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现踪迹的豚鹿
2009-08-12毕役
毕 役
豚鹿也叫芦蒿鹿,是一种热带小型鹿,体长100~115厘米,肩高60~70厘米,尾长20厘米,体重35~50千克。豚鹿的腿比较短,身体粗壮,因而体型显得矮胖而粗壮,不如梅花鹿般修长,尤其是行走时不像其他鹿类那样昂首窜跳,而是将头部低垂,姿态像猪,这也是被称为豚鹿的原因。雄兽具有一对三权形的角,但较细而短小,除眉叉外,主干的远端还分出一个短的第二叉。雌兽无角。豚鹿体毛为淡褐色,腹部为灰色,夏季为漂亮的褐红色,背部两侧各具有纵行的白色斑点,体侧也有更为明显的不规则斑点。
豚鹿分布于印度、缅甸、泰国、尼泊尔、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中南半岛和中国云南西部靠近中缅边境的耿马、西盟两县的南丁河沿岸一带。豚鹿喜欢单独活动,偶尔有两三头聚在一起,但从来不集结成大群。豚鹿行动不及其他鹿类那样敏捷。白天,它们躲入树林草丛之中,到了傍晚才出来觅食。以水生植物的嫩枝、嫩叶和落地的花、果、根等为食。金年都可以繁殖,但大多在秋冬季节。孕期为220~235天,一般每胎产一仔,偶尔产两仔。
豚鹿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CITES附录I物种。因其分布区极为狭窄、种群数量极少。我国一直到了1959年~1960年才查明国内有少量的野生豚鹿生存,当时在云南耿马四方井采获两只个体及三只角,另在西盟购得鹿角一对,并估计在耿马四方井一带有豚鹿10余头;1965年,又在沿南丁河两岸呈块状分布的芦苇沼泽中见到3只豚鹿。但是自然环境的迅速恶化和人们对野生动物种群保护意识的淡薄,使本来对生存条件要求并不高的野生豚鹿在中国迅速消失。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由于耿马孟定南丁河一带国营农场的建立,彻底破坏了豚鹿的栖息环境,再加上猎捕,豚鹿在耿马绝迹,也未再有关于豚鹿的报道。因此,1998年出版的《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兽类》不得不宣布豚鹿在中国绝迹。
幸运的是,中国科学家并末放弃寻找豚鹿踪迹的努力。2002年,他们在“永德大雪山自然保护区综合考察”过程中,通过访问调查,认为在永德县大雪山乡曼来忙旧河、嘎哪河(南丁河支流)还有估计数量为6~7只的一个豚鹿小种群存在,不过并没有直接的证据。自1965年以来,豚鹿再一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是缘于2007年10月8日永德大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对一头幼鹿的成功救护,并为其取名“姗姗”。后经科学家鉴定,“姗姗”即为几十年未曾发现的豚鹿雌性幼仔,并且通过野外考察,推断永德大雪山自然保护区至少在三个区域还有豚鹿活动!
豚鹿通常生活在河谷或沿河两岸的草丛中,且栖息地海拔较低,而这次救护的幼体豚鹿是发现于海拔2200米的常绿阔叶林中。根据保护区工作人员的观察,在这一区域曾多次遇见这种鹿,最高海拔达2400米,明显高于从前资料所报道的数据,这个新的栖息特征的发现大大增加了人们对豚鹿的认识,将有助于豚鹿的保护策略的制定与有效管理,同时也为相关研究奠定基础。
两年以后,科学家又在野外考察中发现了一只成年雄性豚鹿,同时还拍到了珍贵的影像资料,这也是40年来首次拍到野外的成年豚鹿。这些重要发现给豚鹿的种群恢复带来了新的希望。
责任编辑庞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