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务员“逆势加薪”割裂了什么

2009-08-11舒圣祥

时代青年(上半月) 2009年2期
关键词:金融风暴降薪加薪

舒圣祥

2008年是一个旨在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的三年计划实施的第二个年头。这个计划又被称为“阳光工资”改革。最近,一些地方公务员纷纷加薪,这个冬天也因此成为一些地方公务员事实上的加薪季。而更大范围的第二轮调薪可能在2009年渐次展开。在一些地方官员眼中,这也是刺激消费的措施之一。

毋庸讳言,眼下部分地方公务员的“加薪季”,是对传统“赎买式改革路径”的延续—无论其是否合理,要改掉公务员补贴中的“暗补”,绝对不可以强制取消,而只能通过财政赎买,此之谓“明补”。换句话说,要想公务员工资“阳光”起来,纳税人是得付出代价的。于是,在“阳光工资”改革名义下,加薪成为一种必然。由于雪灾、地震等因素,加薪计划被一再推迟,最后在这个冬天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的名义纷纷实现。

“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历来都是公务员加薪的一个绝好借口,尽管这种鬼话已经越来越不具备迷惑效果。现在中央不是要大力刺激消费嘛,那么怎能搁置公务员加薪这把“利剑”不去使用呢?何况,本轮加薪本来就是“阳光工资”改革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越是民众都不敢消费的时候,越是需要发挥公务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公务员“逆势加薪”因此并不鲜见。

然而在这个冬天,金融海啸来临,作为纳税人的企业和公民同时遭遇损失和困难,财政收入进入下行曲线,减薪裁员成为社会流行关键词。有一句话叫:金融风暴面前,无人可以幸免。可公务员显然是一个例外,非但未见“带头降薪”,相反却出现“逆势加薪”。那么,公务员“逆势加薪”会割裂什么呢?

公务员“逆势加薪”无疑会人为割裂官民互信。只要愿意打开加薪新闻背后的网友评论,就能知道公众对于公务员“逆势加薪”有怎样的看法。事实上,此举无异于在公务员与公众之间划出了一道分割线,给人的感觉犹如蚁后与工蚁。金融风暴面前,本来需要包括官民互信基础上的全社会积极团结应对,公务员“逆势加薪”却割裂了作为基础的真挚与信任,将“我们”割裂成了“我”和“你”—“我”在承受痛苦,而“你”在享受加薪。

公务员“逆势加薪”也割裂了社会的伦理共识。我们知道,公务员本身是不直接创造社会财富的,他们的工资收入均来自纳税人的纳税,公务员的工资实质上也是一种“交易的价格”,是一种“雇佣的佣金”。在纳税人普遍遭遇困境的时候,政府机构理当勒紧裤带过日子,进行必要的瘦身降薪;如果非但不如此,相反却自己给自己加薪,实在有违基本的职业伦理和契约精神。

公务员“逆势加薪”还割裂了基本的社会公平。为了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政府已经决定“暂缓调整企业最低工资标准”,等于是社会最弱势群体都在为集体应对金融风暴,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被纳税人供养的公务员群体,理当同样“暂缓调整工资标准”,否则就将丧失要求别人“贡献”的道德基础。现在,最低工资已经暂缓调整,而公务员工资却进入加薪季,这种巨大的反差将如何被“解释”成分配的公平,实在令人费解!

猜你喜欢

金融风暴降薪加薪
调岗又降薪,法院会怎么判?
加薪的秘密
想升职加薪就别说这些话!
直面降薪
上海船舶行业迎击金融风暴