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移民扶贫是科学发展的重要民生工程

2009-08-13温会礼

老区建设 2009年9期
关键词:移民群众建设

温会礼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出台了一系列包括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在内的惠农、惠民政策,特别是移民扶贫搬迁工程的实施,从根本上改变了移民群众千百年来深居大山的生活方式,实现了他们祖祖辈辈定居城镇的夙愿和梦想。为进一步了解和掌握移民扶贫工作给移民群众带来的实际效果,笔者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要求,就此深入有关县市进行了调研,认为移民扶贫是科学发展的重要民生工程。

一、赣州市移民扶贫搬迁简要情况

赣南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同时也是一个生存环境相对恶劣的地区,其中相当一部份人生活在不通路、不通电的偏远深山区、库区和地质灾害频发区,他们远离中心城镇,生产生活条件落后,群众多数靠砍柴伐木挖草药度日,生活十分艰难。据调查统计,全市尚有15万人生活在不通公路、不通电、小孩上学难、病人看病难的恶劣环境中。为尽快改善这部份人的生存环境,赣州市按省统一部署,从2004年开始,对全市8个扶贫开发重点县和瑞金、石城2县(市)实施移民搬迁式扶贫。五年来,全市共投入移民扶贫专项资金3.12亿元,建设移民扶贫集中安置点493个,已有8.3万人彻底摆脱了以前的恶劣生产生活环境,搬入新居,并走上了致富奔小康的康庄大道。

实践证明,移民扶贫是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是构建和谐社会、加快推进小康社会建设进程、提高移民群众生产生活质量的一项重大举措,是一项将扶贫开发、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等多个项目相统一的综合性富民工程、德政工程,也是最受贫困群众拥护的重要民生工程。

二、赣州市移民扶贫工作主要成效

调研反映,赣州市移民扶贫搬迁工作主要有以下八个方面的成效:

1、群众恶劣的生存环境有明显改善。“做梦也没有想到我现在就能住上像城里一样的楼房!”在安远县调研时一位移民群众在自己的新楼里边收拾新房边说,“我们这些人祖祖辈辈住在那靠天吃饭、没水没电、交通不便的山沟沟里,好想要离开那的生活,真没想到政府帮我们这么快就实现了。”在安远县,象这位村民一样高兴的还有13527人,他们从大山深处迁到相对平坦的人口聚居地,房屋美观整齐,村容村貌改观,公路交通方便,人畜饮水便利,电力通讯设施齐全,改变了缺医少药、信息闭塞、上学困难、致富无路的落后状况,逐渐与现代社会融为一体,建造了舒适方便的生存环境。

2、群众艰难的生产条件有较大改变。如兴国县均村乡圳背移民扶贫安置点,共安置东山、黄田、坪源等边远山区村小组的移民103户635人。乡党委、政府充分发挥移民安置点与圩镇建设和市场开发相结合的优势,制订了一系列的优惠措施,为他们创业创造条件。扶贫资金小额信贷向移民户创业倾斜,在办理有关证照和收取规费中,实行流水作业,一条龙服务,并酌情减免有关规费,为移民创业敞开绿色通道。目前该安置点已有2户做起了小本生意,有3户搞起了竹木加工,办起2个制衣玩具厂,有15名移民贫困户子女在本地玩具厂就业,有52人掌握了就业技能外出务工。同时,在农村中心村建立的安置点按统一规划设计,不少移民户新建了10平方米左右的养牛、养猪的栏舍,使移民户的家庭养殖业得以发展,实现了人人有事做,户户能增收。该县其他移民户也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帮助下,或从农,或经商,或务工,正在以崭新的面貌开辟安居乐业的新生活。

3、移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日渐提高。如石城县把移民扶贫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对每个移民安置点的产业发展进行了规划:琴江镇移民安置点以发展烟叶为主,珠坑乡移民安置点以发展个体工商户和种植油茶为主,小松镇移民安置点以发展运输业和发展白莲产业为主。木兰乡移民安置点以种烟叶和养猪为主。这样,大大增强了移民群众的“造血”功能,移民群众较好地实现了增收,提高了生活水平,达到了逐步能致富的目的。兴国县东村乡小洞村移民户叶丁华,是一名残疾青年,从边远的小溪深山区迁移到平原后,该县扶持他6000元贴息贷款,帮助他开了一家副食百货店,当起了“小老板”,由于经营有方,目前月收入达1500元。如今,该县有1200余名移民户当上了“小老板”。在移民小老板的示范带动下,该县有7000余移民走上了致富之路。

4、当地圩镇建设的规模不断拓宽。在实施移民扶贫搬迁过程中,赣州市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科学指导,坚持扶贫移民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充分发挥城镇建设对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均衡发展的推动作用,把扶贫移民纳入城镇建设的总体规划,既考虑有利于移民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又着眼于城镇经济、文化的发展,用扶贫移民聚集人口,实现小城镇的规模扩张,推动城镇化建设进程。如会昌县富城安置点,紧密结合小城镇建设,不仅使安置点形成了圩镇市场,而且使乡政府也随之搬迁到了安置点上。

5、一批移民新村成为了新农村建设的亮点。如赣县,把移民集中安置点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力求每个集中安置点都建成特色新村,精心谋划、统筹安排。全县已经规划和建设的47个移民集中安置点,都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着力做精做美。该县白鹭圩镇新村体现了古民居特色;江口移民新村,既实现了通水、通电、通路、通网络、通广播电视,还进行了美化、亮化,同时扶持扩大蜡芯制作生产规模,使之既是移民新村,又是产业新村;沙地马口廖屋新村,建成了依山傍水的靓丽新村。

6、群众文明开放的新意识逐步开拓。移民群众生活环境和生产条件的改善,改变了信息闭塞、封闭落后的状况,促进了思想观念的转变和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如移民安置点人流、物流、信息流和文化、广电、通信的发展,为移民户加强与外界的联系提供了便捷通道,移民群众可以了解到更多的国家政策、法律法规以及各种商业信息,不仅增强了自我发展能力,有效激发了致富奔小康的热情,而且丰富了移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了文化生活水平。促进了思想观念的转变,开拓了文明开放的新意识。

7、移民迁出点的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赣州市开展移民扶贫工作以来,先后安排了3224个迁出点的移民实施搬迁。搬迁前,由于生活出路少,不少移民以砍柴卖柴为生,加上其它人为因素,致使当地生态环境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实施移民搬迁后,我们坚持扶贫移民与生态建设相结合,编制了生态移民计划,在移民迁出地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或将迁出地列为自然保护区,统一管理,做到资源共享,较好地改善了移民迁出地的生态环境,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如石城县,将横江镇赣江源村边远山区群众移民与赣江源自然保护有机结合起来,不仅大大改善了赣江源区的自然环境,而且还建设了“亚洲第一漂”的生态旅游胜景。

8、农村和谐发展的新局面初步形成。一是提高了移

民户自我管理能力。每个移民扶贫集中安置点都成立了由移民户民主选举的理事会进行自我管理。如于都县铁龙安置点,既注重了长远规划和规范管理,又降低了安置点建设成本,达到了良性循环的效果,较好地体现了理事会自我管理的成效;二是长效管理机制基本形成。从调研的情况来看,移民集中安置点都结合新农村建设工作,基本建立了相关长效管理工作机制,如村规民约、环境卫生制度、五好家庭评比等制度,有的还成立了妇女禁赌队、青年护村队等机构;三是落实了结对帮扶责任制。为确保移民群众能够逐步富得起,全市基本落实了对移民户的后续扶持制度。如兴国县,对每户移民户都落实了1至2名乡(村)干部结对帮扶,做到不脱贫不脱钩,较好地维护了移民群众和谐发展的局面。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整体搬迁难度较大。由于目前国家对移民扶贫的补助每人只有3000元(瑞金、石城只有2000元,需县市财政配套1000元),补助标准偏低,许多群众特别是极困群众缺乏经济实力建房而无法搬迁,这是目前影响整体搬迁的最大难题;部分群众故土难离思想较重,同时担心迁入新的居住地后的生活出路问题;还有部分群众持等待观望态度。这些因素导致整体搬迁存在较大难度。

二是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由于国家移民扶贫资金只补助给移民户个人,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需县市财政配套,而目前需地方财政配套的项目较多,地方财政配套资金较难落实到位,导致移民集中安置点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三是移民后续扶持尚需加强。由于移民户长期居住深山区,观念落后,信息不灵,自我发展能力相对较弱,加上刚刚实施搬迁,投资能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不强,部分移民富于劳动力没有出路,导致不少移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个别移民遗留问题没有得以很好地解决。因此,必须高度重视,进一步加强移民后续扶持力度。

四、对策建议

要按照“抓规划落实,促整体搬迁;抓资源整合,促基础设施;抓社区管理,促长效机制;抓督促检查,促全生活”的“六抓六促”移民工作思路,坚持科学发展和以人为本,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加大县、乡政府和部门的管理服务力度,以整体搬迁和集中安置为重点,着力破解工作难题。重点要抓好以下工作:

1、要努力实现整体搬迁。“整体搬得出”是移民扶贫工作的主要目标之一,但移民扶贫对象贫富不均的现状,给移民扶贫整体搬迁工作带来了无法回避的难题,特别是移民扶贫对象中的没有搬迁的极困户,如果不实施搬迁,必将陷入更加贫困和艰难的恶性循环。因此,要实现整体搬迁,建议提高移民户建房补助标准,保证移民户在安置点最起码的最简单的建房需求,同时,可以采取一些辅助办法,减轻移民户建房压力,如联系相关企业特别是享受了扶贫贴息贷款等扶贫优惠政策的企业,对极困户从资金、物资、政策、信息、技术等方面进行帮扶,尽可能使这些极困户能够搬迁出来,或采取领导干部“321”结对帮扶等形式,并积极动员更多的社会力量:尽量帮助极困户解决搬迁建房问题。

2、要加大集中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要坚持集中安置为主的原则,科学规划移民集中安置点,将安置点建设与小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认真编制安置点水、电、路等主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计划,整合更多资源用于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各级政府要想办法将移民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资金落实到位,切实解决历年和当年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问题。

3、要创新和完善移民后续帮扶的新思路、新举措。要将移民后续工作摆到战略的高度,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如果移民后续扶持不力,移民户没有生活出路,将会对社会造成极大的混乱。要从大局的整体利益出发,深化对移民后续扶持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从移民后续扶持工作的特殊性出发,找出存在的突出问题,把握规律性,不断调整和完善移民后续扶持政策,如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产业扶持、信贷扶持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优先向移民户倾斜;全民创业的优惠政策优先向移民户倾斜;探索移民集中安置点社区管理的新模式;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和支持移民扶贫搬迁工作等等,确保移民户实现“逐步富得起”的目标。同时,对移民后续扶持工作中所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要制定行之有效可操作性的应对措施。

猜你喜欢

移民群众建设
寒露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吃瓜群众的真相,你怎么懂
法七成二代移民不娶移民
各界群众前来省作协吊唁陈忠实先生5
Stay in Spain BY James Wilkinson
The Chinese Olympic Committee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