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新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009-08-13许奕琼
许奕琼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实践中,我根据学生年龄和语文知识的特点,灵活运用教材,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从中获取新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注重“学”与“用”的结合
学习方式的转变可以影响到一个人生活方式乃至生存方式的转变。传统教学“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思维过程,学生的能力不能充分地得到发展。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我致力于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探索,注重学生学的过程,在学的过程中加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意识。
例如,教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中的《影子》这首儿歌时,我以游戏的形式引入,先带领学生做“找影子”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发现影子的秘密。之后,我提了一个问题:“你们刚才在找影子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同学们踊跃举手发言:“影子都是黑色的。”“不论我走到哪里,影子总是跟着我到那里。”“树阴、房阴下没有影子。”“影子的位置与太阳的位置相反。”……通过这样的游戏,学生在活动中学,对影子进一步了解,从中获取知识,学习的情绪高涨。这时,我因势利导地又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呢?请你和小组里的其他同学一起讨论讨论。”这样,学生又将问题带到小组中去讨论、交流。然后,我又让学生把在小组讨论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与其他同学共同讨论。有一个小组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为什么所有的东西照出来的影子都是黑色的?”我有意识让学生回到实践中,让他们在观察、思考的过程中体会探索成功的乐趣。于是,我拿出一本书,让阳光照在书本上,指导学生观察阳光和影子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得知,这是因为阳光被书本挡住的缘故,光线透不过厚厚的书本,所以影子是黑色的。这样,学生触类旁通地理解到其他东西的影子也是黑色的。学生在认识和了解影子之后,我着手让学生带着对影子的好奇、喜爱的心情去学习儿歌,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一起学习生字,各自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生字的。最后,全班举行“看谁识字多”“看谁读得好”等比赛。在这节课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处在充满乐趣的学习氛围里进行探索、交流、合作,充分发挥集体智慧的作用,增添了学生的兴趣和乐趣,从而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果。
二、开发课程资源,增加语文实践机会
在教学中,我重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着眼于积累语言,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其语文实践能力。
例如:在教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第一组课文时,围绕“美丽的秋天”这个主题,把各项内容组合成一个有机整体。我运用课文中生动活泼、富有感染力和导向性的导语,紧紧围绕“美丽的秋天”让学生欣赏美丽的秋天的美景,并观察身边秋天的特点。然后,我让学生寻找与秋天有关的童话、诗歌、歌曲、好词佳句等。学生在寻找的过程中,不仅领略到了秋天的美好,还激起了对秋天浓厚的兴趣。为此,我们班还开展了一次“美丽的秋天”的主题班会。
三、学会质疑,推动自主探究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通过让学生产生质疑,进而思考,可以更有效地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从而培养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思维能力。因而,教师应有针对性地提出疑问,帮助学生理解,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增进感悟。
例如:教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中的《影子》,在学生读通了课文后,我提出问题:“为什么说影子就像一条小黑狗,而不说影子就像一只小黑熊?”我先让有养过狗的同学说说小狗平时是怎样跟随他玩的。接着,我利用多媒体图片演示给学生看:只要有阳光照着,不论“我”走到哪里,都会有影子伴随前后左右。然后,我引导学生采用做游戏表演的形式,让学生扮演“我”走到哪里,“狗”就紧紧地跟到哪里的一系列活动。这样,学生在主动参与活动、自主探索中自由地发挥想象,既释放了创造的潜能,又解答了问题。
责任编辑黄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