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过程中的技术机会管理机制
2009-08-13张妍
张 妍
摘要:技术机会管理是企业应对金融危机进行技术创新的现实选择。设计一套好的技术机会管理机制需要满足三个要求:资源配置的柔性机制,即创新资源的定位和整合要具有动态适应性;信息利用的技术机会成本机制,需要处理好资源稀缺与技术机会选择的关系,注意信息不对称现象并关注决策者对技术机会的预测;激励相容的权变机制,要加强创新主体之间的激励相容并采用权变的激励方式。三者之间紧密联系,是非线性的互动关系。
关键词:技术创新;技术机会管理;机制
中图分类号:F270.7文献标识码:ADOI:10.3963/j.issn.1671—6477.2009.04.008
在金融危机大背景下,以技术创新促进经济复苏,已成为决策者和科学家们目前普遍关心的话题。技术机会管理成为企业应对危机进行技术创新的现实选择。而为了使技术机会管理在技术创新过程中更为有效,就很有必要进行技术机会管理机制的设计。一般来说,一种良好的经济机制需要满足三个要求,即它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能有效利用信息以及激励相容。在此基础上,设计一套好的技术机会管理机制就需要满足三个要求,即资源配置的柔性机制,信息利用的技术机会成本机制以及激励相容的权变机制。这三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具有重要影响。
一、资源配置的柔性机制
技术创新资源配置是指企业在技术创新网络各节点协调分配和使用各类技术创新资源的活动。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必要前提和成功保障,要想实现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就需要资源配置的柔性机制。技术创新资源配置的柔性机制,是指在总体技术创新战略指导下,企业能够在不同环境中或持续变化的环境中保持灵活性和适应性,实现技术创新资源利用的节约和高效的机制。资源配置的柔性机制,主要包括如下两方面内容。
(一)创新资源的定位要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
创新资源的定位要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也就是企业创新资源的分配方向(领域)要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这是企业资源配置的前提和起点,它解决企业资源配置过程中“做正确的事”的问题,从而也是企业资源配置达到有效的第一环。当前,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技术机会管理要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捕捉各种信息资源,并善于预测、识别和利用各种技术创新机会,有效地配置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以开发新产品和优化产品结构。其实,技术机会管理就是把技术机会视作一种稀缺资源,自觉主动地运用技术机会的规律进行管理的过程。对于企业而言,目标市场的收益率毕竟只是一种潜在的或可能的收益率,能否转化为企业现实的收益率,至少还应考虑企业创新资源本身的禀赋能否适应该领域的特殊要求及竞争特性。因此,在确定资源分配方向时,既要考虑目标市场的收益率,又要考虑企业资源的禀赋适应性;既要遵从市场机制的调节,又要充分发挥企业的主观能动性。在目标市场收益率与企业资源禀赋适应性之间找到一个最佳结合点,在遵从市场机制调节与发挥企业主观能动性之间寻求一个动态平衡点。技术机会管理的实质,就是要求现有的技术创新管理的理论和方法,要随着环境的变迁而改革创新,在已有的常规管理方式的基础上,根据企业外部和内部条件的变化,将原有的管理方式革新,使之更适应本企业的特点。这既是企业资源潜力得以有效发挥的首要前提,也是企业资源配置力的核心内容之一。
(二)创新资源的整合要具有动态适应性
创新资源的整合要具有动态适应性,即按一定规则使相关资源有机组合起来形成一定的生产力。如果说资源定位是解决资源配置过程中“做正确的事”的问题的话,那么资源整合就是要解决“把正确的事做好”的问题。资源整合的动态适应机制的核心就是要使企业各类创新资源之间实现动态适应。第一,要实现物质资源之间的动态适应,即厂房、生产线以及机器设备之间,固定投入与原材料之间,现有机器设备水平与创新技术之间的动态适应,等等。第二,要保证人力资源与物质资源之间的动态适应,既涉及一定量的活劳动所能推动的物质生产资料的量,又包括现有人力资源水平要符合创新技术的要求。由于这两个方面的配合关系既要受相关的技术状况的支配,又要符合一定的经济合理性要求,因此称之为技术一经济性动态适应。确定这两个方面动态适应的过程可称为企业资源的技术-经济整合过程,而该过程的有效性程度取决于企业对资源的技术一经济整合力。第三,要促进企业人力资源之间的动态配合,既包括企业成员之间以任务为中心的横向分工协作关系,即企业的决策人员、研发人员、生产人员、市场营销人员和管理人员之间的分工与协作,又包括以权力为中心的纵向行政隶属关系,这就涉及到企业的管理层级问题,需要处理好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之间的关系,也要使企业的管理层级符合企业经营战略的变化,也要保证企业的管理层级简单有效。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需求层次的不断提高,支配企业中人力资源之间动态配合的制度原则愈来愈被柔性的企业文化所取代,因而企业人力资源之间的关系就逐步演变为制度一文化动态配合关系,这种关系也愈来愈趋向于以任务为中心的,横向的,富于弹性和灵活性的分工协作关系。在这三种企业资源之间的动态适应关系中,企业人力资源之间的动态配合关系直接影响着企业内人力资源与物质资源之间以及物质资源之间的动态适应关系,并决定着这两方面配合关系与一定技术条件与经济要求的吻合程度。换句话说,在其他条件既定的前提下,企业人力资源之间的动态配合关系愈是合理而融洽,企业员工的积极性、自觉性与创造性愈是得到充分发挥,则企业人力资源与物质资源之间以及物质资源之间的动态适应关系就愈接近一定技术和经济条件下所要求的配比,企业资源潜力也就愈能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这说明企业资源的制度-文化整合过程的效率决定了企业资源的技术-经济整合过程的效率,即企业的制度-文化整合力决定着其技术-经济整合力,是企业资源潜力的深层激发器,同时,它们事实上也是企业资源配置力的核心。
二、信息利用的技术机会成本机制
信息作为一种经济资源,无论在生产过程还是经营过程中,都是企业经济效益的源泉。企业要进行技术创新,就必须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信息是由以前获得的消息以及一些直接从环境中获得的知识组成,称为响应规则,因为它们体现着现有信息对以前获得的信息的响应。有效利用信息的机制运行需要尽可能低的信息成本。在技术创新过程中,信息利用的技术机会成本问题非常重要。创新过程中的信息利用的技术机会成本机制,就是指信息成本一旦发生,就必然要占用一定的资源,在资源稀缺存在时因为选择了某一技术机会而放弃其他技术机会所丧失的潜在收益。虽然创新的直接目的是为了抓住技术机会以实现技术创新,但最终目的仍旧是为了获得企业的经
济效益,所以技术机会成本问题不容忽视。信息利用的技术机会成本机制应注意以下三方面。
(一)信息的利用要处理好资源稀缺与技术机会选择之间的关系
资源的稀缺性是价值的来源,而价值的本质特征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又反映了经济行为主体对稀缺性资源的一种预期。如果企业的资源并不稀缺,那么企业在任何时期的所有需求都能得到满足,这也就不存在错过、放弃或损失技术机会的问题。但是现实是资源是稀缺的,面对稀缺性资源的短期失调、周期波动和长期不足的趋势,利用了某一技术机会就无法抓住其他技术机会,因此就必须在诸多可能的技术机会中进行选择。资源稀缺与技术机会选择之间关系密切,不可分割。一方面,资源稀缺是技术机会选择的前提,只有认清资源配置方向才能有效地进行技术机会选择。企业发展具有惯性,惯性表示自身缺少获得其他资源必需的资本,缺少关键性知识,因此需要通过分析企业资源配置的方向来识别企业特定的技术轨迹,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技术机会的选择。另一方面,技术机会选择又是资源稀缺的保障,只有进行有效的选择才能保证资源的充分利用,以实现企业的经济价值。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有利于实现信息的有效利用,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创新过程中的信息利用的技术机会成本机制的作用。
(二)信息利用过程中要注意信息不对称现象
信息不对称以人们获取信息能力的非对称为基础,而社会分工和专业化无疑是影响人们获取信息能力的最重要的社会因素。信息不对称的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哈耶克的论述。他认为,经济体系中的信息分散在不同的经济主体并为不同的人所拥有,不同主体拥有的信息是不对称的。在他看来,包括市场在内的不同经济组织形式都是为了信息的沟通和有效利用。
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个是隐藏信息问题,即因为事前的信息不对称带来了“逆向选择”,导致市场上只剩下次品,这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劣币驱逐良币”。这就需要建立市场信号传递系统,市场的参与者发出传递产品信息的信号,使由于信息不对称而瘫痪的市场重新运转起来,进而使交易尽可能的达到帕累托最优。另一个是隐藏行动问题,即由于事后的信息不对称诱发了“道德风险”。在信息不对称和监督不完全的情况下,信息优势的一方通过欺诈、偷懒、隐瞒等不道德的行为使自己所得到的预期收益大于应当所得到的收益,而对信息劣势的一方而言,他由此在实际中付出的成本大于应当付出的成本。针对这种情况。建立一种激励机制是必要的,即激励人们从技术机会成本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发布全面正确的信息,以增加全社会的效益。
(三)决策者对未来技术机会的预测决定其对信息的技术机会成本的判断和评估
技术机会管理,一方面包括对未来技术机会的预测评估,另一方面又包括为利用有利的技术机会所应当进行的准备,以及应当采取的新的管理思路和对策。目前,国际金融危机仍在蔓延和加深,给世界经济发展带来严重后果。为了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防止经济大幅度下滑,世界各国的政治和社会因素对生产决策起到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产业间和国家间产品的竞争和替代越来越急剧。在这种情况下,预测技术变化的方向和影响就很困难,反思其中的技术机会就尤为不易。但也并非完全不可能,以过去的经验、直觉和专家判断为基础,通过更好地理解创新过程,就有可能超出现有水平向前发展,至少可以在短期内(五到十年)预测技术变化。也就是说,通过清晰地了解技术是如何起源与发展的,对于技术变化的基本方式的理解就可以进行技术机会的预测。技术变迁是技术推动和市场拉动的结果,还可以从市场需求的角度来分析,即从市场成熟度、领先用户和潜在用户等多方面来分析。
三、激励相容的权变机制
激励机制是技术创新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充分调动技术创新主体的积极性,提高劳动效率并缩短创新周期。它是技术创新活动启动、开展和强化的力量源泉。创新速度的快慢、创新规模的大小主要由激励机制提供的动力大小所决定。
(一)需要加强创新主体之间的激励相容
激励相容机制是技术创新过程中重要的激励机制。激励相容是信息经济学研究的问题之一。由于社会中普遍存在着委托一代理关系,代理人掌握全面信息,而委托人信息不足,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这种信息不对称便产生了激励问题。因此,就要设计出一个激励合同,诱使代理人在既定自然状态下选择对委托人最有利的行动,这就是激励相容。一般来说,技术创新主体包括创新决策主体、创新研发主体、生产创新主体,市场创新主体和管理创新主体,其中创新决策主体掌握相对全面信息,将决定企业是否进行技术创新,是委托人;创新研发主体是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直接参与和承担新技术、新产品研究开发的科研、技术人员,是代理人,二者之间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在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创新研发主体的工作很难被监督,因为研究开发是一种复杂的创造性的活动。因此,在创新决策主体看来,如何建立一种有效的激励机制来促使企业的创新研发主体有足够的动力进行技术研制和产品开发至关重要,而创新过程中的激励相容机制恰恰可以促进一种制度框架的形成。当然,其前提是两方面的积极参与:一方面是创新决策主体提出技术创新委托,另一方面是创新研发主体接受这种委托。在此机制下,创新决策主体要鼓励优秀的创新研发主体的发展,抑制不良研发主体的懈怠倾向;同时激励也不能仅从创新成果这一最终目标出发,需要将创新研发主体的内在动机与外在约束纳入管理范畴,引导这两种力量共同支持激励目标的实现。
(二)需要采用权变的激励方式
权变激励是为了寻求激励有效性的规律,从权变的思维角度来分析激励过程。权变激励方式不是权变与激励的简单叠加,而是这两种精神的渗透与融合。这样,激励相容的权变机制可以针对情境多样性、主体特殊性和社会复杂性,以动态、多维的视角切入激励系统各要素,寻找激励结构中各种最佳匹配关系,通过对激励过程进行权变分析使激励结构化、模型化、科学化,从而优化激励过程,提高激励有效性。
激励相容的权变机制具有明显的实用性特征,它克服了传统激励理论过于抽象、宏观、模糊的缺陷,明确了激励的结构性,显现激励原理的本质视界;它也克服了传统激励的弊病,以动态、多维的新视角全方位考虑员工的个性化需求,从而能取得激励创新研发主体的最佳成效。这种激励机制在管理实践中具有传统激励所无法比拟的优势:一是有利于推进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工作的开展。这种权变机制以人的差异性和个性为出发点,强调委托人要将代理人实现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统一起来,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前提下,最大限度满足其个人的需要。二是有利于推动能动性、创造性的管理工作的开展。激励相容的权变机制
立足于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强调委托人要注重分析不同情境下代理人的特征信息、比照筛选出最为匹配的激励方案,并对激励过程和结果进行反馈跟踪,充分发挥创新研发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三是有利于推动动态管理系统的建立。激励相容的权变机制强调在管理中,没有固定的方法可循。为了充分挖掘代理人潜力,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其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共同发展的管理目标,就有必要建立和完善适应环境变化,适应员工个人发展要求,能够有效激励的动态管理系统。
四、三种技术机会管理机制之间的关系
在技术创新过程中,资源配置的柔性机制,信息利用的技术机会成本机制和激励相容的权变机制是相互贯通,相互依存,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见图1。
从图1可以看出,三种技术机会管理机制是非线性的互动关系,具体体现在如下三方面。
(一)信息利用机制与资源配置机制是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
一般来说,资源配置的效率取决于信息利用的效率。经济学家哈耶克曾经指出,资源的任何配置都是决策的结果,而任何决策的制定,必须基于给定的信息。也就是说,资源配置的优劣依赖于决策者所掌握的信息的完备程度和准确性,资源配置的效率性取决于其利用分散信息的效率。这样,资源配置的柔性机制就以信息利用的技术机会成本机制的有效运行为基础,是信息利用的技术机会成本机制的集中体现,换句话说,资源配置的不同定位和动态整合表现了决策者对不同信息的利用。另一方面,企业资源配置的状况也会影响企业进一步对不同信息的利用。这样,资源配置的柔性机制也对信息利用的技术机会成本机制有反作用。
(二)激励相容机制与信息利用机制是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一种经济机制最值得关注的特征是信息和激励,因为机制的运行总是伴随着信息的传递,在信息分散的个人经济环境里,需要有激励相容机制来激励人们讲真话而不说谎。因此,可以说,激励相容的权变机制是信息利用的技术机会成本机制的保证。另外,信息利用的技术机会成本机制又推动了激励相容的权变机制进一步发展完善。因为经济机制设计理论最早起源于对信息问题的讨论,由于信息不对称现象的普遍存在而进一步扩展到了对激励问题的讨论。这样随着信息问题的不断扩展就导致激励相容解决的问题的不断变化,推动激励相容的权变机制的发展。
(三)资源配置的柔性机制与激励相容的权变机制具有对立统一的关系
资源配置的柔性机制与激励相容的权变机制具有统一性,因为合理的资源配置与高效协调的创新资源管理是促进技术创新的重要制度保障,对技术创新具有重要的激励和导向作用;而激励相容的权变机制要想激发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创新动力,很大程度上又依赖于合理的资源配置,因此二者具有统一性。同时,资源配置的柔性机制与激励相容的权变机制也会构成一对矛盾。在只有一种工作或者即使存在多种工作但高能力员工具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两者是不矛盾的;而存在多种不同的工作且每位员工只拥有比较优势的情况下,激励和资源配置会构成一对矛盾。因为激励针对的是事前的努力和能力,而资源配置则是按照事后的能力。
注释:
①“做正确的事”:在资源配置过程中,“正确”,即资源配置可以达到资源合理有效地利用的目标。“做正确的事”,即解决向何处配置资源可以优化资源配置的问题。
②“把正确的事做好”:即在明确资源配置方向的基础上,解决如何具体地配置资源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东辉.经济机制理论:回顾与发展[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3(8):2-6.
[2]刘永清.科技企业技术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模式[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6(3):19-21.
[3]李国英.企业资源配置力与企业竞争力[J].理论月刊,2001(11):88-89.
[4]Hurwicz,Leonid.The design of mechanisms for re-source allocadon [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73.63(2):1-30.
[5]陶锋,邢会歌.跨期管理稀缺性资源的适应机制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9(3):160-161.
[6]方世建,郑南磊.信息不对称下技术创新途径与企业家选择[J].科研管理,2002,23(6):45-51.
[7]曹利群,周立群.扶持龙头企业:从信息角度的研究[J].中国农村观察,2001(5):32-37.
[8]万晓燕,崔浩.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逆向选择问题探讨[J].科技信息,2007(8):120.
[9]李安林.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与承担道德责任[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2):6-10.
[10]邓艾,任万鹏.激励相容理论在金融监管中的效用探析[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5(6):41-43.
[11]刘慧琼.激励方式的新视角——权变激励[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7,19(6):77-80.
[12]袁红.关于信息利用、市场机制与资源配置的思考——从微观信息经济学角度的分析[J].情报科学,1999,17(3):331-333.
[13]雷启振.机制设计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应用[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8,26(2):18-21.
[14]姜树林,颜燕,阮杨.资源配置与激励:关于晋升的文献综述[J].世界经济文汇,2002(5):70-79.
(责任编辑高文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