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出去”,事关中国煤企生死存亡

2009-08-12

中国经济周刊 2009年17期
关键词:煤炭资源走出去煤炭企业

郭 青

作为资源消耗大国,中国每年进口的资源类产品正在逐年攀升,而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为我国煤炭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提供了机遇。我国是世界上煤炭占能源比重最高的国家,煤炭生产和消费比重高达76%和68.9%,煤炭工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产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的重要支柱产业。因此,煤炭企业的发展状况决定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在此背景下,我国煤炭企业应选择怎样的发展战略?

煤炭储采比偏低不利国家发展

煤炭企业是典型的资源型企业,对自然资源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因此煤炭资源储采比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煤炭企业的竞争能力和国家的能源安全。从国内各种资源的保有比例来看,我國煤炭资源相对丰富,但从世界范围的比较来看,我国煤炭资源的储采比(指年末剩余储量除以当年产量得出剩余储量按当前生产水平尚可开采年数)严重偏低。世界前十位煤炭生产国中有8个国家的储采比高于200,最高的超过400,最低的波兰也高达163,而我国的储采比仅为69。

煤炭行业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础产业,是经济发展的保障,过低的储采比使经济可持续发展缺乏坚实的能源基础,成为经济运行中的不稳定因素,甚至直接威胁到国家的经济安全。

当前,世界和中国都处于能源消费需求旺盛时期,然而在我国煤炭企业加大开采力度、增加出口量的同时,世界多数发达国家的煤炭产量、出口量却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由此所折射出的不同发展思路、发展战略值得警惕。

世界最大的煤炭出口国澳大利亚,在2003年仅产煤3.47亿吨,出口约为1.97亿吨。而美国为了节约资源,延长本国资源的使用时限,更是采取尽可能少开采国内煤炭资源,多利用国外能源资源的“一切服从美国利益”的政策,有条件地减少本国煤炭出口量,适度增加煤炭进口量。在此背景下,为了确保我国煤炭资源的消费能够支持其他行业的健康发展,必须保证煤炭资源的供应和安全,我国煤炭企业应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将“走出去”战略提上议事日程,逐渐提高煤炭资源的储采比,避免煤炭危机在国内上演。

“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禀赋特征和进入重化工业主导型经济发展阶段的特点,决定了我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构成以煤炭。根据相关部门的预测,未来50年中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生产与消费格局不会发生重大变化。然而,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根据煤炭需求预测以及2008年底全国现有和在建煤矿供应能力的分析,2010年和2020年全国煤炭需求量和分析的供应量分别有3亿吨和10亿吨左右的缺口。若煤炭供需缺口长期存在,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将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

目前,由于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煤炭供应紧张的局面得到了缓解,但这是暂时的,属于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系统风险:一旦经济走出低谷,煤炭需求将比以往更加迅猛的态势增长,届时,煤炭的供需矛盾将更为紧张。缓解煤炭资源对经济增长的瓶颈约束,应在立足于国内市场(企业兼并重组、加快扩建和技术改造)的同时,鼓励煤炭企业“走出去”,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增加煤炭资源的进口量,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煤炭资源战略储备制度,提高煤炭资源的安全保证程度。“走出去”事关煤炭企业生死

随着世界煤炭产业的发展,我国的煤炭企业“走出去”战略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接受与否的问题,而是一个有关企业生死存亡的大事。同时,我国煤炭企业将面临着更为激烈的国际竞争和市场机遇,这促使我国煤炭企业必须到国际市场求生存、谋发展、开展兼并和收购,在全球范围内充分利用国外优质性价比高的煤炭资源,开发利用国内紧缺的煤炭资源,利用国外资源减缓国内煤炭资源的紧张,提高自身的竞争力,逐步做强做大。

世界煤炭工业迅速发展已使我国煤炭企业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近年来国外大型煤炭企业普遍加快了联合重组的步伐。全球大型煤炭企业都是跨国经营公司,十大跨国公司中有6家公司的业务地域覆盖世界各大洲,生产企业所在国的数量一般在10~20个国家之间,其中3家公司海外经营盈利能力超过了本土。在这样的世界煤炭发展的情况下,我国煤炭企业要想获得更大的发展,必须加快全球化进程。

在我国,煤炭企业规模偏低,集中度不高,2007年全国煤炭产量25.23亿吨,其中规模以上煤炭企业有6770家,原煤年产量超过千万吨的企业有34家,产量11亿吨,占全国总产量的45%:神华集团是世界最大煤炭产销公司,2007年产量23亿吨,但不到全国产量的10%,由此看出我国煤炭产业集中度偏低,大量小煤矿林立的局面依旧存在,导致我国煤炭企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同时,与拥有世界先进采煤技术和装备的国家相比,我国煤炭产业仍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煤炭生产和利用技术落后,突出表现在劳动生产率和投入产出效率低下,技术进步速度缓慢。这些都导致了我国煤炭企业生产成本和出口成本高昂,在国际上竞争力不强。

危机为“走出去”提供了机遇

虽然目前正在遭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但从长远来看,煤炭的需求仍将增加。此时进行海外并购正当其时:亚太地区新兴市场的开放(包括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蒙古等国)提供了一系列潜在的跨国并购机会,某些发达国家的能源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为中国煤炭企业提供了机会;较低的煤炭价格导致国外许多能源企业现金流出现问题,资产负债率高,急需出售资源获取现金;国家鼓励国内有实力的企业走向海外以获取资源和开拓市场,同时人民币坚挺也为中国企业海外收购创造了有利条件。

进入21世纪,我国煤炭资源的配置体系将更加开放,从而使我国煤炭企业发展面临相当大的压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开展跨国兼并和收购有利于获取被收购公司的人才、技术和专业经验:突破各种限制与壁垒,拓展市场范围;实现规模效应,发挥协同作用。惟有如此,我国煤炭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才能够得到增强,才能够在世界煤炭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可以说,当今世界实力雄厚的跨国煤炭企业,无

不是通过“走出去”战略实现几何级数的规模扩展,带来成本降低,技术共享的优势,从而增强了控制资源和左右市场的能力。

资源外向型经济将是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特征,与此相适应,煤炭企业的发展战略亟需转型,应由过去以增加国内煤炭供给实现“自我平衡”为宗旨,逐步转向充分发挥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两种技术、两种资金”的积极作用,实施“走出去”和“引进来”的发展战略。不仅要立足于国内,而且应当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在煤炭战略思维上提倡世界眼光,充分利用国际优质煤炭资源,提高煤炭利用效率,保证我国煤炭需求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煤炭资源走出去煤炭企业
煤炭企业政工队伍综合素质提高方法分析
煤炭企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煤矿开采技术的应用问题及发展前景探讨
山西:3年内暂停出让煤炭矿业权
基于三层架构的煤炭企业协同管理软件
浅谈煤炭企业涉税风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