。”一位北电的老员工这样说。
可是,就是这位Mike Zafirovski,当他2005年被北电董事会从摩托罗拉重金挖来(代价是1000多万美元的竞争性补偿)的时候,曾经被很多北电人寄予厚望。人们希望这位曾经帮助摩托罗拉走出低谷的优秀职业经理人、电信业资深人士,能够带领北电走出阴霾。
而Mike Zafirovski这次似乎没能完成使命。可是,一个人、短短4年间,就能将一家根基深厚的百年老店毁掉吗?上有董事会、下有多年形成的成熟管理体系和组织架构,Mike Zafirovski的“破坏力”能有多大?他能为北电的今天负责吗?如果还是Mike Zafirovski的前任、那个美国海军中将(Bill Owens)执掌北电,情况就会好些吗?或者说换成爱立信的思文凯(业界公认任的优秀经理人),就有把握扭转北电的颓势吗?
“不能简单地把责任归于某个人,这么大一家企业倒下,肯定跟整个企业运营有关系。Mike Zafirovski到现在仍然担任北电的CEO,说明董事会仍然信任他。”不少分析人士这样认为。
一家百年老企业从辉煌到濒临破产,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这就好像《红楼梦》中的四大家族盛极而衰,很难把原因归咎到某个人身上。整个通信行业近年来发生了巨大变化: 阿尔卡特、朗讯、诺基亚、西门子……几大通信巨头纷纷合并,市场格局、环境都发生了变化。此外,互联网泡沫、客户破产、财务丑闻、高管集体解雇、新竞争对手涌现、新兴市场丧失、全球金融危机……2000年之后,北电面临了太多太多的麻烦。
“成本居高不下、市场策略呆板、客户响应迟缓、市场开拓能力低下。”这是竞争对手对北电的看法。多年来,北电在业界以技术领先、产品质量好著称,但同时也是出名的设备价格昂贵、客户服务响应慢。“电信行业已经告别了高利润、高成本的时代,进入成熟阶段,企业内部如何做好成本控制变得非常关键。北电的事情揭示了一个规律: 企业一定要技术创新、成本控制两条腿走路。”郭海涛表示。
“我认为北电是生命周期到了。任何一家企业都是有生命的,和生物体一样,生老病死,不可抗拒。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如今社会发展快速,特别是在高技术行业,能领风骚七八年就已不错。对于北电这样的老牌巨人来说,如果不做彻底的革新,覆灭是迟早的事。”某电信行业资深记者说。
事实上,北电重组之所以能够引起业内外如此多的唏嘘感慨,恰恰是因为它勾起了人们兴亡成败的历史感、世事无常的宿命感。
悬疑三:
“后北电时代”新版图如何?
北电破产重组事件如此轰动,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它将导致全球电信市场版图重新划分。
2004年5月,记者在CDMA技术的发祥地、美国海滨城市圣地亚哥采访,当时的爱立信CDMA系统总裁Mats Granryd对记者说: “爱立信的目标是,要在全球CDMA市场成为排名前三位的设备供应商。”一年后,为了精简机构、提高运营效率,爱立信CDMA业务部门关闭。而今,时隔4年,通过收购北电(全球第二大CDMA架构提供商)的CDMA业务,爱立信将顺利重返全球CDMA市场,并且实现曾经的奋斗目标。
此外,收购北电将使爱立信在北美地区的业务规模实现“翻番”: 2008年,北电的北美CDMA业务规模接近20亿美元,而爱立信在北美市场的业务收入为179亿瑞典克朗(约合27亿美元)。按照爱立信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思文凯的说法,爱立信由此将“一举成为北美地区真正的领先电信供应商”。
爱立信完成收购后,电信设备市场的版图将发生重大变化: 全球主要的通信设备玩家将包括爱立信、阿尔卡特-朗讯、诺基亚西门子、华为、中兴、摩托罗拉。其中,爱立信、阿尔卡特-朗讯、华为、中兴4家可以提供WCDMA、CDMA2000、 TD-SCDMA三种3G标准的全系列解决方案; 诺基亚西门子在CDMA2000,摩托罗拉在WCDMA、TD-SCDMA领域存在明显劣势; 爱立信、阿尔卡特-朗讯在北美和欧洲市场都有较好的客户基础; 诺基亚西门子在欧洲市场较强、北美市场较弱,而摩托罗拉在北美市场较强、欧洲市场较弱; 华为、中兴在新兴市场较有竞争力。
北电的破产重组还可能产生一定的多米诺骨牌效应。鉴于摩托罗拉目前面临的艰难处境,以及未来可能进一步扩大的竞争劣势,它寻求出售或并购的可能性大增。出于竞争考虑,诺基亚-西门子和摩托罗拉的合作意愿有可能进一步加强。
未来几年电信设备市场的竞争将呈现怎样的此消彼长?还将上演怎样戏剧性的变化?人们还需要拭目以待。
企业网市场(尤其是刚刚兴起的统一通信市场)版图也将因北电企业网业务的出售而发生变化。尽管收购目前尚未尘埃落定。很难说会不会有其它买家在这期间横空杀出,与AVAYA展开竞争,但可以肯定的是,无论北电企业网这块“肥肉”最终归宿如何,都将对企业网市场主要玩家的实力对比产生重大影响。
Gartner分析师Jay Lassman认为,收购北电企业网部门将使Avaya的市场份额“翻番”。Oppenheimer&Co.分析师Ittai Kidron认为,“Avaya将成为企业市场上的一个较大的选手——会成为2~3层以太网交换机领域的前4名厂商,以及占有25%市场份额的最大的VoIP厂商。”用Avaya总裁兼首席执行官Kevin Kennedy的话来说: “这是一个战略性的机遇。”
对于另一个可能的买家西门子来说,收购北电企业网部门将使其北美市场大大加强。另外,在产品方面,尽管从全部产品线来看,北电和西门子产品的重合度要比与AVAYA产品的重合度高,但是北电的同类产品相对来说要比西门子的更高端一些,所以也可以形成不错的互补。
无论是AVAYA还是西门子,通过收购北电企业网,都将使其在未来统一通信市场上的实力大大加强,从而与思科展开更精彩的角逐。
链 接
北电的“精彩一生”
自1895年创办北方电子制造公司(Northern Electric and Manufacturing)、为加拿大的新兴电话系统供应电信设备以来,北电网络公司一路走来,一直站在电信行业创新的最前沿。它提供的通信功能改善了人类的生活质量、促进了全球的商业活动,并且保护了全球最关键的信息。
早期时代
制造了便携式交换台,这种单线电报交换机曾在一次大战期间用于战场。
为蒙特里尔的一家酿酒厂生产了加拿大的第一个拨号设备: 拨号PBX。
制造了加拿大的第一批真空管,这些真空管最终还用于长途线路的中继器设备。
1932年,基于北方电子交换机的泛加拿大(Trans-Canada)长途电话系统投入使用。
为用于坦克及其他军车的双向电话通信生产19号无线电收发机。后来在二次大战期间成为加拿大、英国和俄罗斯的标准。
上世纪60年代开始开发机电交换机,这种交换机还能实现按钮式电话拨号和城市间直拨。
1958年,实施全球最长的微波系统: 泛加拿大空中高架公路(Trans-Canada Skyway),距离长达6114.2公里(3800英里)。
电话时代
作为上世纪60年代通信卫星行业的先驱,北方电子制造公司开发出了卫星和天线设备。
推出采用耳机拨号盘设计的Contempra或“Princess”电话,这种设计影响了世界各地的众多电信产品。
1976年推出世界上第一只X.25数据交换机,代表分组交换技术首次得到基于标准的商用,这项技术是如今互联网的基础。
率先宣布推出一整套完全数字化的电信产品。1979年,第一个“数字世界”产品: DMS-100投入使用。
推出北美第一个蜂窝电话系统,为用户提供呼叫转移、呼叫等待和三方通话等功能。
在全球率先在微波无线电系统中使用64位正交调幅(QAM),因而更多信息得以通过同一频段来传输。
启动“光纤世界”(Fiber World)计划,光纤技术的速度和成本效益都要远胜过铜缆。
开发出世界上第一个计费系统,实现电话自动计费。
互联网革命
推出“Nortel”(北电网络)品牌,庆祝百年诞辰,体现了这家公司从提供技术转向提供电话、多服务互联网以及基于IP的全球通信解决方案。
推出 “随时联通”面向互联网连接的第一款1-Meg调制解调器,短短8个月后订单金额就超过了10亿美元。
推出每秒6.4万亿位(兆兆位)的光纤技术,从此重新定义了网络速度。
在西班牙安装了世界上第一个商用3G(UMTS)无线网络。
完成一系列里程碑式的下一代无线呼叫,包括业界首批采用CDMA2000 1XRTT技术的无线分组数据会话。
成为第一家完成新罕布什尔大学互操作性实验室(UNH-IOL)IPv6第二阶段测试的网络公司。
成为第一家提供端到端VoIP解决方案的网络厂商。
微软公司与北电网络宣布达成战略性联盟——此举标志着通信行业与IT行业的融合向前迈出了一大步。(沈建苗/编译)
图注:一家百年老企业从辉煌到濒临破产,原因是多方面的,这就如同《红楼梦》中的四大家族盛极而衰,很难把责任归咎到某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