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培训应有品质
2009-08-12杨金林
杨金林
高效的校本培训应有怎样的品质?对这个问题探讨的关键是要有一个正确的视角。我以为,这个问题本质上还是一个有效教学的问题——作为教者的培训人员怎样培训(教学)才能让作为学习者的教师有更大的收获。而有效教学的核心是学习者的“有意义学习”。
成熟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告诉我们,新知识、新观念必须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经验、知识、观念,相互作用,经过同化或顺应,建立实质的、非人为的联系,有意义学习才算实现。有意义学习除了要求学习内容必须具有逻辑意义外。还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可联系的适当的经验、知识、观念:二是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能积极主动地促进新知识、新观念与既有的经验、知识、观念相互作用,相互联系,使新知识新观念获得心理意义。据此,我们对校本培训的应有品质不难达成以下共识:
一是校本培训必须能促进受训教师将培训内容中的新思想、新理念与他们已有的教育教学感受、经验、观念等相互作用,在心理上建立实质的非人为的联系。学校管理者必须把握衡量培训是否有效的内在标准,并将这个标准作为校本培训的核心目标。现行的很多培训像案例中的培训一样,缺乏这种目标追求。学校管理者和培训人员不研究受训教师的认知结构状况,不了解受训教师对有关问题的既有看法,更不了解他们真实的教育教学实践样式及其经验和感受,或照本宣科,或自说自话,空讲理论。这样的培训,不能引发老师对自身既有实践和观念的反思,新旧观念不能建立实质的心理联系。对一线老师的理论培训要有实践性和亲和性的特质:源于实践、指向实践、引导实践:从老师的教育实际中来。又走向老师的教育实际中去。在授受理论的同时,更要引导教师用新观念观照已有的经验系统、观念系统。
二是校本培训必须有效激发老师主动参与。没有参训者主动参与的培训是低效的。要让老师主动参与。至少要做到两点:一要增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让老师能真切地感受到培训内容对他们专业发展的提升价值。这就要求我们在培训前对受训老师要有充分的了解,知道他们最缺乏的是什么,最需要提升的是什么。不仅要倾听老师的心声,更要走进他们常态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去,以准确把握他们专业素养的“最近发展区”。在“最近发展区”选定的培训内容提升价值大,会受到老师欢迎。二要建立必要的教师专业成长评价机制,使得老师在专业团队中既有“培训提升了能受到激励”的内在动力,又有“不培训提升不行”的内在压力。
三是校本培训必须引导老师深度参与。深度参与的过程就是受训者新旧观念在心理上积极作用、建立实质性联系的过程,就是受训者的专业认知结构解构与重构的过程。要让受训老师能深度参与,就要求我们在培训中建立必要的对话机制、共研机制、重构机制和试验机制。就是在培训中,培训者和参训老师、参训老师与参训老师之间要开展积极有效的互动,就培训的有关专题展开深入的讨论,联系实际阐发各自的看法。在思想观念上既有碰撞又有互补、整合和提升。在此基础上,要回归实践,让大家选取有典型意义的教育问题用新理念来重新设计解决方案,并组织参训老师进行试验,在试验中进一步探寻新理念——新操作——新结果之间的逻辑联系,努力发现内在规律和机理。而案例中的培训根本就没让老师参与。效率必然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