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旦卓玛:真诚向党献心声
2009-08-12吴志菲
吴志菲
“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每当听到美妙悠扬的《唱支山歌给党听》时,人们就会想到著名藏族女高音歌唱家才旦卓玛。
“是新中国将我从一个农奴的女儿培养成为人民的歌手,让西藏人民的生活变得如此美好,叫我怎能不歌唱?”曾经苦难的生活经历,使才旦卓玛有更富于常人的生活感受。她将她的这些感受全部溶入了她的歌声当中……
目不识丁的农奴女
西藏解放,西藏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这场变革让奴隶一夜之间翻身变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一个普通的藏族女孩,一夜之间成为跨越两个时代的一座桥梁。
解放前,西藏依然是奴隶制社会,奴隶是生活在最底层,最苦而最穷的,奴隶是完全可以买卖的。农奴的社会地位和生活条件比奴隶稍微好一点,租种奴隶主的地,租住奴隶主的房子,每隔一段时间就要交给奴隶主地和房子一半的租钱。在旧西藏,农奴的孩子只不过是农奴主的一只“牧羊犬”。才旦卓玛就出生于一个农奴家庭,幼小时也曾放牛牧羊,过着艰辛的生活。父亲是位社会地位低下的银匠,父母还曾长年为农奴主种过地,衣不遮体,食不果腹。在那样的社会里,农奴和他们的子女毫无人格尊严,更没有读书识字的权利。
在才旦卓玛14岁那年,希望的曙光终于照到了雪山上。解放军部队进驻西藏,日喀则实现了和平解放。当时,才旦卓玛和广大藏胞一样,由于听信过歪曲的宣传,对共产党很恐惧。但当亲眼看到解放军宁可饿肚子也不拿老百姓的东西,宁可冻着也不占老百姓的房子,她才感到他们和旧藏兵根本不一样,是真正给穷苦人带来吉祥的“菩萨兵”。
家乡成立了妇联,才旦卓玛积极参加活动。她爱唱歌,穷人家的孩子没有什么娱乐,三四个小伙伴就在山坡上互相对唱。优美的嗓音在妇联的宣传工作中得到了施展,这一带的父老乡亲都愿意听才旦卓玛的歌声。才旦卓玛唱得更起劲了,没多久她就加入了共青团。
1956年,西藏青年参观团到北京参观学习,才旦卓玛幸运地成了其中的一员。政府给参观团的成员每人制作了一套新装。穿着它,才旦卓玛见到了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参观了北京城,还到了东北、上海、南京……一路上,他们受到了热烈欢迎。才旦卓玛暗想:过去农奴的地位低,女农奴的地位更低下。今天我们真是扬眉吐气、翻身解放了。
西藏富有灵气的山水赋予才旦卓玛天生的好歌喉,在民间艺人穷布仁次的悉心指导下,才旦卓玛学唱藏族民歌和古典歌舞曲“囊玛”。
1956年11月,才旦卓玛被日喀则文工团吸收为学员。没多久,从来没读过书的才旦卓玛被保送进了第一所西藏公学“陕西咸阳西藏公学院”(今西藏民族学院)学习。半年后,文化部委托上海音乐学院办个民族班,到这里挑学生,当时学校有两位老师到西安来考试。才旦卓玛说:“我当时没有文化,唱了《牧歌》和《献给毛主席》这两首歌,听了一下声音情况,就考上了。”
在上海音乐学院走进党的队伍
1958年底,才旦卓玛离开家乡来到上海,进入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民族班学习。从高原乍到黄浦江畔,不但语言不通,气候、水土、饮食都让才旦卓玛感到不适应。学校对藏族学生非常照顾,让才旦卓玛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她全身心地投入了学习。汉语不懂,才旦卓玛出门很少,为什么呢?“一个人,汉话不会说,路又不知道怎么走,人家帮我去,不可能人家天天去帮你,也不可能的,所以规规矩矩地在学校里,有课就上课,上完了以后,老师给的功课就练一练。”才旦卓玛经常偷偷哭泣,也产生过回家的念头。
才旦卓玛坦言,如果按照上海音乐学院的要求,她是没有机会进去学习的。“进学校的学生首先都要达到一些标准,例如文化要多少标准?基础的音乐知识要达到什么标准之类的,都是很必要的。像我们这样刚刚进去的时候,连语言都不通。把自己的名字都写得弯弯曲曲的,都不懂。”确实,当初,才旦卓玛刚到上海音乐学院学习时连汉语都不会说,汉语文化课、乐理从头学起,“完全是国家为了培养少数民族艺术人才。特别是在西藏,因为西藏解放的很晚,这种艺术人才特别缺少”。
她说自己刚到上海时笑话很多。老师上乐理课,在上面写着简谱,看老师写的1、2、3,才旦卓玛不知道是什么,后来问旁边一个从青海来的藏族同学,老师写的1、2是什么意思?同学说那就是简谱,还告诉才旦卓玛下面还有划好多道道,那才是全谱。
那时上海音乐学院的学习环境很好,“学校里大部分都是汉族学生,但是他们也没有对少数民族看不起。我就好像是和自己家乡的人在一起的感觉一样,自己心里就是这么觉得”。
尤其幸运的是,才旦卓玛在上海音乐学院遇上了几位好老师,一位是当时的系主任周小燕,一位就是王品素老师。那时,朴实的藏族姑娘才旦卓玛深得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特别是她的主课老师王品素对她更是关爱有加。
王品素教才旦卓玛的时候也是非常困难,一是她们语言不通,二是王品素对西藏的音乐接触也很少,不了解藏族唱歌与一般民族唱歌的发声方法完全不一样。“练声时,我连传统的‘咿、呀、噢都唱不出来,王老师就干脆随形而变,让我用藏语练声,让我对着太阳、月亮用藏语呼喊它们,那种感觉仿佛回到了草原。起初,我和老师的教与学几乎也是哑语式的,连比带划,我盯着老师的嘴巴,感受着那温柔的声音;我看着老师的微笑,猜测着她的心意。老师非常耐心,一遍遍地做示范,直到我表示明白了。”
才旦卓玛记得第一次王品素把自己领到了音乐教室听唱片,“我听着那些婉转如流水的花腔女高音,听得入迷,禁不住模仿起来,老师惊讶极了,因为她竟然在钢琴上找不到我的高音区。老师当即决定不让我走传统路数,让我尽量保留藏族民歌的演唱特点,指导我通过科学方法把自然状态发挥到极致。现在想来,老师做的是一个了不起的决定。正因为这样,我才没有丢失自己的嗓音特质,也正是这样,我练就了优美圆润、清亮委婉,具有浓厚藏歌韵味的好音质”。
当时,才旦卓玛学得很困难,老师教得也很困难。老师最后干脆说:“那么就这样吧,干脆我先当你的学生,你先把我教出来。”于是,才旦卓玛和王品素老师来了个换位教学。才旦卓玛把自己那些独特的唱法唱给王老师听,同时也教王老师说藏语。然后王老师就把这些唱法放到练声曲当中去,“比如说教那个‘太阳出来了,‘尼、玛、夏、就,就是这样教”。
王品素老师不仅是才旦卓玛歌唱事业上的恩师,生活中她更像妈妈。“那時买什么都要票,而且我刚到学校的时候,老是感冒,气管也不好,老师就带我去医院。在学校里不能熬药,老师就在家里给熬好了,第二天上课时带来。没有王老师这样的帮助,我不可能有今天。”
藏族歌曲的最大特点是高亢嘹亮,悠扬婉转。但高亢嘹亮往往失之单薄,悠扬婉转常常显得纤
弱。经过王品素的悉心指导和自己的艰苦训练,才旦卓玛终于练就了一副优美圆润、洪亮委婉、具有浓郁藏族韵味的好嗓子。
1961年初,才旦卓玛向系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由于文字障碍,这份申请书是由她自己口述,请汉族同学帮助写的。那时她读的政治书籍不多,对党的认识还不深刻,只知道是共产党解放了自己,让所有的农奴能够当家做主,她对党还只是一种朴素的阶级感情。
恰巧王品素老师是系里的党支部书记,不仅教她声乐,还在政治思想上关心她,引导她正确认识入党的意义。没过多久,才旦卓玛又向党支部递交了第二份入党申请书,表达自己追求入党的迫切之情。当年5月,才旦卓玛被批准为中共预备党员。最后,终于成为党组织的一名成员,才旦卓玛觉得自己非常幸福。
唱支山歌给党听
1962年对于才旦卓玛来说,是一生命运的大转折。这一年,也是她苦尽甘来的日子。这年她随中国青年代表团参加了世界青年联欢节的演出,并获得大奖而归。
随着演出活动的增多,才旦卓玛渐渐被人熟知,也得到了许多赞誉。这时,王品素语重心长地对她说:“你现在参加演出有了名气,千万不要觉得自己了不起,不要骄傲自满。作为共产党员,要永远谦虚谨慎。你要好好学习,以后回西藏为家乡服务,为人民歌唱。”这一番话让才旦卓玛受用终生。
回忆最早演唱《唱支山歌给党听》时的情景,才旦卓玛真诚地说:“这支歌的原唱不是我,是我努力从别人那里‘抢来的。”那是1963年,全国掀起学习雷锋的热潮,人们从雷锋的日记中找到《唱支山歌给党听》这首诗抄,后经过作曲家朱践耳谱曲,才有了这首非常动听的歌曲。当时的首唱是任桂珍。
一天早晨,才旦卓玛在校园的广播中听到这首歌:“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母亲只生了我的身,党的光辉照我心……旧社会鞭子抽我身,母亲只会泪淋淋。共产党号召我闹革命,夺过鞭子揍敌人……”一字字一句句,分明唱出了才旦卓玛这个翻身解放的农奴女儿的心声,她看到过西藏农奴的辛酸生活,目睹了农奴翻身做主的幸福生活,亲身感受到了党的温暖,没有共产党就没有自己这个走在大学校园里的农奴的女儿,回想自己所经历的苦难和幸福,才旦卓玛不禁潸然泪下,激动难耐。一股歌唱的激情在她胸中进发,她找到王品素,要求唱这首歌。
王品素担心才旦卓玛因此丢掉自己的风格,便说:“你是唱藏民族歌曲的,行吗?不要丢了风格。”才旦卓玛急得快要落泪:“歌里唱的就是和我一样的心声。我一定要唱!”当时很多人都不理解,连汉语都说不利落的才旦卓玛为什么要唱一首汉族创作的歌曲,但是老师懂得她的心思。王品素费了不少周折给才旦卓玛找到了曲谱,又一字一句地给她抠汉语歌词,还请到了这首歌的曲作者朱践耳老师来听才旦卓玛的演唱。结果朱践耳和王品素一样被才旦卓玛打动了,他们感觉到了,这是发自内心的感动,是心灵深处的歌唱。到了给学院汇报演出时,才旦卓玛的演唱一鸣惊人。
后来,在“上海之春音乐节”上,才旦卓玛演唱了这首《唱支山歌给党听》,受到听众喜爱。经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录制、播放,《唱支山歌给党听》顿时风靡大江南北,才旦卓玛的名字开始家喻户晓。
“我出名了,老师反而冷静得多,她提醒我说:你没有理由骄傲,因为一切都是党给的,党为了培养你这样一个藏族学生付出了多大代价?荣誉是观众给的,不为观众歌唱,不更加努力就对不起观众对你的爱。”才旦卓玛动情地说,老师说了很多,惟独没有提她自己。“老师不但给了我艺术生命,教会我如何做人,更让我有了自己的信念。”很多年过去了,王品素已经辞世,然而每每年节,才旦卓玛都会怀着感恩的心默默祈福,告慰天堂中的恩师。
用歌声抒发对党的感激之情
1963年,国家筹备庆祝国庆15周年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演出。当时才旦卓玛正在参加一个大型歌舞演出,周恩来总理、陈毅副总理看了,对才旦卓玛的演唱很是欣赏。周恩来说:《东方红》的演出最好有各民族的演员,在各地的一定要调回来。于是,被选中的才旦卓玛作为从西藏走出来的第一代歌手来到了北京。
才旦卓玛说:“《东方红》演出结束后,毛主席接见演员代表,我就坐在他老人家的身后。当时,周总理看到了我,就介绍给主席,告诉主席我就是刚才唱《百万农奴站起来》的藏族姑娘。主席回过身,微笑着向我问好,然后把手伸向了我,我一下子握住了主席的大手激动得不知如何是好。主席的手特别大、特别温暖、特别有力量。主席握着我的手教导我要好好唱歌,要为西藏人民多作贡献,我当时兴奋得眼泪不停地流,根本说不出话来了。后来,所有的演员都争相和我握手,他们认定我的手上还有主席传递的温度。”
当初为何没有留在北京或者是上海,才旦卓玛说自己从来没有为此后悔过。即使到了后来,也曾有好多人劝才旦卓玛到北京来,但是她没有,她说自己脑子里从来没有这种强烈的愿望。当然,才旦卓玛知道来内地,生活条件和其他方面都比较好;她也懂得有些人完全是出于爱护她,对她的关心。但是她觉得还是不想离开养育自己的这片土壤。
“之后有人说我很傻,是周总理对我说的一些话使我做出了这一抉择。”才旦卓玛说,“演完《东方红》后,亲自抓《东方红》创作的周总理在上海和我见了面。”当时,周总理问才旦卓玛:“你最近怎么样?”才旦卓玛说:“挺好的。”然后周总理说:“你回去了没有,回西藏了吗?”才旦卓玛对周总理说还没有回去。周恩来说,“你好久没有回去了吧,你应该回去看看,回去歌唱,本土土壤的营养是很需要的。”又说,“你还是回去看看吧。你要唱歌,就为少数民族而唱吧。你如果要是不回去啊,你这个酥油糌粑的味道就没有了。”
后来还有一次,才旦卓玛在北京又见到周恩来总理。总理语重心长地对才旦卓玛说:“你毕业以后回到西藏去,因为西藏更需要你这样一个人来工作。你就回去,好吗?”才旦卓玛当时就说“好”。总理说:“你回西藏以后,好好为西藏人民服务,好好为西藏工作。你们那里培养一个像你这样的人才也是很不容易的,那里需要你回去工作。”才旦卓玛觉得总理的话有道理,想也没想就回去了。
“我常常想,自己不过是翻身农奴的女儿,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我的关怀,实际上也倾注了对西藏人民深厚的感情,我要把藏族人民的心声用歌声唱出来。”言语中,才旦卓玛充满了对领袖们的敬意,她表示,一定要为西藏、为人民歌唱一辈子。
沐浴着党的阳光雨露成长的才旦卓玛,其歌声给人最深的感受是一个“情”字:饱蘸深情,热情洋溢,声情并茂。她用《翻身农奴把歌唱》表达贫苦农牧民当家作主的喜悦之情,她用《北京的金山上》抒發藏族同胞对党的感激之情,她用《一个妈妈的女儿》讴歌藏汉人民的团结之情。
现在,才旦卓玛常常挂在嘴边的还是:“我的成长,离不开革命老前辈的关怀,人民的支持。所以我要用我的歌声回馈大家。人退休了歌不能退休,在我的生活里不能没有歌声。只要我的身体允许,我会不停地唱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