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位至尊 艺术至美

2009-08-12杜启明

中国文化遗产 2009年3期
关键词:嵩山人面山海经

杜启明

“嵩高维岳,峻极于天。……四国于蕃,四方于宣”,周朝尹吉甫《嵩高八章》首章,即道出了中岳嵩山地位的至尊;“飘渺神人宅,穹窿帝者宫。……杰阁翔威凤,修梁架彩虹”,明代傅梅之《恭谒中岳庙礼成赋十六韵》,更道出了中岳神祠——中岳庙的壮美。嵩岳,位九州之中,抚临四岳,自古为中国神圣之山岳;中岳庙,雄踞嵩岳主峰太室山南麓,规模宏大,建制庄严,古来繁盛之至,为诸岳庙之冠。

中岳神祠统领华夏文明发源核心区众山神祗之宗祠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以山川之祭为代表的自然崇拜,占据了大部时段,是人类文明发展史的重要内涵。在远古,先民因山而居,各部落逐渐结为部落联盟,拥有共同的祭祀对象。因而,对祭祀对象分布范围的研究,是揭示一个文化单元所及范围的有效途径。被誉为中国最古老奇书的《山海经》,详细记载了上古时期中国大地上各个区域的历史、地理、民族、宗教等,是揭示古文化类型分区的珍贵史料。其中,中岳嵩山二主峰太室、少室之山被列在中山经内,其中次七经文日:

“凡苦山之首,自休与之山至于大瑰之山,凡十有九山,千一百八十四里。其十六神者,皆豕身而人面……少室、太室皆冢也,其祠之:太牢之具,婴以吉玉。其神状皆人面而三首,其余属皆豕身人面也。”今学者考证,中次七经所述的十九座山,其西端的休与山位于豫西卢氏、栾川二县之间,东端的大魂山位新郑市西。太室、少室二山位十九山之正中,如门似阙,雄峙于有“十二朝古都”之称的古都洛阳之南。这些山岳,分布于华夏文明发源地的核心区——黄河南岸的伊洛河流域。在这一区域,发达的农耕文化最终诞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嗣后,商周直至唐宋,在这片热土上,演出了一幕幕壮观的中华文明史诗。《山海经》中,这十九座山拥有共同的山神——猪身人面之神,其正是农耕文化的形象反映。“冢”者,嫡长也,即宗山或日首领,《山海经-中山经》中次七经中,太室、少室均为宗山,其祠神像为人面人身,统领之余属皆猪身人面。二山,居中次七经十九山之正中,同属嵩山,太室为主峰,以太室为其长。晋郭璞注《山海经》,于太室则日“即中岳嵩高山也”,于少室则否,是故自古岳庙建于太室而非少室,汉武帝礼登太室祭中岳,诏加增太室祠并置奉邑嵩高专事奉祀,即其证。该山系西部之苦山亦为其冢,应为西镇,以应对来自西部(周原方向)的威胁。故中岳嵩山为伊洛河流域众山之首,中岳神祠为统领中国古代文明发源地核心区众山神祗之宗祠,当为不争。

然而在上古时期,中岳神祠的地位可能要更高。案《山海经》,后世所定之五岳,除嵩山及其祠庙神主为一方宗主外,只有华山为西次一经之宗山,但却不明其神形,且西经诸山区域所奉之神灵,都是马、牛、羊等动物形象,当为其时游牧业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反映;后世显赫的泰山,是时也仅为一般山岳之地位,享受着与同区十二山相同的祀礼。我们还看到,《山海经》中。中次七经中太室等宗山神祗之形不仅为人形,且一身三首,颇具君临天下之威仪,除此之外的所有山神,俱以兽、鸟等为其形,说明了伊洛河流域发达的农业文化必然也在政治上占据领导地位,古人所谓“嵩高峨峨,蟠亘千古。如毂处中,如日当午。远控伊洛,诞生申甫”,就是这一历史的真实写照。

汉武定五岳、制祀礼,中岳嵩山因其于五运为土,可润百谷,于五色为黄,可涵万象;于五德为信,可宰群动,于五位为中央,可总四方,故其地位高于其余四岳。又因其位于定鼎之郊,有镇兹京邑之作用,不惟汉武、孝文、武后、乾隆等帝王亲至封禅、祭拜,历代朝野更礼祀有加。唐朝的中岳庙建制中,已将东西南北四岳庙之神等作为中岳之神的从属对待,唐韦行俭《新修嵩岳中天王庙记碑》云修饰中岳庙:“中天王洎夫人……旁罗四岳、四渎,施以启母、少姨之伦……盖所以奉国典、尊君命也”即是。《大金承安重修中岳庙图碑》中反映的是钦命庙制,图中东西南北四岳殿作拱卫状分列中岳大殿前上三门外东西两侧。清乾隆皇帝幸中岳,钦命重修中岳庙,仍依宋金旧制,中岳大殿居中正位,四岳殿宇拱列揆之,是谓“作镇中土”。以上,均源自古制,也是古代“天子居中而处”思想的形象反映。

山水形胜古代勘舆学中至尊至赫的显贵格局

中国古代的勘舆学说,是建筑与环境、人与自然“天人合一”思想的体现,此中还包含了严格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至于宗教建筑设计,则更以利用环境,营造神秘、庄严的神权气氛为其要。在勘舆学中,中岳庙亦被赋予至尊的级别。

第一,循章守典,勘舆源流。典型的或日理想的风水模式,是建筑后(北)有高大主山可御冬季寒流;前(南)有低平如案之案山可迎接、和缓东南暖湿气流;建筑与案山之间有河流,既可提供生活、生产用水,又可为空气调节器;过强的东、西二风不利生命,故建筑的东西两翼亦须有体量介于主、案二山之间的东砂(青龙山)、西砂(白虎山)两山为屏,若主山后有连绵高大、连系昆仑的山脉为其祖山,则其环境更佳。考《嵩岳庙史》等古籍,中岳庙之山水形胜,其祖山嵩山西连昆仑,黄盖峰为其背靠之主山,牧子冈、望朝岭及懊来峰为其东、西二砂,其南玉案岭为其案山,庙前横亘奈河之水,不但为最符合古代勘舆学说、最典型的风水环境,且庙前有两重案山和砂山——以告成镇南部其形如箕、顶平如坻之箕山为其南部玉案,以箕山东西并峙之大、小熊山为其两砂,构成了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山水格局。尤其是中岳庙南之玉案岭,其名甚古,为勘舆学中“案山”一词之源流,更说明了中岳庙历史地位的尊显。

第二,庙位高耸,欲与天接。上古时期,祭祀之所多高踞一方高亢险要之地,寓意神居于天,同时亦使祀者有“沟通天意,上承天命”的神圣感。中岳庙亦然,《史记·武帝内传》载,汉武帝“翌日亲登嵩高,御史乘属在庙旁,吏卒成闻呼万岁者三。登礼罔不答,其令祠官加增太室祠……以山下户三百为之奉邑,名日嵩高”,说明中岳神祠原至少建于万岁峰之上。其后庙虽有数迁,但均在太室山东南麓上下移动,最终卜居于黄盖峰南阜,在五岳庙中,是保持山庙选址初始创意理念的范例。

第三,轴线绵长,益增庄严。中岳庙的轴线设计是中国五岳祠庙中最长的。今天的中岳庙,仅其核心区即建筑部分,自汉阙起至黄盖峰重檐八角琉璃亭止,南北轴线即达1,5公里,而汉武帝时中岳神祠在万岁峰上,至于汉阙,距离更长。以今庙制为例,其山水形胜之轴,自岳庙南案箕山,经岳庙至庙北庙之祖山嵩顶峻极峰,南北轴线达20公里左右,其间层峦叠嶂,神权彰显,蔚为天下之大观。尤其值

猜你喜欢

嵩山人面山海经
青藏高原首次发现人面岩画
山海经里说了什么
山海经夫诸
我爱我家
2017年全国青少年户外营地夏令营(河南站)在嵩山落幕
尹朝阳:嵩山高
郑州嵩山地磁台站建站可行性分析
怪力乱神才是《山海经》的正确打开方式
西佛东渐宗教信仰对六朝人面纹瓦当的影响
人面桃花新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