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北电视新闻传播形态变迁检视

2009-08-12张昌旭

新闻前哨 2009年6期
关键词:变迁电视新闻湖北

张昌旭

[摘要]形态,《辞源》中解释为“事物的形式和状态”。所谓传播形态,就是媒体以它特定的传播属性、传播内容、制播手段、传播效果作用于媒介的总和,它是媒体区别于其它媒介的内在规定,是标称媒体发展现状和影响力最主要的指标。因此。从传播形态的角度聚焦湖北电视的核心业务——电视新闻,可以捡视湖北电视新闻发展的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电视新闻传播形态变迁检视

一、湖北电视新闻传播形态的变迁

湖北电视新闻传播形态的变迁起始于我国的新闻改革工作。1978年人民日报社等首都7家新闻单位申请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报告。掀开了中国新闻改革的大幕。根据王锋同志《广播电视改革发展20年》一文,将30年全国广电领域改革大致分为五个阶段,即“思想启动期”、“全面改革期”、“治理整顿期”、“强化管理期”和“集团化发展期”等。我省广电领域的改革基本也顺应了这种变革,经过了“合一分一合”三次重大转型。如今,湖北省拥有省级广电总台1座、省会市广电总台1座,地市州级电视台1I座,县级广播电视台69座,全省拥有发射台1175座,拥有数字广播和电视频道77个,形成了竞争与竞合并存的格局。

就这30年间湖北电视新闻传播形态的变迁而言,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新闻理念的变迁

新闻理念起源于文化传统,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媒介的政治属性赋予了新闻理念新的时代内涵。湖北电视诞生于1960年。作为党的宣传“喉舌”,也作为我国电视事业的组成部分。党性原则规定着湖北电视新闻观的确立。

改革开放30年来,湖北电视新闻集中体现了我国电视传播属性的这一基本要求。湖北卫视新闻栏目《湖北新闻联播》作为湖北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始终站在湖北改革发展的前沿。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发布权威声音,关注社情民情,多次受到省委和同行肯定。湖北经视民生新闻栏目《经视直播》以“关注民生、服务百姓”为宗旨,自2004年推出以来,一直深受本地区观众欢迎,并以较好的社会效益和较高的经济效益成为全国民生新闻节目中的佼佼者。近年来,总台电视频道不断创新传播思维。更新新闻理念,陆续推出了一批反映社会、民生、经济的电视新闻栏目,如《今晚六点》、《新闻非常道》、《综合1时间》等。

就新闻理念变迁而言。首先体现为时政新闻报道方式的转变。《湖北电视新闻》作为湖北对外宣传和展示湖北的窗口。政治性、权威性、指导性、有效性是该栏目的理念,时政新闻是其主要“内核”。党的十六大以后,“三贴近”促进该栏目的新闻理念发生改变,在有限的联播新闻中腾出时间加大社会新闻报道,关注社会热点和百姓普遍关心的问题,使该栏目既跟踪时事热点、又贴近服务百姓。

新闻理念变迁还体现在传统新闻节目向民生新闻节目的转变。《经视新闻》原是湖北经视一档联播式的20分钟新闻节目,2004年在《南京零距离》等民生新闻节目的带动下,转变为一档60分钟的直播式民生新闻栏目,引发了本地区民生新闻热潮。《经视直播》关注民生、关注本土,将镜头对准普通百姓和社会弱势人群,关心他们疾苦。开播4年来一直受到本地区观众欢迎,《经视直播》也因此成为本地节目中最响亮的民生新闻品牌。

2新闻话语的变迁

新闻话语分析是用类似文本分析的方法来探讨电视新闻用语和新闻语义等相关问题,它与新闻实践活动密切联系,与社会发展潮流紧密相联。以《湖北新闻联播》为例,在1980年代。电视新闻的典型话语是“拨乱反JE"、“阶级斗争”等:到了1980-1986年,新闻宣传的语境逐步转变成“宣传规律”、“新闻规律”等;到1993-1996年。“市场经济”、“商品性”、“互联网”等成为热词时。“新闻伦理”“新闻职业道德”等新闻话语呼之欲出:新世纪以后。“新闻专业主义”伴随着“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等语境出现。这些新闻话语的变化,折射出30年来我国社会环境的变迁。

这些新闻话语的变迁。渗透着我国媒介话语由以意识形态为主的报道逐渐转变为尊重新闻规律、加强新闻职业道德修养,提倡新闻专业主义的话语所替代。这种变迁从深层次上折射出中国社会已步入法制社会阶段。

3新闻品牌的确立

新闻品牌属于媒介的产业经济学中的概念。在媒介市场化大潮中,新闻不再是政治属性的附属品,它所具有的经营属性。使其成为我国新闻宣传领域最敏感、最活跃的一部分。CCTV新闻频道的改革就是以新闻“品牌”为核心的实践。这种改革模式正在被全国众多的新闻栏目所仿效。

湖北电视新闻的“品牌”理念形成于新世纪之初。党的十六大提出“文化产业化”的总要求,使文化体制改革浪潮再次冲击着新闻传媒业。电视新闻作为新闻事业的排头兵,在改革浪潮中由单纯注重“宣传”功能向新闻“本体”功能转变,注重传播效果,注重新闻品牌。以《湖北新闻联播》为例,2003年该栏目在原有风格的基础上,加强片头、片花、提要、字幕和主持人背景包装,加强报道的贴近性、可视性,收到了很好的新闻品牌效果,2004年被广电总局评为“全国十佳新闻栏目”。2004年开播的《经视直播》栏目,从开播起就非常注重品牌包装和标识使用,一句“《经视直播》,就在你身边。”不仅赢得了观众,也赢得了同行赞誉。2005年《经视直播》也被评为全国“十大民生新闻栏目”,并成为全国民生新闻协作体的发起者之一。

4制播手段的变迁

近30年,湖北电视新闻在制播手段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包括新闻采集、编辑制作、信号传送等技术手段的变化;二是新闻生产机制的变化,三是直播常态化。

从技术变迁看,近30年来。制播技术经过了模拟复合、模拟分量、数字分量、数字高清等多代升级,图像和声音越来越清晰:传送技术也由30年前单纯由地面模拟微波传送、无线发射,发展到今天“天上三颗星、地上三个网”的多维交叉数字传送和接收格局。高质量和畅通的制播手段极大推进了电视各项事业的发展。

30年来湖北电视新闻在技术装备、制作条件和传送方式上也发生了升级换代的变化。新闻采集手段极大丰富。大、小摄像机能够满足各种拍摄要求:制作手段由单机线编发展到非线性网络编辑,无带操作也成为现实;新闻传送由过去微波传送。变为现在的数字卫星、微波、网络的多层次交叉传送格局。这些先进的制播技术为电视处理海量信息、提高电视新闻时效性、贴近性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电视新闻作为一种鲜活的信息产品,正成为了电视传媒一个重要的产业基础和支柱。

从新闻生产机制看,改革和疏通

电视新闻生产机制。是历任湖北电视管理者工作的重中之重。早在1993年,湖北电视台就在全国率先成立了新闻生产的“一条龙”机制。不仅在技术装备上重兵投入,还在人事、财务、后勤保障等方面给予了“一条龙”管理,湖北电视台的新闻生产由此迈上了新台阶。据统计,湖北电视台当年上中央台《新闻联播》新闻260条,名列全国地方台之首。被省委省政府授予“青年文明号”。从新闻一条龙,到新闻中心,再到全国民生新闻协作体,30年的变迁说明,湖北电视新闻在机制创新方面是有远见卓识和卓有成效的。

直播常态化是湖北电视新闻改革的又一突破。这种制播变迁主要以《经视直播》节目为代表。为了架构起直播通道,湖北经视专门搭建了新闻制作的局域网、文稿网,并配备了SNG卫星直播车。保证本地乃至全国民生新闻协作体的新闻使用和直播。如今,《经视直播》在晚间版成功的基础上,又连续推出了早间版和午间版,成为本地区横跨早中晚三档具有影响力的直播节目。

二、湖北电视新闻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经过30年的创新与发展,湖北电视新闻已经成为我国中部地区的重要宣传力量。但是,随着中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时代到来,国内传媒业必将面临来自国际传媒巨头的竞争:经济的全球化还将带动文化全球化,对我国的本土文化造成冲击。这些都迫使我国必须加快文化体制改革的步伐。加大媒介改革和产业化发展的力度。与此同时,现代科技的进步,进一步加剧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传统媒体中同质媒体与异质媒体之间的竞争。互联网时代的中国传媒必须具有全局的发展视野。因此,我们要把自己放在中国和世界这个大坐标系中考量,找出自身发展存在的薄弱环节。笔者认为目前湖北电视新闻发展存在四点不足:

1新闻理念中规中矩。机制创新稍显不足

虽然近30年来湖北电视新闻理念发生过几次变迁,但这些都是合乎新闻规律和社会发展潮流的自我校正,是在尊重事实的前提下,客观、公正、真实地报道新闻方式的一种回归。但是,这只是一种中规中矩的回归,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新闻视野窄、策划不够。比如去年年初的全省抗雪灾报道,我们在电视上很难看到全省各地受灾情况和老百姓生活受到影响的系统报道,也很难看到全省人民抗击冰雪恢复生产的系统报道等,这些明显表现为新闻视野窄、策划不够。

——机制创新稍显不足。主要表现为常态下的新闻报道得心应手,一旦出现非常态的突发事件,我们缺乏预警联动机制和重大新闻插播制度,不能迅速从频道的播出编排、直播启动、人员响应等方面作出反应。导致新闻“失色”。在这些方面,国内已有多家媒体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

2缺乏深度新闻栏目,新闻事实停留表面

目前,在湖北为数不多的电视新闻栏目中,新闻报道类栏目居多,而深度报道类新闻栏目缺乏。我们为什么需要深度报道?一方面,人们常用露在水面的“冰山一角”来形容发生的事实,而水面下的巨大冰山才正是我们需要正视和挖掘的新闻事实。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百姓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已不再满足“你播我看”的表面新闻,而是迫切需要可以透视、可以解惑、可以明辨是非的深度新闻。如果他们在电视上得不到答案,就会转投网络或相信其它渠道的信息,导致事实失真。

这次四川地震,中国媒体以透明报道感动了全世界。在这次抗震救灾行动中,新闻媒体的报道及时、客观、开放、透明,特别是电视媒体以大量及时的信息、破天荒的长时间深度直播报道,使远隔天涯的人们及时看到了灾难景象,以及全国人民万众一心抗震救灾的现场。实践证明。深度新闻节目是今后电视新闻立于不败之地的必备武器。

3主持人驾驭不够,新闻形式单

一个成熟的电视新闻栏目,需要一支素质良好的专业队伍、一个政令畅通的运行机制作后盾。同时还需要几个能够能征善战、驾驭娴熟的主持人。纵观湖北电视新闻的主播们,基本没有干记者的出身。

正因为我们的新闻“主播”对新闻节目的题材和内容驾驭能力有限,在实时性直播新闻节目中,我们无法看到对事件的展开分析,以及对各种资源的综合调用,导致新闻形式单一。

4拍摄手法混用,新闻叙事模式单一

电视拍摄主要有纪实型和表现型两种手法。对于进行时态的事件,一般采用纪实型拍摄,而非进行时态的事件一般采用表现型拍摄。两种手法从观众接受的角度看,前者比较受欢迎。反观湖北电视新闻的拍摄状况,我们通常只能看到推、拉、摇、移等静态表现性的镜头(有时还没有同期声),很难见到记者身在现场,捕捉事发时刻不可逆转的纪实画面,两种拍摄手法存在乱用混用。因此,每当记者用摄象机记录下一个个经典时,观众被感动的同时也记住了这名记者。例如,湖北名记者向培凤在1998年拍摄的围困在洪水中的小江珊的难忘场面至今还让很多人记忆犹新。

1948年,美国人拉斯韦尔(HaroldD.Lasswell)提出了著名的“5W"传播模式,开创了最简明新闻报道叙事的先河。这种叙事模式后来很大影响着电视新闻报道的叙事。60年后。人们发现这种叙事模式又阻碍着新闻叙事的进一步发展。例如在进行时态的事件中,我们很难对一个没有完结的新闻事件说全5W(缺少了What和Why)。于是,纪实性事件与传统的5W叙事模式之间发生了矛盾,新闻“故事化”叙事模式就诞生了。

目前电视新闻的叙事模式单一。归根结底还是我们对电视新闻的报道理念的认识还不够深刻,拍摄实践不够深入造成的。电视区别于报纸和广播最大的不同在于,它能够给观众同时带来图像和声音,让观众产生现场感、逼真感和即时感。因此,电视新闻拍摄需要更多地关注事件发生的过程和相关当事人的反应。采用故事化的叙事手段可以给新闻报道“增色”。

猜你喜欢

变迁电视新闻湖北
The rise of China-Chic
驰援湖北
湖北武汉卷
40年变迁(三)
40年变迁(一)
40年变迁(二)
电视新闻中的图片应用
论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之路
清潩河的变迁
同期声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