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盛渊:中国一直是最好的投资地
2009-08-14许磊
许 磊
编者按:
中国IT业十年成就和辉煌背后,少不了风险投资的身影。而在前仆后继、熙熙攘攘的VC大军中,企业创业投资(Corporate Venture Capital,简称CVC)这支“特种兵”的队伍正在日渐庞大。无论是“跨国大鳄”英特尔、思科、IBM,还是“国内新贵”盛大、巨人、阿里巴巴,他们都在通过创投基金开拓新市场,打通上下游产业链。
英特尔投资无疑是创业投资领域的激进者,在进入中国的11年中,其投资覆盖了从移动互联网终端、数字企业、数字家庭、软件服务等IT核心领域,到清洁能源、数字医疗、媒体与娱乐等看似与英特尔芯片主业无关的领域。2005年和2008年,英特尔更是两次在中国设立累计达7亿美元的“技术投资基金”。
回顾英特尔投资在中国的这11年,不难看出CVC这支“特种兵”眼光的独到和专注; 他们的这些特性,更为中国IT企业提供了宝贵的财富——这些财富不仅包括资金,还有技术、客户关系和管理经验。
英特尔投资部中国区董事总经理许盛渊在IT产业里待了有10个年头了—这正好是中国IT产业的黄金十年。
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之际,刚刚入职英特尔不久的许盛渊走在旧金山的大街上,亲眼目睹了失业者脸上流露出来的失落和彷徨。10年之后的今天,他身在中国,同样感受到了危机的来临。而带给他这种感觉的,是投资市场的变化。“比如说,有一家处在创业期的公司在两年前进行了首轮融资,但即便这家公司业绩一直在进步,由于市场投资热度过低,它现在的估价可能比两年前还要低。”
“危机中生存的代价要比正常状态下大得多。”许盛渊说,目前的市场形势无论对投资人还是创业者而言,都是非常棘手的。“虽然投资者还是会对所投公司的市场状况和发展潜力做出评估,但危机之下,投资者的心态往往比较消极,于是所谓的‘好项目就看似越来越少了。”
事实确实如此。从2008年开始,很多风险投资基金放慢了脚步,各大投资机构也在悄然削减在华的投资。在外人看来,英特尔投资今年上半年的业务状况也略显平静。但许盛渊依然坚信,经过半年多的调整期,下半年中国的资本市场将触底反弹,毕竟“今天的中国绝不是2000年的美国,目前的中国仍处于最好的投资阶段”。
十年起落沉浮
许盛渊的这种信心,来自对中国IT市场黄金十年发展规律的认知,以及英特尔投资在中国市场的投资经验。
今年是英特尔投资进入中国的第11个年头。许盛渊把互联网业这11年分成了3个阶段:1998年~2000年,是中国互联网爆发性成长的阶段; 2001年~2003年,全球进入了网络泡沫阶段; 2004年开始,进入平稳发展的阶段。
英特尔投资的策略也随着不同阶段的市场走势而调整。许盛渊介绍道,1998年~2000年的互联网成长阶段,英特尔投资的投资规模达到了顶峰。仅2000年一年,英特尔就在全球投资了100多个公司。而当时在中国市场投资的,大部分都是初创期的项目,包括盈科(后来收购了香港电讯)、亚信、UT斯达康等通信企业,以及洪恩、速达、适普等软件公司。
2001年~2003年,中国随全球进入了网络泡沫阶段。在这个阶段中,许多VC机构都“消失”了。英特尔投资的日子也不好过,“当时感到非常痛苦”,许盛渊表示,投资者对市场的看法差异很大,很难找到合作投资者,就连两年前融资成功的公司想要再融资都很困难,因为当时的估价可能比两年前还要低,不少好公司只能选择倒闭清盘。
但在这个阶段,英特尔投资并没有收兵,而是进行了内部调整,重建队伍,精简人手,并重新定位以争取战略高地,通过“英特尔投资技术交流日”(Intel Capital Technology Day)来提升竞争优势。“互联网泡沫破裂之后,我们并没有离开市场,而是更偏向于投资初创期的一些公司,因为这些公司没有受很大的市场影响。”比如2001年,英特尔投资联合另一家战略投资者,共同向从事指纹识别业务的杭州中正注入了200万美元。
而随着互联网和整个IT产业开始整体复苏,英特尔投资也逐渐加大了在中国的投资力度,2005年,价值两亿美元的“英特尔投资中国技术1号基金”被投放到中国市场,这也是英特尔在全球的第一笔大规模投资。这笔资金在此后3年中投入到了中国的28家高科技公司,仅用了预期时间的一半。
虽然在今年年初,英特尔公司宣布了整合在华生产运营计划,将在未来12个月内关闭位于上海浦东的封装测试厂,将其整合到成都工厂去,以缩减成本,但英特尔投资却加快了在中国的投入力度。2008年4月,英特尔投资又宣布将用5亿美元成立“英特尔投资中国技术基金Ⅱ”,这笔基金预计在未来的5~7年内投完。
现在,英特尔投资已经向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地区9个城市的80多家中国公司投入资金。其中有的已经上市或被收购,并成为所在的IT细分领域的翘楚,包括香港电讯盈科、亚信集团、德信无线、东软、UT斯达康、珠海炬力和金山软件等。
只做IT投资
中国的风险投资资金,有半数以上是投向了IT领域,发源于IT产业最上游的英特尔投资对IT领域的关注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由于一直作为英特尔公司的部门存在,管理的资金也全部来自母公司,这就决定了英特尔投资的目标是:既支持英特尔长远战略发展目标,又能从投资中获得现金收益。英特尔投资从事的业务,无一不与英特尔本身的技术发展以及运营策略有紧密的联系,投资手段也是策略性的—以增强英特尔自身技术与产品的价值为目的; 而英特尔的技术优势,也使它拥有许多其他投资机构难以企及的增值服务优势。
据许盛渊介绍,一直以来,在英特尔公司制定好未来3~5年的发展战略后,英特尔投资都会在相关领域进行研究,并寻找机会。“我们的投资战略一定会跟英特尔的产品战略相关联,所以地产、农业等传统领域我们绝对不会涉足。”据许盛渊介绍,按照具体目的的不同,英特尔投资将其投资对象划分成4个领域: 生态系统、市场开发、弥合技术鸿沟以及尖端技术。在这4个领域里,英特尔通过投资,引导企业开发支持和采用英特尔技术的最终产品,拉动市场对英特尔产品的需求。
而相应地,随着英特尔在不同时期战略重点的变化,英特尔投资关注的领域也随之改变。当英特尔着力向数字家庭、移动技术、WiMax等领域发展时,英特尔投资便分别于1999年和2004年建立了通信基金及数字家庭基金; 在2007年初投资凌讯,则是为了寻找新技术。当时,宽带移动通讯正是国际半导体行业的关注焦点,而凌讯为数字广播和宽带传输制造核心集成电路,通过内置芯片,可以让笔记本电脑接收高清电视,正是这笔投资帮助英特尔凭借资本手段,完成了对中国数字电视产业的战略布局。
这种投资策略不仅利于英特尔,也惠及了中国IT产业。由于英特尔投资提供的不仅仅是资金,还有技术支持,帮助介绍客户、供应商以及下一步要合作的投资商等,这些“附加价值”的存在,更令中国IT企业在规模壮大之余、得以提升技术实力和拓宽客户关系。
看好三大方向
目前,英特尔投资在中国市场上的投资基本上保持了一个平衡的布局,有大约1/3为早期投资,1/3投向了成长期企业,1/3是晚期的投资。这和许多独立的VC基金迫于市场风险和压力、往往选择回报期短的项目形成了鲜明对比,令英特尔在危机来临之际更具抗风险性,也保证了一些成长型企业的资金需求。“现在的英特尔已经找到了一个平稳的投资节奏,而最近的金融危机,可能会带来第四个投资阶段。”许盛渊说。
在许盛渊看来,做投资就是在对市场形势、技术趋势和企业状况有了充分了解和清晰判断之后,选择那些有市场价值的技术、有持续性的商业模式给予支持。所以“创新的技术和创新的商业模式”就是他判断一个项目价值的主要标准。
许盛渊认为,经历了中国投资环境起落的英特尔投资已经日趋成熟,“在目前外部环境发生巨大变化之时,我们有信心保持在中国的投资节奏不改变。”
他进一步阐明了公司的投资状况:“就英特尔投资来说,我们并不存在需要进行新一轮融资的难题。我们的资金来自英特尔公司总部,然后再把投资收益返还给总部。在当前全球经济低迷情况下,我们将进一步利用自身优势,加强投资力度。通过技术创新,尽早摆脱经济低迷局面。对于我们已经投资的对象,希望他们在压缩开支的同时,不要削减研发资金投入。”
对于当前英特尔投资所关注的领域,许盛渊表示看好三个方向:移动互联、软件产业以及清洁能源。“拿清洁能源中的智能电网来说,电力网络跟互联网有相似之处,一天中不同时段的用电量有很大差别,其中就需要控制芯片给电力公司提供信息,使他们对电网的控制更有效率。而且未来早上的电价和晚上肯定会有所差别,家庭和企业也都需要调整用电的方法。”此外许盛渊还预测,3G商用所带来的变革将与互联网宽带技术相媲美,特别在消费者层面,新的应用必将层出不穷。
许盛渊也提醒中国投资者,在中国做投资尤其要关注本土消费者和企业的需求。“与美国相比,中国的市场成熟度、信息透明度都有较大差距,很多在美国看似运作成熟的商业项目一到中国就水土不服了。”许盛渊表示,对于一支投资团队来说,拥有本土化的知识和理解本地市场是非常重要的。
全国外商投资景气指数持续走强。
2008年IT两会上,英特尔中国大区总经理杨叙在做主题发言时表示,英特尔坚信在低谷的时候还要为未来投资,只有在为未来投资的情况下,在逐渐走出低谷的时候,才能更好地迎接未来的机会。
在2005年IT两会上,联想控股公司总裁柳传志表示,联想集团绝对要走专业化的道路,而作为母公司的联想控股要在多元化的领域里进行投资。
CVC
“IT两会”一瞥
每一年参加IT两会的企业高层,不仅有来自传统IT制造业、服务业、互联网产业等众多业态的多位重量级人物,还有众多与国际主流资本意志关联的相关分析师和投资项目经理。
当然,这些投资人士,也各有特色。比如说,业内对VC合伙人和天使投资人普遍印象是:“咄咄逼人,夸夸其谈,精神饱满地如同打了鸡血一般!”而同为投资人,许盛渊却更像个职业经理人。他谨慎,谦和,彬彬有理,在镜头前会感到“紧张、不自然”。
他坦言,跟中国本土的投资人相比,“自己太保守了一点”,更加依赖调查数据,更多地对“事”而不对“人”。例如他投金山,并不是因为雷军和求伯君的名气,而是一来金山有网游和软件两项互补的业务模式,二来该公司的市场业绩、财务状况保持得很好。
这应该是源自IT企业的一种素养,他们在英特尔、IBM这种大企业氛围中渲染出来的这些习惯,也代表了投资界的另一种风格:稳健、冷静,目光也更为长远。
投资界的这种多元化,对中国IT企业的发展其实是大有裨益的。这种多元化,使得我们在IT产业的不同细分领域中,在IT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中,都能找到合适的投资人。要知道,好的创业企业也是需要挑投资人的。
IT两会也是一个多元化的舞台。这里既有IT巨头,也有大量的中小企业和初创企业;既有激进派的VC,也有稳健型的投资人。他们在这里既碰撞观点,又寻找合适自己的机会。
相信今年,这个舞台会更大、更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